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
主持人:马丁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毫瓦级超低功耗类脑芯片: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联合研发出一款新型类脑神经形态系统级芯片Speck。该芯片展示了类脑神经形态计算在融合高抽象层次大脑机制时的天然优势。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这项研究证实了高、低抽象层次大脑机制的融合,能进一步激发类脑计算潜力,为未来将大脑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高级神经机制融合至神经形态计算提供积极启发。
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稳步提升: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4)》。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稳步提升,但信息辨析和批判能力、网络规范认知能力等仍有待提高。调查从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网络道德认知和行为等6个维度评价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网络印象管理能力、安全行为与隐私保护意识有所提升;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总体有所提升,但对信息的辨析和批判能力较差。在网络道德认知和行为维度的不同方面,我国青少年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网络暴力认知能力得分最高,网络规范认知能力得分较低。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开放: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于5月30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并同期举办首展系列活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文化综合区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是全世界首个以国家名义为科学家群体建立的博物馆。首展包括1个主展览和5个专题展,总展览面积约5000平方米,公众可免费预约参观。据悉,“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为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建设提供了丰富藏品资源。该采集工程自2009年实施以来,已完成674位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获得实物原件资料14.7万件、数字化资料34.5万件、视频资料47万分钟、音频资料56万分钟,涵盖了中国科学家在学术成长过程中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著作、音视频和记录中国科技发展重大事件的相关文物、文献等珍贵史料,已建成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科学家珍贵历史资料收藏工程库。
2024年上海科技节圆满收官:2024年上海科技节于5月18日—31日举办,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重点围绕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为民、科普惠民以及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等内容开展,共设开幕、会议、开放活动、赛事、媒体科普、闭幕等6大板块、2000余场专题活动。在上海市科委与市教委的支持下,基于科创校长空间站平台,上海自然博物馆将在全市推出100个“藏品进校园之一平米博物馆”。“一平米博物馆”依托该馆的丰富馆藏,以场景化、主题化的方式,利用校园空间打造小、微、精的科学探究主题展。
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交流会暨科普作家进校园活动举办: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交流会暨科普作家进校园活动在重庆举办。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碧涌,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出席活动并致辞。作为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大示范活动之一,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科普作品的交流分享,激发社会各界参与高质量科普作品创作的热情,并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推动科普教育在校园的深入发展。科普作品是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平台。2012年起,科技部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优秀科普作品向社会推荐阅读。2019年开始,每年评选100部。截至目前,累计评选出近800部优秀作品。
我国实现300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清华大学段路明研究组近日在量子模拟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实现512离子二维阵列的稳定“囚禁”冷却以及300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该工作实现了国际上最大规模具有单比特分辨率的多离子量子模拟计算,将原来的离子量子比特数国际纪录(61离子)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并首次实现基于二维离子阵列的大规模量子模拟。在此项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利用300个离子量子比特实现了可调耦合的长程横场伊辛模型的量子模拟计算。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科研团队为文物建起“数字物纹”库: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科研项目团队发掘出每件文物独一无二的微观特征,进而构建出文物的数字指纹,以此实现文物身份的快速鉴别与确认,即快速鉴别“它是它”。这正是担任国家文物局“文物本体表面监测与分析研究”重点科研基地主任的冯伟所主导的工作。截至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让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400件珍贵文物拥有了“数字物纹”。
北京天坛智能医工产业园启动:天坛智能医工产业园在北京丰台正式启动。产业园将聚焦医疗机器人、智能诊疗等领域,打造智能医工产业集群。近年来,医工融合成为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为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丰台区布局“智能医工”这一关键赛道,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周边区域为载体,着力打造天坛智能医工产业园,探索区院协同、院企联动、融通发展的智能医工产业集群培育新范式,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川省把人工智能作为“一号创新工程”: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表示,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四川把人工智能作为“一号创新工程”,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四川是我国“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节点,目前有两家国家级算力平台,有11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还有27所高校也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1.2克微型机器人可“爬”出复杂轨迹: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李兵、李曜教授团队以海豹踱步跳动为灵感,在微小型机器人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开发出仅重1.2克微型爬行机器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上。科研团队发现,微观运动的周期特性改变,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宏观运动轨迹。因此,科研团队通过改变驱动电压,调节电机产生偏心转速,控制机器人形成不同宏观轨迹。
国内首个家庭教育大模型陪伴家长智慧育儿:正值第31个“国际家庭日”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由北京师范大学等打造的国内首个家庭教育大模型正式发布,为家长提供数字时代的家庭教育一站式解决方案。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的底层技术,结合10万多件真实案例中沉淀的科学家庭教育理论,家庭教育大模型把零散知识和实践经验转化为系统的数字知识库,结合文字、视频、数字工具等,针对不同需求、不同场景、不同年龄段的家长提供智能化、高效化的教育辅导,成为家庭的数字教育伙伴。而且,家庭教育大模型依赖的不仅是数据和算法,还连接家长服务园地20万志愿者和专家,以“大模型+志愿者服务”创新模式,为家长提供定制化的教育建议和解决方案。
24家数据交易机构发布互认互通倡议:在国家数据局推动下,24家数据交易机构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联合发布《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倡议》。《倡议》旨在提高数据流通和交易效率,降低合规流通和交易成本,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活力。《倡议》指出,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对于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活力,提高流通和交易效率,降低合规流通和交易成本,推动构建统一开放、活跃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倡议》,数据交易机构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推进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数据需求“一地提出,全国响应”;数据交易“一套标准,全国共通”;参与主体“一地注册,全国互信”。
中国智慧闪耀法国“科技万岁”展:法国“科技万岁”科技创新展(vivatech)于5月22日至25日在巴黎举行。“科技万岁”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创业和科技盛会,今年汇集了40多个国家馆、12000个初创项目和近3000家参展商,期间举办了两百余场科创活动,接待访客近20万人次。今年,中国元素在vivatech的巴黎现场大放异彩。作为此次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馆展示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出行、数字化、电子通讯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引起广泛关注。
机器人或成人工智能领域“弄潮儿”:《自然》网站报道指出,AI和机器人技术“联姻”,可能是一场将彼此推向新高度的“双向奔赴”。AI给机器人灌输常识,让其能像人一样处理各种任务;机器人则利用身体经验,帮助AI跃升为“通用AI”。但专家提醒,这条双向奔赴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收集海量精准数据供机器人学习、应对“喜怒无常”的硬件、解决安全问题等。研究人员乐观地认为,基础模型有助科学家研发出可以辅助人类劳动的通用机器人。
深度学习模型成功识别胚胎发育过程: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牵头的研究表明,一种新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AI)模型可通过视频,识别出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及其发生时间。29日发表在《实验生物学杂志》上的论文,重点介绍了这种名为“Dev-ResNet”的模型,它能识别出动物胚胎中何时发育出了关键功能,包括其心脏功能、孵化、爬行,甚至死亡。这项研究的一个关键创新是对3D模型的使用,该模型利用视频帧之间发生的变化,让AI从这些特征中学习,而不是用传统的静止图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8 14: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