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范超 宋利 潍坊报道
如何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是新时代基层工作的重点。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创新推行“吃茶话事”议事机制,以一杯热茶拉近距离,以真诚对话凝聚共识,让“临事邻议”更有温度。草山亭党支部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木耳产业、优化安置楼物业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产业带动、服务优化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
党建引领产业兴:合作社“小木耳”撑起“致富伞”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草山亭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吃茶话事”机制,召集党员、村民代表围坐一堂,共商发展对策,共商决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木耳产业。党支部在充分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党支部整合土地资源,建成占地面积20亩的黑木耳种植基地,建有16亩示范种植区、晾晒场、办公场所和生产车间。多渠道对比,引进优质菌种,聘请技术专家指导,并采取“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使木耳产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道路。
“以前出门打工没人我们这些年龄大的,现在家门种木耳每天都有了固定收入,还不影响照顾家里老小”村民王大姐感慨道。2025年,合作社通过增加种植次数、承接菌棒加工等举措,带动周边发展黑木耳种植,预计可实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0万余元,直接带动村民就业20人,间接带动200余人增收,就业村民人均收入达9000多元。通过草山亭的示范带动,东镇庙村引入山耳珍农项目,发展了近30亩木耳种植,进一步解决了群众家门口就业,发展了木耳产业规模,让“小木耳”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伞”。小小木耳,不仅富了村民口袋,更凝聚了民心,成为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
服务民生暖人心:安置楼物业管理“邻”距离
草山亭村二次安置村庄整体拆迁,回迁入住草山亭安置小区后,物业管理成了新难题。卫生清洁不及时、公共设施损坏无人修、邻里纠纷增多……如何让村民适应“上楼”生活,成为基层治理的新课题。草山亭党支部结合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成立临朐县圣水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对小区物业进行管理,以“吃茶话事”为抓手,组织物业公司、楼栋长、村民代表定期召开“茶话会”,让村民“点单”、支部“派单”、物业“接单”、群众“评单”,形成闭环管理。
“以前楼道灯坏了,拖好久没人修,现在在茶话会上提一句,第二天就解决了!”村民赵大爷满意地说。党支部还推动成立“红色物业”,由党员和热心居民组成志愿服务队,负责楼道巡查、矛盾调解、困难帮扶,让物业管理更有温度。针对老年居民较多的实际情况,党支部在安置楼增设便民服务站,提供代缴水电费、快递代收、健康咨询等服务,让村民“上楼”更安心。通过“吃茶话事”,物业管理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服务”,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基层治理新格局:“议事茶桌”化解“千家结”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关键在凝聚共识、化解矛盾。草山亭党支部将“吃茶话事”融入日常治理,在党群服务站设立“议事茶桌”,每周固定时间由支部书记、法律顾问等轮流坐班,听民声、解民忧。无论是土地纠纷、家庭矛盾,还是政策咨询、发展建议,村民都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干部现场解答、限时办结,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今年,村里部分村民因项目建设占地补偿问题产生分歧。党支部立即召集相关农户“吃茶议事”,耐心讲解政策,协商补偿方案,最终达成一致,项目顺利推进。此外,党支部还建立“茶话议事”微信群,线上收集民意,线下解决问题,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如今,“有事喝茶聊”已成为草山亭村民的习惯,基层治理从“干部说了算”转向“大家商量办”,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村庄氛围更加和谐。
一杯茶,聚民心;一席话,解民忧。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通过“吃茶话事”,让“临事邻议”更有温度,在产业发展、物业管理、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协商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不仅提升了村庄凝聚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未来,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将继续深化‘吃茶话事’机制,让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更暖人心,书写新时代乡村善治的精彩篇章。”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维刚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7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