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生活报
200余名妈妈受益 让34名妈妈得以留在孩子身边
“妈妈绣坊”:绣出美好生活,帮留守儿童留住妈妈
实习生 靳雨 生活报记者 刘维娜 李丹
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绣架上,绣布上绿色的草地与白色的云朵相互映衬,镜泊湖的美景跃然眼前,远远一看,像是一幅油画,走近一瞧,才发觉是由一根根细小的丝线绣成。在位于牡丹江市的袁佳欣的满绣博物馆里,最引人瞩目的不是那挂在墙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绣品,而是坐在那里认真学习刺绣的妈妈们。
袁佳欣作为妈妈绣坊的发起人,参加公益助学20年,多年的助学经历让她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她打破满绣传承规矩,把满绣手艺免费教给妈妈们,让她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妈妈绣坊”成立以来,共帮助200多名妈妈。近日,袁佳欣带着“妈妈绣坊”公益项目参加了全省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记者也采访了她。
教授体弱母亲满绣技艺
狭小的房间,卧床的妇女,质朴的孩子,这是袁佳欣第一次来到小梦(化名)家时眼前呈现的场景。虽然当时已经参加助学活动10年,但是看着成绩优异懂事的小梦,和无助无奈的小梦妈妈,袁佳欣心还是控制不住地揪紧了。也是从那时起,袁佳欣意识到,单纯的捐资助学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什么,她想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小梦妈妈,让她们从根本上改变生活,这就是“妈妈绣坊”最早的雏形。
今年44岁的袁佳欣,是满绣的掌门人,二十年前,作为满绣传承人以及青年企业家的袁佳欣开始参加捐资助学活动。“一开始参加活动,就是捐钱捐物,从物质上帮助这些困难学生,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助学的想法也越来越成熟。”袁佳欣告诉记者,小梦和妈妈孙秀艳两人相依为命,孙秀艳则一直体弱有时甚至需要卧床,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工作,“我那时候就突然想到,把满绣教给她,即使卧床她也能做。”有了这个想法后,袁佳欣就邀请刺绣师傅到孙秀艳家教她学习刺绣,半年后,孙秀艳的病渐渐好转,也能够独立完成绣品,收入也渐渐稳定。
“我现在每个月都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十年来我们就像家人一样相处,小梦今年也高三了,我们娘俩都很感谢佳欣!”采访中,孙秀艳对袁佳欣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成立“妈妈绣坊”帮助留守儿童
“在我助学的这些孩子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孙秀艳这个事例成功后,我想了很多,想通过自己的帮助,帮这些留守儿童们把妈妈留住。”袁佳欣告诉记者,当时作为满绣传承人的她,深知规矩是不能外传的,但是当她打破传统帮助了孙秀艳后,她收获的满足感更多,经过几年的考察和试验,2018年,“妈妈绣坊”正式成立了,开始教授妈妈们学习刺绣技艺。“我们免费为妈妈们进行刺绣培训,然后她们绣出成品后,我们回收、代卖,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从2018年至今,已有34名留守儿童母亲在“妈妈绣坊”工作,200多名妈妈受到帮助。
现在,妈妈们的绣品不仅在线下门店进行售卖,袁佳欣还联系了电视平台,让妈妈们的绣品可以进行线上销售,再次提高了妈妈们的收入。
一针一线绣出幸福日子
小亮(化名)父母离异,从小他就跟着爷爷一起生活,已经上学的小亮总是看着脏兮兮的,学习成绩也很不理想。袁佳欣在和小亮接触时,发现平时非常调皮的小亮,每次提到妈妈时都很沉默,“我想孩子是很想妈妈的。”于是,袁佳欣联系上了小亮的母亲王桂英“我不是不想回到孩子身边,但是我得赚钱啊!”电话里王桂英听了袁佳欣的话,痛苦又无奈地说道,“你回来看看,我教你手艺,你学会了就能留在孩子身边了。”在袁佳欣的劝解下,2019年王桂英从外地回到牡丹江。
“回来以后,她学习了三五个月,然后就会小画面的绣法。现如今,她一个月能够绣1-2幅小作品,每个月能挣到5000块钱左右!”袁佳欣说道,这些年王桂英在小亮身边照顾他,小亮也从调皮变得开朗,从脏兮兮变得整洁利索,学习也进步了。
200多名妈妈受益
2018年至今,“妈妈绣坊”的名气越来越大,帮助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它不再局限于留守儿童妈妈,而是为所有难以协调家庭和工作妇女提供了一个机会。5年来,“妈妈绣坊——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志愿服务项目共开办“妈妈绣坊”刺绣技艺公益培训班五期,共34名留守儿童母亲参与培训,帮助了困难小学无业的妈妈、外出务工的妈妈共200人左右。袁佳欣的帮扶模式,也引得10多个团队到袁佳欣满绣博物馆进行免费的学习培训,不仅如此,袁佳欣还带着她的满绣课程(非遗项目)走进小学。
张丽霞就是通过培训获益的妈妈之一。“我听邻居说牡丹江有一个‘妈妈绣坊’,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看看。我大学时是学习美术的,正好自己也感兴趣,这里还免费培训,有偿回收作品,我在家陪伴孩子的同时,还能有一份收入,真挺好!”张丽霞高兴地和记者说,虽然她的孩子不是留守儿童,但是她却通过“妈妈绣坊”这个项目受益良多。
“‘妈妈绣坊’的发展虽然帮助很多家庭走上幸福的道路,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活动,但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说覆盖面还不够广,很多妈妈的接受度还不高,我们现在还会采取一家家劝说的方式。”在说到“妈妈绣坊”未来的发展时,袁佳欣这样说道:“我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妈妈学习刺绣,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在子女身边,也希望满绣技艺能够走出国门,将满族刺绣作品推向大众,让更多人喜欢满绣产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7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