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AI“复活”逝者引争议,涉及哪些风险和法律问题?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18 09:46:00 来源:新京报

近日,有网友用AI技术“复活”了已经去世的公众人物李玟、乔任梁、高以翔等,并在网络上发布动态视频引发大众争议。“复活”逝者让其成为“数字生命”从而得到“永生”,近年来其实并不陌生,已有商家和专业团队推出类似服务,但背后存在哪些风险?律师如何解读?一文读懂。

━━━━━

【关注】

网友用AI技术“复活”已故亲人

多位逝者家属发声

AI技术,正在强势渗透我们的生活,在成为工具的同时,也有可能正在打破属于人的“边界感”……

近日,有网友用AI技术“复活”了已经去世的公众人物李玟、乔任梁、高以翔等,并在网络上发布动态视频引发大众争议。视频中,李玟说“我永远都会陪伴着你们”;乔任梁说“其实我并没有真正离开”……随后,乔任梁的父亲接连喊话网友删除,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侵犯了儿子的肖像权,不能接受,感到不舒适,希望对方尽快下架。

AI“复活”逝者引争议,涉及哪些风险和法律问题?

▲图片来源:江歌妈妈@苦咖啡-夏莲个人微博

3月17日,江歌妈妈@苦咖啡-夏莲发文谈“AI复活亲人”,她表示,“不接受用AI复活亲人!如果能“复活”,也仅限于我亲自来做这件事!你们懂得我们(痛失挚爱的人)逝去的亲人吗?你们懂得我们(我与逝去的亲人)的感情是什么样子吗?你们不懂我们,又凭什么为我们(我与女儿)做决定!

━━━━━

【案例】

已有制作团队服务600个家庭

有电商平台提供类似服务

AI“复活”逝者引争议,涉及哪些风险和法律问题?

▲流浪地球影片当中的图恒宇和丫丫。图片来源:流浪地球官方微博

公众对于AI复活逝者形象的例子,或许并不陌生。电影《流浪地球》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利用科技“复活”了因车祸去世的女儿丫丫,让她以数字人的形式,得到“永生”。现实里已有“父亲用人工智能复活儿子”的案例出现。

▲视频来源:新京报紧急呼叫

当事人吴君(化名)的儿子在英国念书时不幸意外过世年仅22岁,吴君找到一个AI团队,用“数字生命”的方式让儿子“复活”。该AI团队负责人张泽伟告诉记者,目前主要推出的项目是“AI疗愈”,订购的用户群体多为老人,价格在5000到1万,还原度基本和真人一样。制作团队已服务600个家庭。张泽伟称,为防止有人把制作的AI用于违法活动,会有资格审核机制并签署协议。

此前,知名音乐人包小柏成功运用AI技术“复活”了已离世两年的女儿。“数字世界”里的女儿,不仅会唱歌跳舞,还能跟家人对话。

据报道,2021年,包小柏的女儿因病去世,年仅22岁。此后,思女心切的包小柏决心攻读博士,希望以AI技术让女儿在数字世界复活。经过反复尝试、训练后,他如愿通过AI复刻出了“数字女儿”,不仅可以即时回应对话,“女儿”还为妈妈唱了一首生日歌。包小柏感慨:“对我而言,AI可以让我明确知道,能把思念的模式换一种工具来表达。”

AI“复活”逝者引争议,涉及哪些风险和法律问题?

▲图片来源:某电商平台

新京报通过查询发现,某电商平台中,已有不少店铺提供用AI技术“复活”已故亲人的服务,价格在十几元至数百元不等,有的还提供定制服务。

一家AI工作室的客服人员称,只需提供已故亲人的一张正面半身照、一段1分钟左右的音频,以及你想让亲人复述的文字内容,就能让照片上已故的亲人开口说话,并且面部也有表情动作,“最后的成品是一段视频,制作一般需要两天的时间,只能说定制时指定的文字内容,不支持和定制者聊天。”

还原度能达到多少?“还原难度主要在说话音色和习惯上,百分百还原肯定是不可能的,一般能达到70%。”上述客服人员介绍,方言的还原度要比普通话低一些,因为方言的发音习惯不一样,只能尽可能在音色上提高还原度,“可以先让身边的人录一段同样内容的方言音频,再让AI进行模仿。”

另一家店铺的客服则称,无法克隆和模拟声音,需要顾客自行提供一段配音,或根据顾客文字内容生成普通话配音,但普通话配音为AI模板,不能还原照片人物的音色、说话习惯。

━━━━━

【解读】

律师:逝者肖像权益应受保护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表示,根据《民法典》第13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因此,自然人死后不再享有民法意义上的肖像权。但是这并不代表死者的肖像可以被任意使用。根据《民法典》第994条,“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死者的肖像仍然受到法律保护。

