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235个娃,一个妈妈,一个家
——“童伴妈妈”武青苗的暖心故事
全媒体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谭 娜 张丽艳
“我去找武妈妈玩了,奶奶再见!”10月29日,又逢星期天,太阳刚爬上树梢,家住神农溪畔巴东县沿渡河镇石喊山村的小洁(化名)起了个早,和奶奶告别,蹦蹦跳跳向村委会附近的“童伴之家”奔去。
小洁口口相念的“武妈妈”,名叫武青苗。她有一个特殊称呼:童伴妈妈。
今年9岁的小洁,父母离异,她与6岁的弟弟小果(化名)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童伴之家”成了姐弟俩的第二个“家”。在“童伴之家”大家庭中,235个孩子在武青苗的陪伴下,写字、绘画、玩游戏,和一家人没有两样。
在山里娃眼中,单亲、留守是个伤感的字词。让爱不缺位,童伴妈妈用爱筑起温暖的“童心城堡”。
时针拨回至2019年7月15日,巴东县“童伴妈妈”项目正式启动,分别在沿渡河镇、信陵镇等5个乡镇的罗溪坝社区、大面山村等19个村(社区)开展实施。按照“一人一档”要求,为4924名儿童建立信息档案,给300余名儿童提供临时救助、低保办理、户籍登记等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圆梦“微心愿”,让留守不孤单。
4年前,武青苗被选任为童伴妈妈,她在自家房屋腾出46平方米的房间,设立“童伴之家”。家门口张贴着一张开放时间表:星期六、星期天,上午8时至12时、下午14时至18时。“每周双休,我都会根据传统节假日、季节变化等设计课程主题,确保每个星期有新样,每个学生有收获。”打开备课本,武青苗更像一位老师。
10月22日,重阳节前夕,武青苗精心设计了一堂“关爱老人、情暖夕阳”的户外体验课,她和13个孩子走进80岁的谭爷爷家中,帮助老人挖红薯、做家务,听老人讲述勤俭持家的家风故事,孩子们如沐春风。
“谭爷爷这么大年纪了,还在辛苦劳作、创造美好,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返程路上,小雪(化名)抒发心中感受。
235个孩子在武青苗心中,个个都是宝。已为人母14年的武青苗,在“童伴之家”深感单亲、留守孩子在老人隔代教育下,监护处于真空地带,摆脱不了手机游戏的诱惑,存在感、安全感缺失,把心灵之门自我封闭。
读初三的江涛(化名)生活在单亲家庭,一度深陷于厌学情绪中,时常以生病为由回家。武青苗自掏腰包,购买鞋子、零食到学校看望江涛,还递上一个红包,鼓励他“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健康向上、努力学习,活出阳光少年的样子!”
闲余,武青苗时常到江涛家串门,和他分享励志故事,畅谈人生理想。渐渐地,江涛笑容多了,学习态度也来了大转弯,他首次向武青苗喊了声“妈妈”。话音刚落,泪水从眼角喷涌而出。
13岁的国宝(化名)的父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自幼母亲去世,在风雨中坚强成长。在“童伴之家”,她也是从不缺席的一分子。在国宝心中,武青苗不是妈妈胜似“妈妈”,陪她打开青春期里的心事,传授如何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值得托付的“知心妈妈”。
“我很幸福,因为我家中有这么多兄弟姐妹!”武青苗的儿子邱成丞在巴东县城读初中,寄养在亲戚家中,属独立型性格的男孩。每到双休,武青苗趁着“童伴之家”休息间隙,驱车赶往县城陪伴儿子吃顿饭,又匆匆分离,自家儿子反倒成了“留守孩子”。
曾经,武青苗也想过不再担任童伴妈妈,好好地陪伴儿子成长。
有着15年党龄的丈夫邱德美,是一名退役军人,在“货拉拉”平台跑互联网物流运输,还带着乡亲一起闯荡共富路。“丈夫有爱心,儿子有善心,我们一家三口都在爱与被爱中双向奔赴。”目前,武青苗坚定牵着235个娃的手,用爱温暖每一段成长历程。
和武青苗一样,全县共有19位童伴妈妈和山里娃相亲相伴成一个家。
据介绍,童伴妈妈项目是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的留守儿童关爱项目,借助“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模式,以童伴妈妈为抓手,以“童伴之家”为平台,在县级横向联动机制下,为农村孩子撑起一片灿烂天空,奔跑在爱的阳光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