• 我的订阅
  • 人文

欧阳修的批评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5 01:2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劳动报

时空走笔|曹正文

1977年末,我投在章培恒先生门下学文史,每两周去他溧阳路寓所受教两小时。第一次带了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与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章先生操着绍兴普通话说:“这两套书先搁一搁。”他取出一本旧版《史记》说:“我们先从‘前四史’的主要人物讲起,因原著更接近于史实真相,《二十四史》是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基础课程。”

《二十四史》除《史记》外,都是一个朝代的断代史,但唐史与五代史却各有两个版本:《旧唐书》与《新唐书》,《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据章先生讲解:“《旧唐书》写于后唐,比较接近历史实录。《新唐书》是隔代修史,对历史事件与人物评价有深度,文字简洁明了,颇有独特见解。五代史也大致如此,值得一讲便是欧阳修,他与李延寿各占了《二十四史》作者中的两个名额。”

后来,章培恒先生教我读《宋史》时,对欧阳修评价很高,他说,欧阳修不仅是史学、诗词、古文的大家,还善于提携人才与委婉批评他人。

我读《涵芬楼文谈》,发现一则欧阳修批评同僚的趣闻。被欧阳修批评的那位不仅愉快地接受了批评,而且认真加以改正。

欧阳修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宋祁是翰林学士,论名气与官位,不如欧阳修,但他大欧阳修9岁,是老资格史馆修撰,学问不错,治学严谨。但宋祁写文章有个毛病,爱用僻词,故作高深,把“以石投水”写成“以石内水”,把“和尚还俗”写成“发而农”,又以“震雷无暇掩聪”来代替“迅雷不及掩耳”。总而言之,原来平易晓畅的文字,一经宋祁之手,都成了令人费解的句子。

这种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文风,自然与欧阳修通达晓畅的文学主张大相径庭。若一部《新唐书》的文字都写得这般冷僻古奥,岂不是大大苦了读者?为此,欧阳修很想纠正一下宋祁的文风,但一时又不知如何批评年长者。

宋祁来头不小,与其兄宋庠“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他于天圣二年,与其兄宋庠同科考试,因宋祁之文出众,被主考官定为状元。名单报上后,当时掌权的太后刘娥不同意,她把状元给了宋庠,说:“做弟弟的,岂能排名在兄之上。”这一科,宋庠定为状元,宋祁为第十名,但当时文人圈内却誉其弟兄为“双状元”。宋祁入仕比欧阳修早,后来奉命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欧阳修考虑到直言的批评,很可能伤了这位年长者的自尊心,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一天,宋祁见书房的墙壁上写有“宵寐匪祯,札闼洪休”八个字。他看了很生气,正要责问,欧阳修却笑着走进来致歉,说这是他信手乱涂的。宋祁说:“‘宵寐匪祯’,不就是‘夜梦不祥’吗?‘札闼洪休’,也就是‘题门大吉’。永叔先生用这样的冷僻词语,有几个人能读懂呢?”

欧阳修听了,哈哈大笑说:“你批评得很对,我今后修《新唐书》,不再用僻字了。但愿你也如此。”在笑声中,宋祁领悟了欧阳修善意而中肯的批评。他非常感激地说:“谢谢永叔先生的指教。”

由此可见,欧阳修对他人的弱点,不仅敢于批评,而且善于批评。第一,他不用教训人的口吻来“克”对方;第二,让具体的事实来说话。欧阳修让宋祁自己从读僻字的苦味中醒悟过来,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不伤害被批评者的自尊心。这种批评方法,至今仍值得大力提倡。

《宋史·欧阳修传》评论欧阳修的文章说:“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这段话,正可以用来概括欧阳修的批评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5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欧阳修推荐与批评包拯的背后:清官与文学家的交锋
包拯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清官,欧阳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两人生活在同一时代,在宋仁宗时期曾经同朝为官,有过一段交集。欧阳修曾经向朝廷推荐过包拯,称赞包拯“清节美行”,不过到了后来,
2023-09-17 12:03:00
聊聊欧阳修对韩琦的评价
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以其锐利的笔锋和深刻的洞察力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韩琦,同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对国家的政治有着重要影响。两人生活在同一时
2024-10-22 20:45:00
本文转自:井冈山报■ 欧阳和德北宋庐陵欧阳修,被认为是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宋仁宗赞“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卒谥为“文忠”。尤其
2023-12-22 09:23:00
...、“红杏尚书”宋祁、“太平宰相”晏殊、“一代文宗”欧阳修。说柳永:词非常符合音律,但语句俗不可耐;评张先、宋祁:偶尔有两个好句子,通篇读下来,不够精彩;说晏殊、欧阳修、苏轼:
2024-07-01 12:21:00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欧阳观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欧阳观去世,年仅4岁
2024-06-06 06:37:00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在文学上的声望不亚于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被视为“千古醇儒”,在仕途上官至中书舍人。他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首先离不开本人的不懈努力,但也离不开欧
2024-03-01 09:42:00
冯道最传奇的一点在哪里呢
...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由薛居正主持。《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编修,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从《旧五代史》到《新五代史》冯道形象的变化至少可以看出冯道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具
2023-04-21 13:28:00
科场师生 政坛陌路(图)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晏殊与欧阳修科场师生 政坛陌路(图)晏建怀晏殊欧阳修晏殊的身上闪耀着太多令欧阳修眼花缭乱的光环和艳羡不已的精彩。晏殊早慧,七岁能文,曾被钦差大臣张知白目为“神童
2023-09-18 05:26:00
梳理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之间的关系
提起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这可是北宋年间响当当的人物,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除了苏轼外,其余三人也都是政治家,都做过宰相,对北宋的社会发展都做出过杰出贡献。就是当今的儿童也都
2023-07-11 18: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