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雪芹请御医为秦可卿治病是怎么回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31 21: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金秋十月的一天,乾隆的御医黄元御应邀去给位于京城西郊的一位朋友看病。看完病,趁病家准备午饭的空闲,他信步走出庭院。这时,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中年人恭敬地迎上来,施礼道:“久闻黄医师大名,家中有病人在床,不知能否请您前往?”黄元御一看,那人虽然一袭旧袍,眉头微锁,却也斯斯文文,浑身上下散发着读书人特有的儒雅气质,心中顿生几分好感,便欣然应允。

黄元御随着来人走进附近一处偏僻的院落,只见满庭秋草,三间老屋。简陋的堂屋内,临窗的一张残腿方桌上摆有数叠尺余高的稿件,使其居所增色不少。黄元御环顾四周无人,便惊奇地问:“先生要我为谁诊病?”那人一本正经地答:“给一位女子诊病。”

曹雪芹请御医为秦可卿治病是怎么回事

这下,黄元御有几分嗔怪,明明屋内除他们二人外,再无他人,哪来的女子?难道那人是在戏弄自己?便问那女子在哪里。“在书里。”那人指着书稿,郑重其事地答道。黄元御走近一看,封皮上有《石头记》三字,力透纸背,气度斐然,立时肃然起敬。

接着,那人从《石头记》中拣出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一章来,递给黄元御说:“书中有一大户人家贾府,其长门媳妇秦可卿得了病,请张太医来诊。请黄医师看一下,脉息方药可有不当之处?”

黄元御接过一看,书稿中所列的秦氏脉息非常细致,后面列了一个方子: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川芎、黄芪、阿胶、莲子……黄元御看罢,点头说:“先生本来就熟悉脉法方药,为什么还要请教我呢?”

那人说:“我早些年略读过一些医书,但是从来没给人看过病。恐怕书传于后世,若是遇到与书中症状相似之人,认为这个方子是真的,抓药去吃,会误了人啊。”

黄元御听后赞叹道:“先生虑事周全,即便是写小说,也求真务实,令人心生敬佩。”看着看着,黄元御眉头一皱,说:“方药虽合其症状,可是却呈现一片沉沉死气。此方药如果用在普通病家身上,倒不失为一良方。然而,用在这养尊处优、恣食肥甘的官宦人家,就不适合了,甚至有逆反之功,可以杀人。”

“何以见得?”那人诧异地问。

“这秦氏之病,方药宜清和。先生却借张太医之手用了人参,当是起了杀机啊!方中虽用人参二钱,量倒不多,也不足以为害。然而,您却设了一大伏笔,说是贾府已买有一斤的人参,可以此合药。对于这般富贵人家而言,会觉得人参大过补药,多多益善。合药之时,便不计较分量多少了。但是,人参过量则腻补,滞结气机,用在这百忧成郁的秦可卿身上,便成了毒药。你不杀卿,卿却因你而死,或许,您早有杀卿之意啊!”

那人听了,脸色大变。黄元御继续说:“这秦氏必是在书中死了吧,您倒也是用心良苦!”

“不错,秦可卿在两章之后的确死了。她性情刚强,太过聪明,总有不如意之事,又处在明争暗斗、万般计较的大户人家之中,焉有不死之理?”那人叹息了一声。

黄元御笑着说:“若按正常医法,方药中人参可去。但以此书故事情节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来看,人参又必不可去。您心中纠结之处,应该也在此吧!”那人听罢,心中块垒尽释,眉心舒展。

不错,这位请黄御医为书中女子诊病的人,正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一直为了秦可卿的病况而辗转忧郁,很想找人讨论一番,却又不知该向谁倾诉。其实,秦可卿的病情,一般医生即可诊治。可是,曹雪芹为什么单单要费尽周折请教御医黄元御呢?

