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在已经“巨人观”的尸体上寻找蛛丝马迹,这些法医为死者寻找回家之路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2-13 16:43:00 来源:澎湃新闻

“高坠、火、水,这是法医最害怕的东西。”然而这样一群法医却天天需要和被水泡透了的尸体打交道。

现场勘验、排摸死者社会关系、复原生前轨迹……如果说医生是生命延续的引领者,那么法医便是生命尽头最后的倾听者。

在上海市公安局边防和港航公安分局中,有这么一支特别的“水警法医”团队,他们平均每年勘验各类涉水死亡案(事)件现场100余个,提取各类生物物证检材1500余份,帮助历年遗留未知名数十余家庭找回逝去的亲人。

2023年12月13日,围绕涉水法医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边防港航分局正式挂牌成立“水警法医工作室”。六名法医,最年轻的是“95后”,平均年龄34岁。工作室的成立旨在进一步完善水警法医“传帮带”工作制度、搭建警种、警校涉水法医经验交流平台。

在已经“巨人观”的尸体上寻找蛛丝马迹,这些法医为死者寻找回家之路

工作室揭牌。本文图片除署名外 上海市公安局供图

被江水浸泡迷失的线索

“我们的职责主要是在水域环境下进行法医学勘验和分析,为侦破涉水案件提供科学依据。”来自上海市公安局边防和港航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法医兼工作室主要负责人邓德元向记者介绍道。

不仅要应对激流险滩、怪石密布的复杂环境,边防港航分局的法医们还要面对水中高度腐败、伴随“巨人观”(尸体高度腐败的表现)乃至“白骨化”的尸体,每一次勘验都是对视觉、嗅觉和心理的巨大冲击和考验。

在已经“巨人观”的尸体上寻找蛛丝马迹,这些法医为死者寻找回家之路

邓德元工作照

200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邓德元正准备在工作中大显身手,却发现理论和实操的截然不同。

有一次,他同师父去现场勘验一具浮尸,面对已被泡出“巨人观”的尸体及其身上多处巨大创口,邓德元一筹莫展。师父一针见血地指出:尸体胸口处“一过性”伤口非人力所能造成,大概率是由经过船只螺旋桨打击形成的,可排除是凶案。同时根据尸体的腐烂程度和这两天黄浦江的潮汐走向,落水点大概率就在打捞地附近。

果不其然,依靠这一关键线索,民警迅速锁定搜寻范围,很快在上游80米处发现了死者的随身物品及一封手写遗书。

在已经“巨人观”的尸体上寻找蛛丝马迹,这些法医为死者寻找回家之路

邓德元工作照

此后,随着工作经验积累,邓德元慢慢意识到水警法医的特殊性,除了需要掌握一般法医的业务技能,还要熟知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情况下黄浦江的潮汐、水纹等水域特点,研究江中微生物分布及鉴别非人力可形成的创口痕迹等“独门绝技”。

邓德元说,不同的季节水文气候也不同,在黄浦江上夏天尸体24小时内就会腐败浮出水面,而在冬季一些尸体可能要浸泡两三个月才会浮出水面得以被打捞发现。

“水流冲击可以带走尸体上的很多伤痕痕迹,许多物证都会在水流里丢失。”要寻找到逝者的真实身份,法医的工作们不仅仅停留在尸检室里。

2011年,邓德元跟进一起刑事案件长达一年半,为了尽快还原尸体背后的真相,曾经四天四夜未合眼持续勘验。

在已经“巨人观”的尸体上寻找蛛丝马迹,这些法医为死者寻找回家之路

邓德元工作照

设立全国第一家“尸调办”

2020年,上海市公安局边防港航分局设立了全国第一家“尸调办”,并根据前期经验总结,制定出符合水中尸体调查的“5w”工作法——“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y(为何)”,并将其推广至各分局水上派出所,要求对未知名尸源核查提供更详实的检验结果和更严谨的调查结论。

三年以来,上海核心水域尸源调查成功率逐年攀升,今年已超过90%,帮助数十名逝者找到了回家的路。

为更快速厘清尸源、更高效追踪痕迹、更准确还原真相,边防港航分局自今年年初,积极联合上海市复旦大学医学院法医系开创多项研究课题,警校联合,开拓创新水警法医工作新模式,将精尖技术和先进设备“跨前一步”运用在勘验环节。

“二十多年前我们水上派出所打捞出一具几乎只剩骨架的尸体,由于当时技术有限,生物检材缺失较多,无法查清死者身份信息。就在最近,终于凭借生物痕迹鉴定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成功找到了逝者家属。”法医孙连杰说。对于家属而言,即便已过了二十余年,即便只是最后一眼,这依旧是家人最后的挂念。

