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大唐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军事强盛,文化艺术繁荣。然而,唐朝也有他的问题,比如藩镇割据、宦官当权等,从唐玄宗起,李辅国、鱼朝恩、程元振等一批大太监轮流登上历史舞台,把持朝政,祸国殃民,被后世所唾弃。在这其中,却有那么一股清流,他喜欢钱,但是不弄权;小心眼,可是不狭隘;一辈子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甚至被尊为“千古贤宦第一人”,他就是高力士。
一、本是官二代,却阴差阳错当了太监
净身入宫是一个男人一辈子最大的疼,如果不是走投无路生计所迫,不会有人愿意走这条路,所以太监的出身一般都十分贫苦,这也是为什么一旦掌权个个爱财如命的原因。
然而高力士可不是什么贫苦人家出身,他原名冯元一,潘州人。据《旧唐书》记载,高力士的祖父冯智玳,父亲冯君衡都曾是潘州刺史,妥妥官二代,小时候因岭南流人谋反案高力士被阉割。因为长的白净、人也聪明。岭南讨击使李千里送给了武则天,当时一同被送去的还有一个叫“金刚”的小太监,金刚力士,天然一对,武则天十分高兴,留在身边贴身侍奉。
不过后来因为一点小错误被赶了出来,武三思家的宦官高延福将其收为养子,于是改姓高,人皆按其早年的诨号称其高力士。一年后,武则天又想起了高力士,重新召他入宫,负责传递诏令。
二、权倾朝野,被唐玄宗视为家人
李隆基还为藩王时,高力士就认为他英武不凡,不是普通人,所以加意逢迎。李隆基也对这个晓事的太监恩宠有加。
在李隆基推翻韦后一党的行动中,高力士坚定的站在李隆基一方,鞍前马后出了不少力,被引为心腹。随着李隆基一步步被推举为太子,最终顺利继位,高力士也就走上了飞黄腾达之路。
由于他做事严谨,对皇上忠心耿耿,因此唐玄宗极为信任,经常对人说:“力士上直,吾寝则安。”所以大多数时间,高力士都是留在皇上身边,贴身侍奉,所有的奏章统统由他先浏览,然后再挑主要的呈给玄宗过目,一般的就自己处理了。
于是高力士也就成了满朝文武巴结的对象,争相同其称兄道弟,高的母亲麦氏死的时候,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披麻戴孝,伏地痛哭,比自己死了娘还伤心。
由于在玄宗身边侍奉日久,因此皇子公主都以前辈敬之,执后生之礼。据说太子李亨在东宫时,称其为兄,诸王公主皆称呼“阿翁”,驸马们称其为“爷”。连玄宗本人也不直呼其名,而是尊为将军。
肃宗在东宫,兄事力士,它王、公主呼为翁,戚里诸家尊曰爹,帝或不名而呼将军
高力士不是圣人,他只是一个太监,太监的最大特点就是贪财,高也不例外,这是他被后人所诟病的最大缺点。
圣眷日隆下,送礼的自然越来越多。旧唐书中记载:尝建佛寺、道观各一所,钟成,宴公卿,一扣者,纳礼钱十万,有至二十扣者。不难看出高力士敛财手段之多,胃口之大。
那么,为何他为何会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呢?
三、高力士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1.敢于忠言直谏
玄宗晚年,宠信李林甫、杨国忠,很多人也误以为高力士同李杨二人是一类人物。尤其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李白醉酒觐见唐玄宗,为杨贵妃作诗,命高力士脱靴的故事,更让民众认为高是一奸佞小人,为诗仙所不喜,有意折辱。
作为一民间传说,这件事真假姑且不论,历史上有记载的高力士却并非杨李一党,甚至因为看不惯他们的所作所为,还多次向玄宗谏言。
《资治通鉴》二百一十五卷记过一件事,唐玄宗问高力士:朕数十年不曾出长安城了,天下太平,我想把所有的政事都交给李林甫处理,我就可以休息休息了,你看怎么样。高力士深知李林甫的为人,急忙劝阻道:天子就应当负责天下的政务,如果把大权交到别人手里,一旦羽翼丰满,谁还能制得住呢?