在韩骁看来,如果网友在使用AI技术生成死者人像后,通过视频等形式使得被“复活”的死者表述违背死者意愿的语句甚至是虚假的谣言等,还可能侵犯死者的名誉权益、隐私权益。

此外,对死者肖像的保护,实际上也是保护死者近亲属对死者肖像怀念、追思的精神利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韩骁说,我国并没有针对死者肖像保护范围的专门法条,但通过解读有关法律可以得出,主要判断标准是死者近亲属是否在他人的侵权行为中遭受精神痛苦。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网友没有以此视频牟利,韩骁表示,“非商业用途”的说法也不能成为侵犯死者肖像权益的免责声明。《民法典》第1020条规定了为个人学习等在必要范围内使用、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国家机关履行职责需要使用等五种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的“合理使用”情形。在本次事件中,用AI“复活”死者的行为显然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因此,即使其没有将该视频用作商业用途,也不能免责。

针对使用深度合成技术本身,韩骁表示,目前已有专门规定要求取得权利人同意。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第14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提供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编辑功能的,应当提示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编辑的个人,并取得其单独同意。”因此网友使用深度合成服务时,需要取得被编辑个人的同意;由于本次事件中被编辑人是死者,理应取得具备有义务保护死者肖像权益近亲属的同意。综上所述,网友“AI复活”李玟、乔任梁等行为需要经过其近亲属的同意,才可能完全保证免责。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也表示,如今AI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需要多方进行规范,才能更好地引导行业发展。首先,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AI技术的使用范围和限制,以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其次,应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来监督AI技术的使用和开发过程,确保它们符合道德和法律要求。此外,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也非常重要,人们需要了解AI技术的潜力和风险,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河南泽瑾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也提醒,AI“复活”亲人服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部分群体的心理需求,但它并不能替代真实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是任何技术都无法完全替代的。因此,我们应该在肯定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看待这一技术现象。

“利用AI技术可以解决人们的思念问题,这其实也是科技发展的意义所在,但是AI技术应用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探索,才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付建表示。

━━━━━

【评论】

善用技术可抚慰人心之痛

如果科技的进步,能够满足失去至亲痛苦的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用先进技术抚慰人心之痛,缓解那些难以弥补的遗憾,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的本心所在吗?

当然,此类事件中,一些有关伦理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比如,每个人都需要接受亲人的离世,即便是已经用AI复刻出了“数字亲人”,在接受“数字亲人”疗愈、弥补遗憾的同时,也要正确对待逝者已经离开的事实,尊重其隐私。这样的意见或者说担忧当然无可指摘。

因此,相比叫停,人们能做的或许是如何善用技术的力量。要明晰的是,AI技术的复刻,并不代表着个体在现实层面真正的重生。它的出现,更多还是因为现实世界中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罢了。就此去看,只要守住一定的伦理边界,把现实中的选择权交给每一个具体的人。

