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长安三万里》被起诉,洛阳人想争什么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3-08-19 21:02:00 来源:新周刊
《长安三万里》被起诉,洛阳人想争什么

与其将“违反史实”视为无往不利的批判工具,不如更关注文艺作品如何处理与史实的关系,改编是否必要、是否自洽、是否巧妙、是否契合历史情境。这些,都比抠字眼要好。

作者 | 张明扬

编辑 | 谭山山

题图 | 《风起洛阳》

《长安三万里》上映以来,似乎风波不断。

8月16日,洛阳市隋唐史学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认为该影片中部分情节描述与真实历史不符,部分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亦与真实历史不符,极易误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影响历史人物出生地、事发地的同胞感情。该学会要求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制片方、导演、编剧等发表纠错、致歉声明。

当天,河南洛太律师事务所也宣布,该所已接受委托,向电影《长安三万里》制片方等发出律师函。

洛阳的“被隐身”

这次争议,大致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读。

第一个层面,即所谓“洛阳与长安之争”。

洛阳市隋唐史学会此次提出《长安三万里》有四处“情节与历史严重不符”的地方,分别是:李白与杜甫第一次相逢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杜甫早年生活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一日三绝”发生在洛阳天宫寺,并非影片中描写的扬州;救下郭子仪的是李白,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高适。

前三处均与洛阳“被隐身”有关。

隋唐洛阳城模型。(图/图虫创意)

洛阳方面此前还曾就影片的两处情节提出质疑:第一,7岁的杜甫在岐王宅见到李龟年,事实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那是杜甫对十几岁时在洛阳所见所闻的回忆。第二,高适父亲去世,高适扶灵至广陵守孝三年,事实是:高适父亲在去世次年归葬洛阳。

早在《长安三万里》热映之初,就有洛阳网友提出,片中一些情节描述被指与真实历史不符,认为电影“不尊重历史”“伤害洛阳人民感情”。电影在洛阳举行路演时,当场有观众打出“日月同辉,史诗相遇在洛阳”,以表达不满。

就此,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也表示,目前该影片情节与历史不符一事在网络上引起骂战,特别是洛阳与西安网友之间的骂战愈演愈烈,但该片制片方、导演、编剧却对此不予置评、不予回应,放任不管。

从史实上看,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与当地网友很多地方说得没错,但也不无意气之争。比如,《长安三万里》是高适视角,并没有着重表现“李杜相会”,也就不存在“李杜相会从洛阳被改到了长安”。

《长安三万里》在洛阳进行路演时,现场观众打出“坚决维护正确的历史”口号。(图/@洛阳印象)

但我也很能理解洛阳网友的不满。

此次“洛阳与长安之争”的实质是:近年来,从《长安十二时辰》到《长安三万里》,长安(西安)在文化传播上出尽了风头,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一种“长安热”现象。但作为隋唐两都之一的洛阳,却相对沉寂了。

洛阳民间对此显然充满焦虑。无论就城市历史记忆还是更为现实的城市旅游资源而言,洛阳在这场“两都竞争”中都被甩开了几个身位。

长安很好,

但也别忘了洛阳

究其原因,可能有这么三点:

其一,相比洛阳,长安所蕴含的历史记忆更为丰富,尤其是安史之乱期间、李隆基弃长安前后的盛衰张力。但就这一点,想必洛阳网友并不愿意承认。

其二,正是因为长安在历史记忆方面的优势,国内的历史和文艺创作者部分出于对市场的敏锐观察,部分出于迎合市场,推出了一批长安主题的书籍与电影。包括我本人,去年年初也写了一本《弃长安》。可以说,“长安热”主要是市场自发形成的。

其三,西安官方显然更擅长对“长安”历史资源进行包装与开发。所谓“擅长”,不仅仅是官方花多少钱去推,而更在于被动或主动地配合市场上的热点。而这一点,正是被洛阳网友所攻讦的,他们认为西安不仅一直在自我炒作,而且在主动介入“洛阳与长安之争”。

就以上三点,无论两地在历史上的真实地位如何,长安(西安)而今在文化传播上已形成了对洛阳的先发优势,短期内洛阳很难后来居上。

《长安十二时辰》出品方制作的“长安服饰图鉴”,图中为“襕袍”。(图/豆瓣)

洛阳应该怎么办?

最应该干的是学习西安,效法西安与文艺市场的良性互动,不要将城市文化推广资源都集中于意义不大的内部循环与闭门自High上。大胆走出去,主动接洽国内写作者与文艺创造者,与西安形成良性竞争。

当然,西安是省会城市,在财力与文化传播力上有先天的优势。对此,洛阳得坦然接受,而后想办法缩小劣势。

按照基本的市场规律,“长安热”总有趋冷的一天,需要其他新的历史IP顶上,洛阳自然是最有机会的。

就更大的层面而言,洛阳与长安都从属于同一个历史资源之下,那就是“盛唐”,这是一处说不尽、用不尽的文化资源。洛阳与长安不仅存在竞争,更存在协力做大甚至共同炒作的空间。

《风起洛阳》改编自马伯庸的《洛阳》,故事设定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图中描述的是洛阳的南市。(图/豆瓣)

就事论事,我个人觉得,《长安三万里》热映之后,洛阳网友完全有权利抱怨,这是人之常情。但反而是洛阳市隋唐史学会这种半官方的地方文化组织,应该以健康的“蹭热点”心态借机进行一场更体面、更盛大的文化传播:长安很好,但也别忘了洛阳。

