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备白帝城之困:蜀汉存亡的关键抉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4 14:38: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一段关键时刻,刘备在兵败夷陵后选择在白帝城停留,而非返回成都。究竟是什么因素让他认为回成都可能导致蜀汉的灭亡?

我们将深入战国乱世的历史背景,探讨刘备在面对战败后的困境时所做的战略抉择。这个历史故事不仅涉及个人的智谋,更反映了当时政治风云变幻的复杂局势。

刘备白帝城之困:蜀汉存亡的关键抉择

旗开得胜,但陷入被动

214年,刘备亲自统帅5万精锐出征,对阵东吴守将陆逊。开局顺利,蜀军连斩陆逊数万将士,将其军队压力山东,势如破竹。就在人们以为胜利指日可待之时,一场意外的大火彻底改变了战局。

刘备性格决绝,避免绝境

可想而知,这场惨败给了刘备巨大的打击。不过就是他性格决绝,并未就此放弃希望。作为刘家大将军,他是拥有浩然正气的。更何况,此前他已布下了许多困局,暗中监视着孙权,准备随时捶打东吴。此番算是小败,并不足惧。"刘备写信安抚诸葛亮等人,"吾必重整旗鼓,扫清阻碍,待疾愈定将再战复仇!"就这样,刘备虽败并未就此退转,而是执意要同陆逊一决雌雄。不过在这种局势下,刘备也无法贸然返回成都,只能暂避他乡,避免被敌人趁虚而入......

刘备白帝城之困:蜀汉存亡的关键抉择

三大州权贵,暗藏狼子野心

刘备在夷陵战败后,并未返回蜀都成都,而是选择了白帝城作为暂时根据地。原因之一,乃是他深知蜀汉虽称国家,但三大州的权贵们暗潮汹涌。一旦他折戟归来,定会引起世家豪族们的觊觎和叛乱。

其实早在刘备平定益州和荆州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到了当地的世家大族虎视眈眈,野心勃勃。这些人在先前都是"一方霸主",手中兵马不少,地位也很高。可是他们原本指望刘备不过是吴国的一员,没想到刘备竟然反客为主,抢去了他们的权柄和地位!

尤其是益州的吴氏家族,从一手遮天的绝对势力,转眼之间沦为刘备的附庸。这无疑让他们感到极度的耻辱和愤怒,暗中把持着一股反刘备的势力。

刘备白帝城之困:蜀汉存亡的关键抉择

士气低迷,人心难稳

另一方面,连年征战使得蜀汉的中等人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导致刘备根本无人可用。夷陵大败之后,更有大量中高级将领阵亡,加重了人才流失的局面。而士气的低迷,也让刘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威胁。

一旦他就此返回成都,必将引发铁铸般强硬的反对势力。到那时,蜀汉很可能分裂离析,甚至被敌国魏吴两线夹击,从而覆灭!正是基于这种考量,刘备才会在外临时暂留观望,尽量维持蜀汉的稳定。通过结盟和联姻等方式,他极力遏制了那些野心勃勃的权贵们,避免他们乘机造反。

刘备白帝城之困:蜀汉存亡的关键抉择

叛乱渐露峥嵘,托孤是上策

不过,即便刘备在白帝城暂留谨慎,防患于未然,但危机并未就此避免。因为在他身染疾病之后,果然便有人起了反心:就是汉嘉太守黄元,这人倒也有些远见卓识,认为机会来临,当乘隙而动。

他亲自率军数万,开赴成都进行包围!虽然后来他被属下逼迫,被绑赴成都受制,但这一切都说明,刘备的确很难再回到蜀国皇城。直到最后一刻,刘备都没能返回成都。他几乎是在临终之际,才做出了最关键的决定:在白帝城托孤继位!

刘备白帝城之困:蜀汉存亡的关键抉择

诸葛亮接班,蜀国苟延残喘

可惜当时局势实在太过险恶动荡,好不容易得以留下国家的刘备,在临终前也无法确立更多的继承人。最终,只能将国家俱全的托孤大权,交予了诸葛亮一人之手。

从此诸葛亮开始了他独自一人的打拼之路,他既是国家的实际掌权者和护国神武,也是皇储的监护人和后勤总管。可以说是身负重担,艰难维持蜀国政权的存续和运转。

诸葛亮当然也是用尽浑身解数,才阻止了当时蜀国的覆亡。他不得不大举重用那些原本有叛逆嫌疑的将领,并着手招贤纳士,培养自己的新人。但就是这样,蜀汉在他执政期间也难免一直是人才紧缺,东拼西凑的困难局面......

