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尼玛扎史:
坚守警营匠心 践行法医使命
尼玛扎史
●记者 初政艳 文/图
他长年累月与各类警情打交道,始终无怨无悔;他克服恶劣的工作环境,以谨慎和冷静的态度练就过人的胆识和本领。7000多个日夜,他带领法医团队参与现场勘查670余次,出具鉴定报告2300余份,无一例差错。
他,就是州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尼玛扎史,在法医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9年。他常说:“选择法医就是选择了责任,肩负着‘尸语者’的使命,为死者还原真相、昭雪沉冤、伸张正义。”
尼玛扎史阳光热情,刚过不惑之年的他,面容白皙,戴着一副眼镜,总是未语先笑,一副文质彬彬、儒雅敦厚的样子。
2004年,23岁的尼玛扎史从昆明医学院毕业。本有机会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的他,出于对警察职业的热爱,毅然选择从警,成为一名法医。
在他看来,法医不仅是一个需要胆量和勇气的职业,更是一份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不同的案件提供重要的技术、证据支撑,从而找出真相。
为了找到证据,尼玛扎史曾在荒山野岭、泥潭中、垃圾场一点一点地搜索;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通过几十次、上百次的案发过程模拟推演,直至找到破绽……对于工作的苦、累、脏、臭,他从未抱怨,而是坚定地表示,法医的一刀一笔,关乎公平正义。“我希望对得起活人,对得起死者,更对得起自己。”尼玛扎史坚定地说。
为生者权,为死者言。19年来,无论风吹雨打、黑夜寒冬,只要有需要,尼玛扎史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
2007年,我州某地发生一起凶杀案。接案后,尼玛扎史同刑侦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由于案发当天下过雨,现场一片狼藉,加之犯罪嫌疑人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现场大部分物证已被破坏,案件侦破一度陷入僵局。
尼玛扎史认真仔细地搜寻现场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第一时间将关键性线索提供给负责案件侦查的同事。熬了几个通宵后,案件成功告破。
这起案件的侦破对于尼玛扎史的法医之路而言只是沧海一粟。“不放过任何一个犯罪分子,也绝不能冤枉任何一个好人。”这是尼玛扎史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的一段话。在他的办公室还放着40多本泛黄的笔记本,记录着他从警以来参与的每一宗案件,更印证着19年来不变的初心。“5+2”“白+黑”早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哪里有现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除了为重大案件提供证据支撑,法医有时候还要出具各类伤情鉴定报告。对此,尼玛扎史经常对同事说:“每一份报告都涉及案件的定性,我们必须保证报告的客观公正。”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全州公安系统法医团队在各类重大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他本人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多次被评为全州公安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如今,为了能更好地胜任法医工作,他主动强化业务学习,遇到问题大胆问、出现问题及时改、发现疑点主动钻。他从“学徒”成为“师傅”,为全州公安系统刑事法医队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
无悔从警路,热血铸警魂。尼玛扎史说:“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愿意当一名法医。”风雨19载,尼玛扎史用公正的心、廉洁的手、权威的笔,一次次明辨真相、纠偏树正,在平凡的工作中抒写着不平凡的事迹,彰显着一名法医的职业操守和忠诚本色,用使命、责任与良知托起了公正的天平,更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0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