为了最快勘验打捞现场,防止一些尸体进一步腐败,水警法医们将尸检室设置在了水上的趸船上,生活与工作都在水上漂浮。

“最初趸船还不如现在你们看到的稳,我一上船最先克服的是晕船,有一次我跟船出海,在甲板上吐了四小时,胆汁都吐出来了。”邓德元回忆起最初参加工作时的情景,说笑中透露出不易。

夏日里,尸体上难免弥漫恶臭,还会有大量的蛆虫寄生蠕动,邓德元也曾因为这样的景象呕吐过。冬日里,尸体则由于久泡,出现皂化,表面都是油脂难以接触。

在已经“巨人观”的尸体上寻找蛛丝马迹,这些法医为死者寻找回家之路

水警法医工作室内景。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朱奕奕 图

不愿主动与人握手

水警法医团队共有6人,平均年龄34岁,最小的刚满28岁,但他们都有个习惯——不主动与人握手。

“他们经常接触尸体,就连我们作为父母都有些接受不了,更别说其他人了,总会有点心理障碍和忌讳偏见。”商庆发的母亲这么说道。商庆发作为队里年纪最小的法医,他家里人一度为他找对象犯愁。

“刚认识那会儿,当我知道他是一名水警法医,经常要和高度腐败的尸体打交道时,对他还有点‘嫌弃’。”回忆起当年的相识,商庆发妻子打趣道。随着法医相关影视剧、纪录片的热播,她渐渐了解到了法医的职责与使命。

“有次我衣服的扣子掉了,我看他熟练地帮我缝上,我便开玩笑地问他跟谁学的,他告诉我,每次尸检后,他们都要尽力将死者遗体小心缝合修复,不让他们承受更大伤害。”当时她内心深受触动,也由此钦佩法医这份职业,用手中的解剖刀去还原清白与公道。

在已经“巨人观”的尸体上寻找蛛丝马迹,这些法医为死者寻找回家之路

水警法医工作室内景。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朱奕奕 图

“电视剧里的法医秦明是高大帅气的,你看看我们都是皮糙肉厚的。”邓德元开玩笑说,自己原本是医学院毕业的,没想到选择法医工作之后,不用面对医患关系,但要处理自己和逝者家属的关系,“我们尽量用百姓能够听得懂的话去解释死者身上的体表特征,让他们能够接受我们的结论和事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情况。”

记者发现,一次性手套、口罩、洗手液、护手霜等日用品在法医办公室随处可见,这些都是由各自家属共同准备的。在他们捍卫司法的公平正义时,“后援团”也化作微光,默默守护着他们。

