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商汤灭夏:夏朝的真实称呼与甲骨文的沉默之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8 06:08: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商汤灭夏,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然而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却有着一些难以解释的谜团。作为一位有着如此重大功绩的君主,商汤的丰功伟绩却并没有被甲骨文完整地记录下来,这究竟是为何?

夏朝真的叫"夏"吗?如果不是,那它究竟有何别称?这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又是如何被商朝所取代的呢?让我们一同追溯历史的足迹,解开时光深处的重重迷雾。

揭秘商汤灭夏:夏朝的真实称呼与甲骨文的沉默之谜

夏朝的踪迹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历史。每当一个朝代被推翻,新的王朝便会在第一时间编撰史书,将前朝发生的大事件一一记叙和整理。而根据史书记载的脉络,中国王朝的起源大抵就是4000多年前的夏朝,然后是商朝。

然而,自从20世纪50年代二里头遗址发掘以来,考古学家们一直未能找到任何有效的指证文字。更令人费解的是,在商汤灭夏后,竟也没有在甲骨文中记载这一段丰功伟绩。

所有关于"商前为夏"的说法,其实都来自于周朝及以后的史书。一个曾经存在过的文明古国,为何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几乎被遗忘?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揭秘商汤灭夏:夏朝的真实称呼与甲骨文的沉默之谜

甲骨文的发现

就在这段迷雾重重的历史彻底陷入僵局之际,一根骨头的出现,为人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鹤年堂抓药时,偶然买到了一根刻有图形文字的龙骨药材。

经过研究,王懿荣推断它来自于商代。就此,甲骨文正式进入了中外学术界的视野。原来,在殷商时期,商代王朝贵族盛行占卜。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私人生活,比如气候、征伐、狩猎、病患、生育、祭祀等,全都要求神问卜,然后将所祈问的事刻在甲骨上。

这些就是后世所称的甲骨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从1899年第一次发现甲骨文,到今天已出土大约15万片,其中释读出的甲骨文字约有2000个。这些内容记叙了从盘庚到帝辛时期二百七十余年间的大小事宜,包括了政权、战争、农业、渔猎、周边邦国、族系等丰富信息。

揭秘商汤灭夏:夏朝的真实称呼与甲骨文的沉默之谜

夏朝之谜

可让人不解的是,在这些甲骨文中,竟然没有提及"夏"这个王朝。虽然甲骨文字有"夏"字,但它的本意和政权、邦国甚至是族系都没有关联,只是代表烈日之下的意思。难道说,夏朝并不叫"夏"?它还有别的称呼吗?

针对这一疑问,历史学家们开始怀疑:夏朝会不会还有其他的称呼?果不其然,在一番查证之后,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

首先是在《诗经·商颂》中说:"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后来在春秋铜器"叔夷钟"中又发现了这样一段记叙:"咸有九州,处禹之堵。"这就说明,虽然西周以后对商朝前一个朝代的称呼是"夏",但这并不是它的唯一称谓,"禹"也可以指代这个政权。

揭秘商汤灭夏:夏朝的真实称呼与甲骨文的沉默之谜

除了"禹"之外,还有一个在甲骨文中频频出现的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就是"西邑"。在《礼记·缁衣》篇中有述:"《尹吉》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而在《尚书·太甲》中同样有这样的话。

意思是说,我伊尹亲身见到过西方夏邑的君主,夏禹用忠信治民所以得享天命,辅佐他的人也因此享天命。从这段话就能确认,"西邑"也和夏朝有关。

揭秘商汤灭夏:夏朝的真实称呼与甲骨文的沉默之谜

清华简的发现

不过,《礼记·缁衣》是无名氏创作的文言文,而《尚书》的真实性又一直颇具争议,有后世伪造之嫌,所以这些证据还不足以下定论。

然而,在2006年,一批神秘竹简的现世,又为夏朝的面纱拨开了几分云雾。当时,香港出现了一批出土时间不详、出土地点不详的竹简(被盗掘),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清华简。

清华简来自战国中晚期,共有2500枚左右,它们在秦朝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没有历经"焚书坑儒",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先秦古籍的原貌。这批竹简的文字风格大多是楚国的,于2008年被藏于清华大学。

揭秘商汤灭夏:夏朝的真实称呼与甲骨文的沉默之谜

在《清华简·尹至》中有这样一条记载:"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说的是商汤从西方进攻,灭了西邑夏朝,战胜了夏朝的军队。《清华简·尹诰》中又有一条:尹念天之败西邑夏。曰:"夏自绝其有民,亦隹阙众非,民亡与守邑。当初,伊尹察觉天将亡西方夏邑,说夏帝国有广大民众,但那里的民众已不再是众志成城,他们将会逃亡或者守卫城池。而上文提到的《礼记·缁衣》和《尚书》中引用的《尹吉》,也正是这个尹诰,吉为告,告为诰,伊尹之诰也。

揭秘商汤灭夏:夏朝的真实称呼与甲骨文的沉默之谜

夏朝的称谓

通过分析,我们基本就能确定,先秦史书中屡次出现的西邑,很可能就是夏朝的称呼。那为何夏朝会称之为西邑呢?

