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21位院士齐聚东大122周年“学术校庆”盛会
7家重大平台揭牌 共探医工融合发展
本报讯 (记者 谢诗涵) 5月26日,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江北新区举行。作为东南大学122周年“学术校庆”系列活动的首场盛会,此次发展大会围绕医工融合展开。国内外21位院士及众多专家学者齐聚,10万余名观众线上观看大会。
会上,东南大学入驻南京江北新区的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介入医学工程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7家重大平台揭牌。其中,介入医学工程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是江苏首个医工交叉、我国唯一“介入医学工程”国创平台。
“健康是生命之本,医学是生命之学,是学科交叉的起点和终点。交叉成为医科发展的主要特征、重要动能和必由之路,‘医学+X’‘X+医学’双向奔赴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认为,大医科之“大”,在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医工交叉是医学发展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滕皋军发布东南大学十大医工交叉科技成果。这十大成果涵盖医用机器人、器官芯片、生物功能材料、智能健康装备等前沿方向,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等高水平期刊,并在全国100多家区域中心医院推广应用。滕皋军介绍,东南大学医工交叉创新中心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入不少于20亿元,打造医工交叉发展战略先导区,聚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分中心、智能医学诊疗分中心、器官芯片与药物研发分中心、智能手术机器人分中心、新型细胞基因治疗分中心五大领域,打造“医学+工学”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工科背景的医学科学家、具有医科背景的卓越工程师,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医工融合意味着要加宽学生基础背景知识面,这无疑让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面临巨大挑战。东南大学副校长邱海波表示,医工结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课程的融合、思维的融合、培养过程的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08: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