此外,依托水警法医们的大数据调研及实地排摸,边防港航分局在黄浦江、苏州河标记出了10多处涉水警情重点部位,结合“水上流动平安屋”和“涉水救助点”的推进建设,通过增加巡逻频次、加配救生圈、绳、杠等救生用具,有效避免涉水事故的发生。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3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法医韩煦:剑胆琴心绘青春 蛛丝马迹探真相
原标题:法医韩煦:剑胆琴心绘青春 蛛丝马迹探真相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徐飞 罗维舟“韩煦,你怎么长白头发啦!”“嗐,经常熬夜呗。”初见韩煦,她扎着马尾,正在组织同事
2024-04-09 11:14:00
...境,罗应书坚持在杂草丛生、阴森晦暗的树林里搜寻蛛丝马迹,最终在一洞穴内发现纸屑,很快便拼凑出一张快递单。刑侦大队依据这件线索,顺藤摸瓜,成功破案。29年来,罗应书累计解剖检验
2023-01-13 11:47:00
青岛故事丨为生者权,为死者言!法医李宝增的32年寻“真”之路
...借对公安工作的热爱,对技术工作的孜孜追求,面对蛛丝马迹,潜心钻研,逐步揭示案件真相,在一起起疑难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宝增说:“三十多年来,作为刑侦人,一代代刑侦民警
2025-05-07 11:13:00
坚守警营匠心 践行法医使命
...玛扎史认真仔细地搜寻现场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第一时间将关键性线索提供给负责案件侦查的同事。熬了几个通宵后,案件成功告破。这起案件的侦破对于尼玛扎史的法医之路而言只
2024-05-10 04:35:00
...常死亡案事件现场,检验各种非正常死亡尸体,从“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梳理出案件的真相,衣服一次次被汗水浸湿……法医,一个神秘又让人敬畏的职业,由于他们经常与尸体打交道,通过
2023-07-28 01:06:00
...队友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是他杀还是自杀?现场的蛛丝马迹能提供怎样的线索?经张娟和队友初步勘验后发现,现场存在好几处疑点。但人命关天,现场家属的情绪很激动,哭着要公安机关尽快给
2023-06-22 09:34:00
...宝言的这句话,让他印象深刻,他眼里的聂宝言凭借蛛丝马迹就能锁定犯罪嫌疑人,专业技术超群。“一直以来,我对法医这个职业很崇拜。”大学期间杨权学习的是临床医学。2005年,他参加
2024-05-25 09:15:00
...戴上口罩和手套,拿起解剖刀,娴熟地开展检验;在蛛丝马迹中探真相,在实验室里寻真凶,通过DNA技术对现场物证进行检验,为侦查提供精准的科技支撑,为审判提供强大的证据支持……她们
2024-03-11 06:53:00
【警察故事】95后女法医的藏蓝芳华坚守:为生命求证真相解“无声证言”
...是致死的,只有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才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有用线索,让死者“开口说话”,还事实一个公道,客观上也要求必须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于是她主动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
2024-09-29 10:5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烟火㵲阳岸②|镜头里的古城光影最动人
写在前面:盛夏八月,贵州避暑旅游季持续火热。黔东南州镇远县里,高过河漂流激起的浪花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成为今夏“火爆”出圈的清凉体验
2025-08-17 14:47:00
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何还要坚持阅读?贵阳孔学堂这场讲座告诉你答案
“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最近书荒了,没什么书可看了,你怎么办?在这个短视频的时代,我们坚持阅读是否还有意义?”8月16日上午
2025-08-17 12:43:00
卖米的开开姐:让伴手礼盛满万峰林的泥土芳香
8月9日22时许,兴义万峰林下纳灰村民族文化广场上,杨姐的手机不断跳出新消息——“记得留50斤米”“民宿要100斤米当伴手礼”
2025-08-17 11:40:00
2025年十堰市“和美城乡”篮球赛夏季总决赛开赛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周贤林)8月16日,2025年十堰市“和美城乡”篮球赛夏季总决赛在郧阳区篮球馆开赛。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各县(市
2025-08-17 12:16:00
“杜杜”领衔,南京机器人天团服务“苏超”
能引导答疑、能巡逻监测、能扛水送货……“杜杜”领衔,南京机器人天团服务“苏超”小朋友与红山森林动物园“杜杜”IP形象互动机器人合影
2025-08-17 09:53:00
“苏超”点燃孩子们的快乐夏天
沉浸式体验、创意作业、亲子互动“苏超”点燃孩子们的快乐夏天□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钱红艳足球的魅力,在这个夏天的南京校园里绽放别样光彩
2025-08-17 09:53:00
培训加演练,医疗保障三级体系为“苏超”护航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 实习生唐浩哲今晚,“苏超”南京队对阵盐城队的比赛将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为给赛场和看台织起一张“安全网”
2025-08-17 09:53:00
南报网讯(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8月15日,由江苏省红色文化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嵌入大地的英名——江苏地名里的抗战故事》80集微纪录片上线仪式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举行
2025-08-17 09:54:00
全国首次 平和新鲜蜜柚出口新西兰
厦门海关所属漳州海关关员对出口新西兰蜜柚进行监管。(通讯员 张小勤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许方馨 王晓坤)近日
2025-08-17 09:38:00
西安警方:男子在卫生间装摄像头偷窥合租女子 已被刑拘
华商网讯 8月16日,西安经开公安发布警情通报,男子在卫生间装摄像头偷窥合租女子,已被刑拘。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刑拘
2025-08-17 07:40: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通讯员 夏一保)近期,厦门医保聚焦基本医保参保工作,推出系列暖心参保举措,重点惠及非本市户籍人员
2025-08-16 08:24:00
数据会说话|长春,如何向上“生长”?
一年的时间,长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在一个个数据画像里,循着那些跃动的足迹,聊聊这个问题,并试着去寻找答案
2025-08-16 10:29:00
刚果(布)学者:美国无视规则 随意挥舞关税大棒
近日美国挥舞关税大棒,让多国经济受损。刚果(布)经济学家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这种自私的行径让全球面临经济倒退的风险
2025-08-16 10:34:00
东南网8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2025年,中国(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福建单一窗口”)迎来上线十周年
2025-08-16 11:12:00
断桥上的冒死拦停|厦蓉高速猴子河特大桥暴雨中坍塌,从江快递员梁足良第一时间冲向路中央  
6月24日清晨,江西司机游国春驾驶大货车,沿G76厦蓉高速向广东行驶。7时20分,车行至猴子河特大桥,方向盘突然猛沉。他紧急制动却未能阻止车头冲出桥面——半截车身悬在断桥边
2025-08-16 1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