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邹勃教授联合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姚栋副教授、青岛科技大学赵瑞阳教授,首次在有机材料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压强诱导发光(PIE)。该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该工作得到了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邹广田院士和华南理工大学马於光院士的悉心指导与支持,还得到吉林大学姚明光教授、刘海超助理教授及聊城大学王凯教授、武敏老师的大力帮助。
有机发光材料结构丰富、分子设计灵活、性能优异,一直是材料领域研究的焦点。本工作中,研究者提出了高压与对位修饰相结合的学术思想,在偶氮苯衍生物中首次实现了有机材料“从无到有”的PIE,实现了4,4’-二蒽基偶氮苯(AN-Azo-AN)与4,4’-二咔唑基偶氮苯(Cz-Azo-Cz)的高效荧光,并提出激发态组分是决定偶氮苯发光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探究荧光性能、电子结构与顺反异构之间的内在关系,面对晶态异构高压原位表征的难题,研究者提出通过自由体积占比计算分析顺反异构的全新方法,发现异构过程从1.5GPa开始才被彻底抑制,远滞后于荧光激活。这表明高压促进LE组分增多才是荧光激活的根本原因,突破了以往认为偶氮苯发光源于异构抑制的固有认知,揭示了激发态组分是决定偶氮苯发光的关键因素。该工作不仅标志了PIE研究在有机材料领域的重要突破,也展示了高压作为一种全新技术手段在晶态光致异构研究中的巨大潜力。
本工作第一作者为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胡舒贺,通讯作者为邹勃、姚栋、赵瑞阳。该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吉林大学交叉学科科研团队项目的资助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上海光源BL15U1线站和北京光源同步辐射4W2线站的大力支持。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0 23: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