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樱花妹勇闯韩娱的成功代表,还得是你们。
作为女子演唱团体TWICE的第一个小分队、由名井南mina+凑崎纱夏sana+平井桃momo三位日籍成员组成的MiSaMo,正式发行了出道单曲《Do not touch》。
如果说歌曲本身只是还好,那么配合MV一起享用的效果别太震撼,是精美到经得起逐帧赏美的程度。
出道单曲的主题理念源自于美术馆作品旁的标语「Do not touch」,别碰我。
以优美的艺术品代指MiSaMo,MV中所有的场景概念都是围绕艺术审美作品打造。
《维纳斯的诞生》1487 | 致敬版
可以说三人小队的组合,不论在阵势还是美感上都不输原本的9人团,甚至在队员辨识度上反倒更具优势。
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与「三」这个美学概念有关的话题。
美学三原则就是由审美原则+表现原则+创新原则构成的。
包括经典的三人组合、色彩三基色,以及为什么三段式审美的并列效果带来的视觉效果更震撼。
平井桃momo
01
人们对「三」的偏爱
「三」向来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古有三足鼎立,今有三人小组。
三人组这个小型团体概念在影视文学里经常出现。毕竟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由其延伸出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是非常牢靠的「铁三角」。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001
我们对其不自觉的偏爱,本质基于对群体美的追求,同时也贴合人类的社会属性+对群体的归属需求。
譬如曾经风靡一时的现象级团体组合小虎队、SHE,包括后面的TFboys等等。
很多广告大片也喜欢三人组的模式,如果是异性组合的话多见一女两男、女主C位的配置。
GIORDANO 2000 | 广告大片
《国语·周语》中说:“人三为众,女三为粲。”
三个人就可以构成众,三位女性在一起就显得十分鲜明美好。尤其是当这些女性还足够美的时候,譬如这次的MiSaMo。
《Do not touch》2023 | MV
与双人组合自带的、不可避免的拉扯感与对抗性不同,三人组的关系会更微妙和谐,互相依托制衡以达到绝妙的平衡。
同时也会比远>3人的多人组合显得更直观清晰,避免认不出+记不住情况发生。
少女时代 | 多人团的代表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三」的:“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凡三之属皆从三。”
天地代表阴阳,人是天地化生之物,而化生又涉及五行运化之理。
受到这种影响,后世很多研究美与其本质的审美概念都与「三」相关,这也体现了美学三大原则之一的创新原则。
创新原则强调独特美学观点+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叔之前跟大家聊过的五行美人,也是基于这种思维的自然产物。
雷系美人 |融合火系炙热+金系锋利
再细化风格审美的颗粒度,又能从基础五行美人中分出雷系+风系,她们都由属东方的木系衍生而来。
落雷会让空气中的氮气变成能被大地吸收的氮离子,滋养育化大地;风同样会传播种子,给更遥远的土地带来生机。而孕育她们的木系又自少阳衍生,因此自带生发条达的特性,是具有自然感+生命力的美。
所以,木雷风三系美人都有那种能鼓舞人心的鲜活美,这就是从自然科学到艺术美学的延伸。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讲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基于这些不断推衍的创新与发展,人类才一起构成美美与共的盛景。
《埃及艳后》1963 | 同时又各美其美
02
康德美学三大原理
美学三大原则除了上面聊的创新原则,还有重要的审美原则+表现原则。
在审美原则这个大范畴下,可以通过对康德美学三大原理的研讨来感悟美学。这也再次印证了美学世界中三又生三、三生万物的原理。
《曼努尔·康德最后的日子》1996
①对美的分析
康德从质、量、关系、模态四个维度对审美判断作了清晰界定和概括。
简单说,就是人们赏美时产生的快感是随心的、不基于任何利害关系的。感受到美也不是因为审美概念的规训,而是自然而然就普遍令众人感到愉快的。
比如看到浪川会自然感到轻松愉悦+激情澎湃
同时“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做一种必然的愉快的对象”的必然性,则基于大众都有「审美通感」的前提。
所以赏美确实没有明确目的,但往往又不自觉的符合大众审美的目的性,因为是活在群体中的人在赏美。这让审美既矛盾又和谐,也具有讨论与批判性。
浮世绘 | 这种风格美得大众与否就见仁见智
在康德的审美世界中,「纯粹美」和「依存美」是对立关系。
纯粹美是排斥一切利害关系的自由美,不受任何前提的束缚、定义的限制,更没有被“它应该是什么样”这样的教条规训。
正如我们不会去指导一棵树要长成什么样,也不会去纠正叶落的角度。包括树下的美人,她们的存在即成美。
《英雄》2002 | 张曼玉
反过来,依存美则是以一个概念+按照这个概念而完善美为前提,是需要依附的美。
与充满主体性的纯粹美不同,依存美以被赏美对象的客观合目的性为前提。譬如历代神颜/换头模板,都是基于主流大众审美的需求。
左→右 | 裴珠泫、张元英、林珍娜
②对崇高的解析