所以,你会使用AI技术“复活”已故的亲人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并参与讨论

资料来源: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新京报

编辑 常江

校对 张彦君

值班编辑 古丽 李加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8 12: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仅需一张照片和一段逝者录音,就能在数字世界中让逝者“永生”……清明节前后,此类AI“复活”广告宣传在各大电商和社交平台上日益活跃,甚至演变成一门新“生意”。技术
2024-04-08 06:55:00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AI“复活”逝者成清明节新“生意”专家建议: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警惕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仅需一张照片和一段逝者录音,就能在数字世界中让逝者“永生”……清明节前后
2024-04-08 06:36:00
...暴露出“狂奔”的一面表示担忧。据报道,如今“复活”逝者服务,已形成一条成熟产业链。提供“复活”服务的个人、商家增长快速,只需10元钱至数百元不等就能生成“复活”视频,且“复活
2024-03-19 13:43:00
法眼丨用AI“复活”逝者清明祭扫,谁有权决定?暗藏哪些风险?
...迅猛发展,一种新型的缅怀方式悄然兴起——AI“复活”逝者。仅需几张照片、几段语音,算法就能生成栩栩如生的数字形象,甚至模拟逝者的音容笑貌与生者对话。然而,在这看似温情脉脉的技
2025-04-04 10:01:00
...议。AI复活有哪些技术路径?需要什么条件?会涉及哪些法律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情感消费现新形态著名音乐人包小柏中年丧女后,通过数字技术为逝去的女儿制作了可互动的数字形象,
2025-04-01 12:44:00
“AI复活亲人”成流水线生意,哀思变“商机”更需约束和规范
...复活”亲人服务 (来源:电商平台截图)所谓的“AI复活逝者”,当然不是真的让人死而复生,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输入逝去亲人的文字描述、图片、视频和声音资料,模拟生成一个与
2024-03-12 11:50:00
AI“复活”逝者成完整产业链,谁有权利使用?应用边界在哪?专家解读
...I技术“复活”亲人的案例远不止这一个,这种用AI技术让逝者“归来”的行为,是在传递思念还是消费逝者?有哪些潜在风险?是否涉嫌违法?应用的边界又在哪?“穿越生死只为‘见’一面”
2024-03-22 10:00:00
...层面讲,严格执行现有的肖像权和名誉权法律规定,保护逝者的权利,是基本的要求。从伦理层面看,基于对逝者及其家属深切的尊重和理解是我们的责任。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正面价值也
2024-03-23 07:43:00
...神态和声音都与本人十分接近。是科技向“善”还是消费逝者?相关内容引发关注,也让其背后的伦理问题和法律风险成为热议话题。对此律师表示,逝者的肖像权依然受到法律保护。未经家属同意
2024-03-19 22:5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4月19日,广铁集团深圳火车站发布了关于网传“女子伸腿阻止高铁关门”的情况说明:4月18日13时许
2025-04-20 02:34:00
据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官方微信公众号4月19日消息,近日,两名中国公民在我领区维多利亚州海边景点旅游徒步,在海边岩石上行走时
2025-04-20 02:34:00
4月19日上午10:11,在人类热情的欢呼声与掌声中,身穿橙色运动背心,脚穿黑色跑鞋的天工Ultra人形机器人,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第一个冲过终点线
2025-04-20 03:34:00
人形机器人挑战“半马” 冠军靠什么赢得比赛?
19日上午,2025亦庄半马暨人形机器人半马鸣枪开跑,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地的人形机器人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上演“人机共跑”
2025-04-20 05:19:00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本报通讯员 龚勇超 张天舒近年来,多元化平台经济消费模式层出不穷,其中,“先用后付”凭借灵活、便捷的特点
2025-04-20 05:4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张 贺全民阅读大会盛况空前、各大图书馆到馆读者人数屡创新高、热门图书签售会大排长龙、图书市集人气火爆
2025-04-20 06:17:00
开启一场时空对话杭州日报讯 4月18日,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第七届师生作品展开幕式在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莫干校区举行。以创新为帆
2025-04-20 06:57:00
杭州日报讯 4月18日,杭州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迎来重要里程碑——钱湾生物港入驻企业神济昌华(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2025-04-20 07:28:00
新疆博湖县“博斯腾杯”春季赛马火热开赛
2025年4月19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西海龙马苑(赛马场),选手们策马扬鞭。2025年4月19日
2025-04-20 06:49:00
西苑医院济宁医院肺病科执行主任赵兰才:精准诊断助患者重拾健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郭纪轩 通讯员 王碧辉“感谢赵主任!咳嗽虽然不是大病,但是对生活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没想到兜兜转转近一年
2025-04-20 00:08:00
廿年·廿人丨盲人按摩师福英双手“推”梦,服务他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如果眼睛无法看到世界,你是否还有勇气去探索明天?对于这个问题,济宁市盲人按摩医院盲人按摩师福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25-04-20 00:10:00
这场供需对接会助济宁轻工产业链与创新链无缝衔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 丁安顺 通讯员 宋宇“该研究成果突破传统造纸技术,建立全链条减污降碳与资源循环技术新体系,创制绿色造纸新范式……”“我们创新使用黄河泥基材代替部分陶瓷禁采原来
2025-04-20 00:07:00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人民网石家庄4月19日电 (记者杨文娟)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石家庄市图书馆日前揭晓了自2024年4月1日—2025年4月1日的借阅排行榜
2025-04-19 22:50:00
“五一”假期去哪里?各地文旅“多点开花” 解锁超多“新玩法”
央视网消息:还有不到两周时间就将迎来“五一”假期。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境内游预订人次大幅上涨。其中,自驾游
2025-04-19 23:18:00
曾经劝我们少玩手机的父母,如今却成了刷短视频成瘾的老人!该如何应对?
鲁网4月18日讯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的入门难度大为降低,大大方便了老年人的使用。然而,在良莠不齐的电子信息“围猎”下
2025-04-19 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