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同一天2篇Nature!清华两团队最新科研突破!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5-30 09:46:00 来源:光明网

北京时间5月30日

清华大学2项最新科研成果

同时发表于《自然》(Nature)

清华大学依托精密仪器系的

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团队

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原语的

互补双通路类脑视觉感知新范式

研制出世界首款

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

基于该研究成果的论文

《面向开放世界感知

具有互补通路的视觉芯片》

(A Vision Chip with Complementary Pathways for Open-world Sensing)

被作为本期《自然》(Nature)杂志

封面文章

这是该团队

继异构融合类脑计算“天机芯”后

第二次登上 Nature 杂志封面

标志着中国在类脑计算和类脑感知方向

取得重要突破

同一天2篇Nature!清华两团队最新科研突破!

2024年5月30日 Nature 杂志封面

同一天2篇Nature!清华两团队最新科研突破!

Nature 网站论文截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

带领研究组首次实现

基于数百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

该成果研究论文

《具有单比特分辨率的

数百囚禁离子二维量子模拟器》

(A site-resolved two-dimensional quantum simulator with hundreds of trapped ions)

在 Nature 官网在线发表

被 Nature 审稿人称为

“量子模拟领域的巨大进步”

“值得关注的里程碑”

同一天2篇Nature!清华两团队最新科研突破!

Nature 网站论文截图

高速、高精度、高动态视觉感知

赋能“天眸芯”!

视觉感知

作为智能无人系统

获取信息的核心途径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复杂多变且不可预测的环境中

实现高效、精确且鲁棒的视觉感知

依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传统视觉感知芯片

由于受到“功耗墙”“带宽墙”的限制

在应对极端场景时

往往面临失真、失效或高延迟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一天2篇Nature!清华两团队最新科研突破!

“天眸芯”研究团队合影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

精仪系类脑计算研究团队

聚焦类脑视觉感知芯片技术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原语的

互补双通路类脑视觉感知新范式

借鉴人类视觉系统的基本原理

模仿人类视觉系统的特征

形成两条

优势互补、信息完备的视觉感知通路

同一天2篇Nature!清华两团队最新科研突破!
同一天2篇Nature!清华两团队最新科研突破!

类脑互补视觉感知芯片“天眸芯”

基于这一新范式

团队进一步研制出了

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

在极低的带宽(降低90%)和功耗代价下

实现了每秒10000帧的高速、10bit的高精度

130dB的高动态范围的视觉信息采集

同一天2篇Nature!清华两团队最新科研突破!

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右一)和赵蓉教授(左二)指导学生实验

基于该芯片

团队还自主研发了高性能软件和算法

并在开放环境车载平台上进行了性能验证

在多种极端场景下

该系统实现了

低延迟、高性能的实时感知推理

在智能无人系统领域展现了巨大应用潜力

同一天2篇Nature!清华两团队最新科研突破!

自动驾驶感知演示平台

世界首次!

实现最大规模具有单比特分辨率的

多离子量子模拟计算

离子阱系统

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实现大规模量子模拟

和量子计算的物理系统之一

多个实验验证了

离子量子比特的高精密相干操控

该系统的规模化被认为是主要挑战

同一天2篇Nature!清华两团队最新科研突破!

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研究组合影

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研究组

利用低温一体化离子阱技术

和二维离子阵列方案

大规模扩展离子量子比特数

提高离子阵列稳定性

首次实现

512离子二维阵列的稳定囚禁和边带冷却

并首次对300离子

实现可单比特分辨的量子态测量

实验获得512离子二维阵列图像

与典型300离子单点分辨测量结果

研究人员进而利用

300个离子量子比特实现可调耦合的

长程横场伊辛模型的量子模拟计算

长程横场伊辛模型

是一类重要的量子多体模型

有助于理解

量子信息、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基本问题

也可用于求解优化问题等现实应用

同一天2篇Nature!清华两团队最新科研突破!
同一天2篇Nature!清华两团队最新科研突破!

典型300离子长程横场伊辛模型量子模拟计算结果

该工作实现了

国际上最大规模

具有单比特分辨率的多离子量子模拟计算

将该研究组保持的

离子量子比特数国际记录(61离子)

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首次实现

基于二维离子阵列的大规模量子模拟

同一天2篇Nature!清华两团队最新科研突破!

段路明院士(右一)指导学生实验

研究人员还对该模型的动力学演化

进行量子模拟计算

300个离子量子比特同时工作时

所能执行的计算复杂度达到2的300次方

超越经典计算机的直接模拟能力

该实验系统为进一步研究

多体非平衡态量子动力学

这一重要难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科研之路,永无止境

清华人行健不息

在追求卓越中开拓创新

续写科研新篇

来源:清华大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0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家实现最大规模离子阱量子模拟计算,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团队5月3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这项突破性成果。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31日对
2024-06-02 10:15:00
...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创新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巴克利奖。该奖被公认为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高奖,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
2023-11-27 06:05:00
...单元“量子比特”,是项国际性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团队3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量子模拟计算方面的突破性成果。该团队首次利用二维离
2024-05-30 16:58:00
薛其坤院士:中国量子科技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国际上备受关注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指出,超导是一个典型的宏观量子现象,在量子信息和高温超导这两个量子科学的重要领域,中国无
2024-06-24 11:44:00
屡创世界纪录的奥秘
...高度关注。北京在量子研究领域优势明显。早在2000年,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就带领团队提出了量子直接通信理论。“利用量子态的特性,我们可以在信息传递时边检查、边通信。暗中窃听会引
2023-05-06 04:45:00
...部优秀作品。我国实现300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清华大学段路明研究组近日在量子模拟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实现512离子二维阵列的稳定“囚禁”冷却以及300离子量子比
2024-06-18 12:15:00
国产离子阱量子计算平台实现首次商业交付
...付用户。该套交付设备由国仪量子与国内某高校用户围绕科研场景需求,在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研发,将用于量子计算、量子模拟与量子算法等领域的研究。据公开报道显
2023-12-20 15:57:00
...的物理装置,是实现量子通讯和大规模量子计算的基础。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同种离子的双类型量子比特编码,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无串扰的量子网络节点,对未来实现量子通讯和大规模量子计算具
2024-01-24 01:23:00
好消息传来,中国成功研制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全球首个!
...阵容相当豪华,除了电子科大信息与量子实验室外,还有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强强联手。那么,这项创新性的突破技术,能给中国科技的崛起带来哪些影响呢?首先,我
2024-04-22 10:5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