二百一十七卷也有类似记载,不过这次换成了杨国忠。仗着杨贵妃的威势,当时的杨国忠如日中天,派人攻打南诏却惨败而归,二十万大军所剩无几。可是沉迷女色的唐玄宗却不以为意,只想着享乐,想将天下大事全权交给杨国忠处理。满朝文武无人敢言。又是高力士站了出来,冒死劝到: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谓无忧也!”玄宗这才打消了念头。
从这两件小事不难看出,相较于其他的弄权阉竖,高力士是真正的以国家为重,依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多次言他人不敢言之事,却又不过分干政,为大唐王朝尽心竭力。
2.宅心仁厚,堪称大唐第一好公公
除了对奸臣针锋相对,高力士还多次居中调停,力保有能力的大臣。
姚崇是大唐四大贤相之一,为人极有能力,正是在他的大力改革下才有了开元盛世。有一次,姚崇向玄宗汇报事情,然而玄宗却不理会,只是用眼睛盯着宫殿看,姚崇很是慌张不知道哪里得罪圣上了,连忙告退。
高力士在旁看的真切,见边上没人忙进谏道:皇上您登基不久,天下初定,对于大臣的询问应当及时给与确定的答复啊,不然的话,他们会很惶恐,不知道怎么办的。玄宗解释到,因为姚崇身为宰相,问的事情太小,这些东西应该自己酌情处理的,不需要事事咨询。得知了缘由的高力士急急忙忙跑到姚崇家中宽慰他,正忐忑不安的姚崇才放下心思,从此以后处理政务更加的大刀阔斧。
还有一次,另一个宰相张说不小心说错了话被人告发,传到皇上耳朵里,玄宗派高力士去了解情况。张说是个有能力的官员,高力士很爱惜他的才华,于是回奏说:说蓬首垢面,席藁,食以瓦器,惶惧待罪。玄宗听后觉得很是可怜,力士又进言说张说有功于国,应当从轻处理。最终,玄宗只是罢免了其中书令的官职,其他的一切如故。
不光是在朝堂之上力保大臣,在朝堂之下,老好人高力士还心疼那些可怜的妃子。我们知道唐玄宗最宠爱杨贵妃,在贵妃进宫之前,最为得宠的是梅妃。随着玄宗的移情别恋,梅妃也渐渐被冷落,深居后宫,不得朝见天子。
伤心难过的梅妃终日顾影自怜,闷闷不乐,于是请求高力士代其传书给皇上。要知道那时候杨家正如日中天,杨贵妃又是个极爱吃醋的人,这事要是被知道了,能把高力士挫骨扬灰。但是经不住梅妃的苦苦哀求,好人高力士同意代为通融,甚至还偷偷接梅妃去见皇上。为了一个无权无势的冷宫妃子,甘冒奇险,作为一个太监真的是难能可贵,堪称大唐第一好公公。
3.忠心不贰,有始有终
作为唐玄宗的家奴,高力士真的是做到了一辈子忠心耿耿,羞煞了多少出尔反尔之辈。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被迫放弃长安,逃到四川。途中任命太子李亨为皇上,而自己退居太上皇。叛乱稍定,李亨回到长安,赶紧将唐玄宗也接回来供奉。然而,李亨生性懦弱,朝政被李辅国等奸佞把持,唐玄宗看不惯李辅国,于是李处心积虑想将玄宗赶到偏僻的深宫,不得与李亨相见。
一次李辅国假冒圣旨,带兵拦住玄宗的轿子,要将玄宗押走。危机之下,高力士挺身而出,痛斥李辅国,才保得玄宗安危。不过也因此得罪了李,没过多久,李辅国就找了个借口将高力士贬到黔中。
直到两年后,遇到大赦才得以回京城,在回京的路上,唐玄宗去世的消息传来,悲痛欲绝的高力士望着京城的方向嚎啕大哭,吐血而死。
死后,人们将他葬到了玄宗的旁边,是唐玄宗泰陵的唯一陪葬陵寝。他终于实现了自己毕生的愿望,从此以后常伴玄宗的左右。
这个身体有残缺的“男人”,用他的善良他的忠诚,让无数男儿为之汗颜,活出了人们心中男人的模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2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