康德审美理念中的另一个对立关系,是美的「优美感」和「崇高感」。
优美感使人迷醉,崇高感触动人心,它们的共性是都能令人感到愉悦。
区别则在于,优美可以是颗粒度极高的细腻渺小,而崇高必定是伟岸的宏大的。且崇高必定是天然质朴的,而优美则是可以被施以修饰或装扮的。
莫奈| 这幅展现的美是优美感而非崇高感
康德把美的崇高感拔升到数学的崇高+力学的崇高这两个概念,这也可以延伸到天体物理+星际审美上。
《沙丘》1984
因此在面对自然宇宙中、对人们没有危险的各种巨大物体时,如果我们产生了畏惧感或激动感,那就是感受到了美的崇高感。
《沙丘》2021
在美的崇高感范畴内,康德还提出了「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重要命题。
这一角度下,金敏喜的美可以被称为细腻的优美,却无法称之为崇高的美。
③对艺术的讨论
康德认为,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
因为天才的诞生不依靠他人传授,而更在于内驱化的独创性。因此她们的作品皆具有典范性,且大概率只能从她们的艺术作品中窥见审美法则。
李建群老师服饰设计手绘稿
这里推荐大家看看康德的美学著作《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和哲学三部曲中的《判断力批判》,内容都是互相关联的。
他认为美的艺术在于对人道的研讨,它通过社会精神和人性美的闪光点达到艺术美的层面,同时孕育出如艺术品般有深度的美人。
03
视觉美学三重盛宴
聊过审美原则+创新原则,还有一个就是美学三大原则中的表现原则。
圣·奥古斯丁说过:“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
若是失了对色彩之美的体悟,那赏美这件事得失色一半。
红色 | 欲望的蔓延
①三基色原理
人眼中有感知RGB三种不同颜色的锥体细胞,因此色彩空间通常由RGB三种色光基本色来表达。
三基色是指通过其他颜色的混合无法得到的“基本色”。它们各自独立又互相兼容,是实打实的三足鼎立的关系。
因此,三基色原理是说对于人眼来讲,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彩色,都可以由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
反之,任意一种彩色均可被拆分为三种基色。
两种混色方法 | 得到的相加混色、相减混色
这个原理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身上同时不要超过3种颜色,它强调的并不是不同色相的个数、而是色彩的类型。
穿搭审美中有视觉观赏性的色彩搭配,都由主色+辅助色+点缀色三要素构成。至于各部分色彩比例没有明确规定,是非常灵活多变的。
Yves Saint Laurent 1985 SS
配色往往也像上图举例的那样,是同类色/对比色/互补色+中性色的配置。
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作为万金油的中性色黑白灰+少部分绿色,它们的层次丰富时整体效果也足够花哨。这时再有其他彩色的点缀就会显得有点繁杂。
②三段式美学原则
联合色彩美学共同呈现的艺术设计基本原理,可以通过建筑/电影/绘画中的三段式美学来感受。
譬如理查德·林克莱特刻在影视丰碑上的爱情三部曲:《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黄昏日落时》、《爱在午夜降临前》。
电影展现的三段式美学,是如小说剧本般发展曲折的故事性+节奏感。
三年又三年、九年之后又九年,浪漫的爱得以完全。
要追溯三段式美学的起源,得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建筑。
由下部的基座+中部的主体+上部的檐口构成的三段式设计结构,让高低错落的花之圣母大教堂成为三维建筑美学的代表作品。
将这种三维空间理念同步到二维绘画美学中,就是达芬奇用前景+主体+背景在二维平面上刻画出空间感+立体感的名画《蒙娜丽莎》。
真正有生命力、有延伸感的美,是能包容人们的想象空间的。
我们会发现,在二维+三维交织的电影美学世界里,往往一个瞬间三段式拼接效果会更震撼。
譬如韦斯·安德森宇宙中的视觉盛宴,色彩与构图的绝妙平衡就给人来带庄重宁静、又灿烂热烈的情感体验。
《穿越大吉岭》2007|三兄弟
韦斯本人也对以三基色为主色调的配色非常钟爱。
他的作品格外偏好以黄色系为主的配色,自带一种迷幻繁荣、又优雅复古的情绪加持,更添故事性的戏剧感。
《天才一族》2001
当然,提到韦斯的色彩审美就不得不提他的经典作品《布达佩斯大饭店》。
这里的色彩运用更偏好对三基色中红蓝的灵活运用。
《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
同样的色感,放到古装剧审美中依旧适用,早在21年前我们的造型审美就已经到达这个水平了。
宏伟建筑与细腻人物的对比呈现,也体现了美的崇高感与优美感。
《济公》1993 | 梅艳芳
而把一个人情绪+戏剧性的动态呈现转换成静态,一个抓出瞬间的三段式拼接图就足以表达,也将这种不多不少的故事感展现得恰到好处。
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美育,督促我们从不断地汲取中修正进步,以实现更完整更具人性美的「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1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