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军功爵禄制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在汉代成为赚钱工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05 14:31:00 来源:戏说三国

谈到这个“军功爵禄制”,我想起《资治通鉴》中张仪游说楚王时说的一句话,可以说非常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这一制度的激励作用,“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场景,既显现出秦军不愧为虎狼之师的勇猛,同时也展现“军功爵禄制”的趋利性。苏秦成为六国宰相之后荣归故里,曾经冷落他的周显王很害怕的出来迎接他,他的父母兄嫂也对他唯唯诺诺。

古代军功爵禄制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在汉代成为赚钱工具

见此情景,苏秦不仅扬天感慨“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看来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们就已经把势利眼展现的淋淋尽致。

也就不难怪秦国士兵们为了功名利禄要在战场上拼命杀敌了,“军功爵禄制”的出现打破了宗法制度下的“亲亲尊尊”秩序,什么叫“亲亲尊尊”秩序呢?

《论语·颜渊》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大致意思就是君王要有君王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

我们可以看到君、臣、父、子之间有一道很明显的等级隔离,那就是每个人是什么身份,那就要扮演好这个身份,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你会发现在这样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已经形成一套服从性的地位关系。

古代军功爵禄制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在汉代成为赚钱工具

作为儿子,就必须遵从父亲的意愿,倘若不如此,就违背了儿子这个角色,那就是“子不子”了。同样大臣要对君王尽忠尽职,否则就是“臣不臣”了。

吕雉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汉惠帝刘盈见了以后深受打击,从此自我放纵,不理朝政。司马光评价说“为人子者,父母有过则谏;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意思就是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可以提出意见,如果父母不听,只能无奈接受了。

而这正是“亲亲尊尊”秩序,在“军功爵禄制”没有出现之前,宗法制度下君臣父子都必须安守本分,不能僭越自己身份之外,所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说法,就是一个人只能做符合他身份的事情,包括职业。

所以先秦时代的官职都是世袭制度,士兵打仗有了功劳也是上级的,这种功劳永远不会成为士兵晋升的资本。而“军功爵禄制”的出现打破了“亲亲尊尊”秩序,让士兵拥有了上升空间,可以通过立战功的方式跻身上层阶级。

它作为商鞅变法,废除世袭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一共有二十级,分别是:

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古代军功爵禄制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在汉代成为赚钱工具

正因有了这些激励的内容,所有张仪才有胆量说秦军士兵“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其正因为“亲亲尊尊”秩序被打破,士兵们受到趋利性的影响,为了能够出人头地,所以打仗异常的勇猛。

但是想要通过军功爵禄制度迅速跻身上层社会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商鞅还做了一定的限制,《商君书·境内》规定说:

其战也,五人来簿为伍,一人羽而轻其四人,能人得一首则复

秦军以五个人为一个单位,如果一个单位内有一人死亡,其他四个人都要受到惩罚,除非每个人都能杀死一个敌人,那么就能够免罪。但在冷兵器时代,想要在战场上没有任何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士兵们能够保证自己不受惩罚就万幸了。

可能有人觉得这很不公平,它确实很不公平,不然最后商鞅也不至于被五马分尸。而像杀神白起也才做到大良造,最后也才被封为武安君,而那个最高的彻侯似乎从来没有被授予给武将过。

古代军功爵禄制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在汉代成为赚钱工具

汉承秦制,也沿袭了军功爵禄制的做法,其中“彻侯”后来避讳汉武帝的名字改为了列候,刘邦建立汉朝后倒是封了不少彻侯,“甲申,始剖符封诸功臣为彻侯。”

看来这个彻侯是武将所能达到的最高荣誉,像战功赫赫的韩信先是被封为楚王,后来降级为淮阴侯,王爵刘邦不轻易给人,后来甚至立下白马之盟,规定非刘姓不得为王。到了汉武帝时代,由于要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允许可以通过钱财换取二十等爵中的爵位。

这个二十等爵也就慢慢失去了含金量,最后不再沿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5 20: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吴起为求功名不择手段,楚悼王为何要起用他变法?
...于各类典籍,归结起来大致包含了以下五点:其一,改革爵禄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其二,整顿吏治,“卑减大臣之威重。”其三,选贤任能,裁撤冗官。其四,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其五,禁游客
2022-12-25 18:22:00
为何说秦国的转机就在商鞅变法
...会上也享有较高的地位。按军功大小给予奖赏,这样就使爵禄得到滥用的现象得以改变,既使国家富裕又能使“民不失职”。这种按军功行赏的制度,大大刺激了秦人“多立功为荣”的心理,从而达
2024-02-17 17:14:00
浅谈北魏俸禄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实施情况
...与官位的高低有关。俸禄制最初的模式可以追溯到西周的爵禄制,经历了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俸禄体系。在此期间,俸禄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一、北
2023-05-07 18:22:00
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君制,君和侯有什么区别?
...军队的战斗力,于是建立了一整套奖励军功、鼓励杀敌的爵禄制度,以人头论功。(商鞅变法)二十等军功爵共有: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
2023-02-03 20:33:00
法家、兵家、纵横家各自都有什么思想观点
...。废除世卿世禄制,规定贵族已传三代若无军功的就收回爵禄,将收回的爵禄拿来奖励军功,提高将士的作战积极性。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核心是奖励耕战,是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的升级版。除了授
2023-03-12 15:42:00
礼崩乐坏的战国,庞涓孙膑相残成常态
...,各以率受上爵”,也就是说,不论出身门第,都可享受爵禄。其次以“千户、万户封地”赏之。最后就是各种金银赏赐。这对巩固各国地主阶级统治,打击旧贵族,提高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军功
2023-01-02 21:21:00
秦朝衰亡的制度因素:从商鞅变法看历史的转折
...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出身,皆可凭军功享受相对应的爵禄。其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等同于取消秦国宗室所享有的世袭特权,公室贵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血缘关系获
2024-02-05 21:52:00
...服务不再另付工资。或者说,封邑就是他们的工资,所谓爵禄。春秋战国时期事务增多,官员增加,同时人才流动性加大,客卿游士成为时尚,楚才晋用层出不穷,俸禄就慢慢从食邑变为食谷,爵禄
2024-02-05 08:43:00
商鞅变法成功得益于魏国,其他诸国也不例外
...还削弱重臣的权利,《淮南子·泰族训》说:\"吴起为楚减爵禄之令,\"\"卑减大臣之威重\";奖励军功卓著的将士;严禁结党营私,整顿吏治,增强建筑工程的质量。这些从李悝的变法中
2023-06-25 10: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