夏的称谓,可能是来自于夏氏图腾的象形字,或者是部落名;西邑的称呼,则可能是因为夏朝位于西部,也可能是都城名,所以后世就以西邑称之;也有人认为,西邑连着读就是夏,所以夏和西邑是同一个意思。

揭秘商汤灭夏:夏朝的真实称呼与甲骨文的沉默之谜

此外,在甲骨文中,也曾频繁记录商朝中后期的历代君主,都在一个名叫"西邑"的地方祭祀,比如"贞:于西邑"、"西邑害"、"丁巳告于西邑"等,基本都是和祭祀有关。

这就说明,夏朝灭亡以后,商朝王室还会前往夏朝旧址,祭祀神灵,祈求夏人的亡灵不降祸于商。对于热衷于占卜和祭祀的商朝来说,祭祀旧朝神灵其实并不足为奇。

揭秘商汤灭夏:夏朝的真实称呼与甲骨文的沉默之谜

结语

正所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拼命寻找夏朝的踪迹,殊不知,"夏"一直都在我们的视野之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开夏朝称呼之谜的同时,我们也就印证了夏朝的确曾经存在过。这个源远流长的文明,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曾一度失落,但它的精神足迹,却始终环绕在华夏文明的滚滚长河之中,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8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商汤灭夏:古代中国的重大政变
...有成套的文字系统用于政务沟通和记录。事实上,出土的甲骨文证明了商朝的文字已经相当成熟。考虑到商朝广大的疆土,他们肯定拥有一套文书系统,类似于古埃及的多种字体,来传递命令和传承
2023-10-09 15:09:00
商汤灭夏这么大的功绩,为甚甲骨文没记载?考古揭示夏朝本不叫夏
...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商朝的甲骨文中,竟然完全没有出现“夏”这个字。夏朝难道从未存在过?商汤与夏桀之间的战争也不过是杜撰的历史情节吗?如果并非如此,那么
2024-09-09 11:12:00
...个谜团却始终萦绕:商汤推翻夏朝的丰功伟绩,在珍贵的甲骨文资料中却几乎难寻踪迹。这究竟是何缘故?难道这段历史被刻意掩埋了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们。商汤,这位英勇的君主
2024-04-10 20:24:00
商汤伐夏之后,夏朝真亡了吗
...,不管商汤灭夏过程如何,古今公认的是商汤灭夏。然而甲骨文却表明,商汤并未彻底灭夏,因为直到商朝武丁时期,夏朝还有一个“小朝廷”。甲骨文中的土方国甲骨文中的土方,位于殷都西北部
2024-06-10 15:11:00
清华大学破解战国文物,意外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
...的角色。夏朝的历史研究受限于时代久远和文献缺失,但甲骨文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夏朝的窗口。 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的甲骨文,记录着占卜和祭祀的信息,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一些线
2024-05-18 16:24:00
清华大学破译战国文物,意外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找不到夏朝
...中反复提到了一个“西邑”的地方,而在一些已经破译的甲骨文里也经常会出现“西邑”这两个字。在这批竹简出土之前,专家们一直无法得知“西邑”具体指代的是什么地方。但随着《尹诰》和《
2024-08-31 13:54:00
聊聊甲骨文中无“夏”原因
作为夏朝之后的王朝,商朝甲骨文中却没有以“夏”为名的政权,这被认为是夏朝考证中的痛点之一。乃至,西方不少学者以甲骨文中无夏作为证据,以此否定夏朝的存在。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
2024-06-13 15:54:00
商国是怎么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部落,逐步做大,最后吞并大夏的呢
...到底是叫做殷还是商,历来存在争议。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不止一次出现了“大邑商”三个字,却没有发现”殷“字的存在。“殷商”二字虽未见于甲骨文,却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024-02-21 10:49:00
夏朝为何叫“夏”,一起来看看
...思,还是要在更接近夏代的文献中寻找。近代以来,商代甲骨文横空出世,为夏朝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甲骨文中有“夏”字,代表的是姓氏,而不是“夏政权”。尽管没有直接言“夏”,但却留
2024-06-06 09: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