刘备白帝城之困:蜀汉存亡的关键抉择

东吴孙权趁虚而入

与此同时,东吴孙权察觉到蜀汉的无主和虚弱,当然也暗中寻机出手。他不遗余力地支援陆逊,让其继续骚扰刘备残余势力,不断给蜀汉造成麻烦。

但更可怕的是魏国。在曹丕的高瞻远瞩下,曹魏也在紧密盯防蜀汉的动向,时刻准备给予它致命的一击。一旦蜀汉内乱,必然有大军压境。

所以诸葛亮上任后面临的局面异常艰难:东线与东吴对峙,西线则被曹魏虎视眈眈。内部形势更是人心涣散,党同伐异,人才短缺。一时间蜀汉的生存都成了个问题。

刘备白帝城之困:蜀汉存亡的关键抉择

艰难维系,走向复苏

好在诸葛亮用心维系政权,未令蜀汉就此土崩瓦解。尽管几经反复,他仍旧艰难地守住了自己的根据地,并积极培养和调动人才,最终扭转了被动的局面。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位后期仍极力主张讨伐东吴,并联手曹魏共同消灭这一祸患。不过由于客观形势的制约,这一战略最终也未能付诸实施。

但总的来说,诸葛亮在任内还是勉强维系住了蜀汉的存续,为其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后来蜀汉更是在他去世多年后的282年,才彻底在魏晋战争中灭亡。所以刘备最后在白帝城的托孤安排,终究还是为蜀国赢得了宝贵的生存时间。

刘备白帝城之困:蜀汉存亡的关键抉择

结语

纵观蜀汉一路走来,无论是刘备托孤时期,还是诸葛亮执政期间,始终都是一路艰辛。当时的大环境可谓敌众我寡,而内部更是人心不足,人才短缺。

白帝城托孤,正是蜀汉这段峥嵘岁月的一个生动注脚。它既体现了刘备临危不乱、果断决策的气度,也昭示了蜀汉即将步入动荡困顿的时期。而诸葛亮最终也并未辜负这份托孤之重托,他毕生精力都耗在了保卫蜀汉的事业上。

所以说,历史上一切伟大的成就,都需要用汗水甚至血泪来铺垫和祭奠。白帝城托孤就是蜀汉这一曲折道路上的一个缩影,它折射出了当时的艰难处境,也见证着后人对这份理想的执着追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备兵败夷陵后,为何非在白帝城托孤
...角色,曾在夷陵战败后面临着一个关键抉择:为何非要在白帝城托孤?如果他选择回到成都,蜀汉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在历史的篇章中,有些抉择看似微不足道,却影响着整个时代的命运。刘备的这
2024-06-11 09:59:00
刘备兵败夷陵后,为何是在白帝城托孤?若他回了成都,蜀汉就亡了
大家一定都听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那个情节可谓刻骨铭心。诸葛亮被刘备的深情所打动,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给人留下了永不忘怀的印象。然而,除了那份令人动容的情感,我们是否也曾思考过一个问
2025-05-19 19:09:00
刘备白帝城托孤为何兵权交李严,而非诸葛亮?
...战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全军覆灭,自己也仓皇逃至白帝城,生命垂危。此时,蜀汉政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刘备深知,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而儿子刘禅年幼,难以撑起这片江山。因此
2024-12-11 08:44:00
刘备为何没有回成都,而是留在白帝城?
...江而下”。刘备险些被擒,翻山越岭,才摆脱追兵,来到白帝城。自此,刘备再也没有离开白帝城一步,直到一年后他病死于此地。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为何没有回到成都,而是留在白帝城呢?关于
2023-08-28 12:32:00
刘备的心机有多深?从“白帝托孤”可见一斑
...元222年,七月,蜀汉大军被东吴大将陆逊击败,刘备退至白帝城(今属重庆奉节)修整。孙权再次请和,刘备这一次无奈表示同意。公元223年,正月,羞愤难当的刘备病倒了。三月,预感到
2023-04-17 17:03:00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是什么心思
...之手,几乎是被全军覆没。此后刘备元气大伤,不得不在白帝城交代托孤一事。实际上,当时蜀汉内部能担当此任的人诸葛亮肯定是其中之一,不过刘备还任命了另一人,他就是李严,并且还把兵权
2023-07-30 21:07:00
白帝城托孤自取的奥义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受到了历史学者的疯狂研究。在这里,我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这里面的自取是什么意思?刘备为什么要说自取的话?自取的含义自取一般
2025-01-13 22:30:00
揭秘刘备托孤背后的权谋:谁是蜀汉真正的掌控者?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深谋远虑还是无奈之举?白帝城托孤,很多人会想起刘备临终前托孤诸葛亮的那一幕,仿佛这是一场君臣间忠诚的生死托付。可细细品味,这段历史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刘备提到的
2024-10-10 15:48:00
为啥刘备非常要白帝城托孤?为啥他不回成都
...夷陵战败后,并未回到蜀汉的都城成都,而是一直待在了白帝城,直到白帝城托孤去世,令许多人大感疑惑,为啥刘备非常要白帝城托孤?为啥他不回成都?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可以说是改变蜀汉命
2024-02-02 18: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