“蹭热点”没有任何不体面之处,与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几乎是一个意思。“盛唐”又不是长安一家的,长安只是获得了先发优势,这种文化传播效应势必会外溢,洛阳笑着承接即可,何必感情用事,大发雷霆。

归根到底,洛阳要对自己更有信心,而不是一味抱怨与失落,诉诸法律更是最不智的一招,只能暴露洛阳在市场环境下的不知所措与进退失据。

“盛唐”与“隋唐两京”是洛阳的历史资源,但不能成为限制自身认知的历史包袱。

(图/《狄仁杰之神都龙王》)

对文艺创作不妨宽容一些

这次事件的第二个层面是:影视剧及文艺作品与历史发生关系时,要不要符合史实?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开放性答案,没有什么统一原则,更适合个案分析。

一方面,我很讨厌撇开基本历史情境与设定、天马行空的所谓历史正剧;但另一方面,我也很反感那些但凡看电影就扯史实的人。没有必要的虚构,电影也好,历史小说也好,根本就称不上文艺作品。

但虚构也有高下之分。最理想的状态是:史书中有明确说法和定论的,文艺作品尽量不推翻;历史中有争议的部分,正是文艺创作者可以发挥之处,甚至是天然的悬疑题材——比如,谁杀了杨贵妃、谁是马嵬驿之变的幕后大佬;历史里没有提到过的空白,文艺作品可以尽力“补白”和想象,比如马伯庸就是个中顶级高手,仅仅凭借《安禄山事迹》中的一句“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就惊才绝艳地为张小敬创作了一部《长安十二时辰》。

洛阳市隋唐史学会提到,“救下郭子仪的是李白,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高适”。这就是一处不太成功的虚构。在历史上,所谓李白救郭子仪可能也是传说,但至少自成逻辑;而《长安三万里》仅仅为了将高适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形象,就贸然改变了设定。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李白和高适登场的剧照。(图/豆瓣)

不是完全说不能改,而是要有合适的理由改,要遵循“非必要不改”的原则。

不过,对于文艺作品的“违反史实”,我个人还是主张以更宽容的态度视之,尤其不应先入为主地持一个大棒子来一个打一个,这已经构成口袋罪了。

具体到此次《长安三万里》事件,“违反史实”甚至有沦为攻讦文艺作品借口的趋势。

一部电影好不好,有很多维度,“如何处理史实”只是标准之一。

我觉得最幽默的场景是,很多并不真的懂历史的人,反而最喜欢指责某部电影不尊重史实。

与其将“违反史实”视为无往不利的批判工具,不如更关注文艺作品如何处理与史实的关系,改编是否必要、是否自洽、是否巧妙、是否契合历史情境。这些,都比抠字眼要好。

一群人因为《长安三万里》而爱上盛唐与唐诗,而后出于兴趣,去读更为严肃的历史作品,这有什么不好呢?

校对:邹蔚昀,运营:鹿子芮,排版:陈亦奇

读完点个【在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评论丨发函要求《长安三万里》道歉,更像是对城市品牌的焦虑
...了一个意象:长安——当然,这没有包括洛阳,也让一些洛阳人不满。在这个声明里,洛阳市隋唐史学会说“《长安三万里》为动画历史片,并非虚构戏说历史”,所以有“纠正错误、消除影响的义
2023-08-17 16:28:00
...声明:“不为蹭热度,没经济诉求”。 其实换位来看,洛阳人在一部票房和口碑都不错的电影中,发现本可以有存在感的家乡被“无视”了,有点不满,属于人之常情。跳出电影“戏说”是否合
2023-08-17 17:50:00
长安三万里火爆了全网,却深深得罪了洛阳
...亮的碰撞。即便千百年过去,依旧久久回荡,激动人心。洛阳人对《长安三万里》表现出的强烈不满,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这座城市对过往历史的态度与重视。撰文 | 赵媛01/长安三万里路
2023-07-24 18:06:00
西安与洛阳的矛盾
...方米的宫城,入选“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洛阳人看到希望了!他们开始大力宣传二里头遗址,这里是“夏代首都”“最早中国”“中国最早的紫禁城”等。同时,将洛阳打造成跟
2023-08-05 17:24:00
董卓火烧洛阳真相揭秘
...无辜而死者不可胜计。”更晚的《后汉书》记载:“尽徒洛阳人口数百万于长安,积尸盈路。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一个比一个夸张的记载,就是为了把董卓说得坏上加坏。东汉
2024-03-02 06:58:00
袁绍联军为什么要共同讨伐董卓
...的孙坚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卓又放弃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关东军起了内讧,盟军决裂,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一、起因东汉末年,朝纲腐败透顶,宦官和外戚之间政权夺势几
2023-10-12 17:25:00
《清明上河图密码》未爆,小人物历史题材沦为小众剧?
...过精美的布景展现了一个鲜活的洛阳城,主演王一博也是洛阳人,更能通过画面和主角来宣传洛阳的历史文化,从而促进洛阳的文旅消费。小人物历史剧重“历史感画面”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剧中加
2025-01-04 19:56:00
正史上董卓手下有哪些猛将?
...了人生最大的转机,于是董卓率领五千人马日夜不停赶往洛阳,在北邙山遇到了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董卓仗着武力挟制汉少帝进入洛阳城,并且凭借手腕除掉了自己的政治对手,控制了朝廷。
2023-07-14 16:30:00
揭秘赵匡胤迁都洛阳失败的原因
...外军,从开封出兵就非常困难了。经济又方便。如果你是洛阳人,就不会有这个情况。而且还有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我们不能为所欲为。赵匡胤此举全是出于政治原因。当时的臣子已经在开封多代
2024-05-03 17:19: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