原来,黄元御早年跟从名师,博览群书,欲通过科考取得功名,光耀门庭,没想到因庸医误诊而导致左目失明。科举时代,五官不正者不准入仕。哀痛之余,他选择弃儒从医。黄元御不仅精通医术,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著有《四圣心源》《素灵微蕴》《伤寒说意》等14部医书,这就是曹雪芹向他请教的原因。当时,黄元御已名满京城,而且是乾隆身边的红人。而曹雪芹只是一个流落乡间的落魄文人,怎请得动他?于是千方百计哀求黄元御的朋友帮忙,才有了京郊茅舍“与秦可卿诊病”这一花絮。一位文学巨匠,一位医学宗师,同是立志著书之人,相见恨晚,秉烛促膝而谈。

曹雪芹请御医为秦可卿治病是怎么回事

“雪芹先生造就的这一团脂粉气,日后不知要熏杀多少读书人!”黄元御略翻了一遍《石头记》的部分书稿,知其大意,而后摇头感慨道:“说不准,老兄还真能写出一部名垂千古的大作呢!”

第二天回到寓所,黄元御差徒儿给曹雪芹送去银两、煤炭及过冬衣物,以帮扶他著书。冷屋烛照清寂之夜,曹雪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于书稿之外,俯首提笔写道:“莫道天涯无知已,今朝相逢元御君。”

如今,《红楼梦》已成为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顶峰。《大英百科》中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我们翻看到第十回,看到张太医为秦可卿治病那一章,是否能够感受到若干年前,黄元御与曹雪芹两位宗师相互切磋的身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1 06:45:4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林黛玉服用人参养荣丸,细想才发现有问题,曹雪芹还有未尽之笔
上回讲到林黛玉听人问她的病,便提到病情和小时候和尚度化不成说的话。(第三回)黛玉道:“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
2024-09-18 18:35:00
红楼梦:贾家是皇族?家里藏着大量皇家线索,作者在掩饰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切入点,很难说对与错。这与曹雪芹原文到八十回截止,没有完成有关但又关系不大。《红楼梦》的写作手法大量运用“草蛇灰线,伏线千里”之笔,采取类似绘画的“间
2024-10-08 15:50:00
红楼梦:胡庸医并不是庸医,他的药方揭开林黛玉被王太医害了命
...不受补。就是真正有需要的人,也经不起如此大量进补。曹雪芹有意通过薛宝钗之口,讲出林黛玉药方有损无益,不如多吃点饭才好。薛宝钗的干预,与贾宝玉的干预完全不同。对林黛玉来说,长期
2024-10-06 16:47:00
...有趣的故事。第二说法也很离奇,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一个恋人,这恋人叫竺香玉,长得很漂亮,能歌善舞,被雍正看上了,雍正把她收到宫里来。他夺了曹雪芹的所爱,于是曹雪芹就通
2023-10-22 17:35:00
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母亲姓王,林黛玉的“妈妈”,为什么也姓王?
...,“朱”显然一直都在宁国府。这也不是巧合。以上都是曹雪芹故意设计的文字游戏。但除了趣味性,有些姓氏巧合却让人细思极恐。比如“王”姓,就是如此。贾宝玉的母亲是王夫人,贾王氏。薛
2024-10-08 15:51:00
...帮着去打听黛玉的家产到底去了哪里。林黛玉的理财能力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背景就是贾府经济在走下坡路。如果不去了解经济问题,就没办法对人物作出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比如林黛玉,一个
2023-08-22 16:46:00
薛宝钗究竟是什么病?曹雪芹没好意思说,脂砚斋一语揭开她的丑相
...完美人物,面如银盆、知书达理。大概是这种完美形象与曹雪芹的创作观念不符,于是大笔一挥薛宝钗就多了一种怪病;这种怪病曹雪芹没好意思明言,还是脂砚斋一语揭开她丑相。薛宝钗进贾府
2024-11-16 10:31:00
红楼梦中,秦可卿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何一天换四五遍衣裳?
...这么大的周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秦可卿的前世今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秦可卿,是太虚幻境里的主人警幻仙子的亲妹妹,她的职责是管理人世间的风情债。书中安排其降临世间成为一个
2023-09-02 09:48:00
雍正帝死因为何争议百年
...的刺杀成功,枭首。另一个传说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一个能歌善舞,美貌非常的妻子叫竺香玉,被雍正看上了,就把她接入皇宫纳为妃子,但是竺香玉无法忘记曹雪芹,曹雪芹也是如此
2023-05-18 13: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