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姚雪青
“咳嗽,浑身疼,从‘干饭株’升级成了‘高烧株’。”“哪里能买到布洛芬?”“我有一个经验要和大家分享……”最近,遍布朋友圈的“两道杠”、人满为患的医院发热门诊,还有空荡荡的大街,都在提醒着奥密克戎感染的第一波来势汹汹。根据网络流传的大数据预测,江苏南京等地将在本月底下月初,陆续迎来首轮感染人数高峰。
“苏大强”准备好了吗?
药品保供加班加点,制造强省正发力
“哪里有药?哪里有抗原?”防疫政策调整优化后,网络上流传的备药攻略、囤药清单令部分药品出现紧缺,引起许多市民的焦虑。
据江苏省药监局消息:市场上目前部分热门药品出现一定程度短缺,但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类药品等“四类药品”储备总体充足:江苏全省共有“四类药品”生产企业158家、批发企业415家、零售连锁总部309家。根据当前市场使用情况监测,江苏市场销售“四类药品”795种,库存量近1亿盒/瓶——你的药品也许正在路上了。
12月17日,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药用品保供稳价工作的通告》,坚持保供应、保质量、稳价格,进一步稳定和规范医药用品市场秩序。通告要求,药品零售企业坚持大局为重、民生为本,加大供应力度,保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停业歇业,不得囤货惜售。要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制度,不得借疫情之机大幅提高医药用品价格,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
一个最新消息是,根据南京市政府要求,为缓解近期购买退热药难的问题,12月19日起,南京市每日持续向市场投放退烧药200万片。同时,19日起,153家零售药店统一拆零销售,每个顾客限6粒,可凭医保购买。在南京,多家药店已做好保供应对准备,力争第一时间将药品调配到位。“我们成立了运维组、物资保障组、安全组、后勤资源组,门店员工加班加点。”南京医药百信药房院线经理苏承志介绍,作为南京市疫情物资储备单位,已和多家抗原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协调,新冠抗原快测产品正在陆续上架持续供应。
在常州,从12月8日起,为全市“一老一幼”和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免费发放“健康爱心包”。具体发放对象为;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在校学生和0-3岁婴幼儿;低保、特困、独居等重点人群。
在医药大市连云港,药品正在源源不断生产。当地通过组建保障专班,将新冠防治的相关药品、原材料等保供企业纳入“白名单”,进行重点服务保障,并配备驻厂员每日跟踪调度重要品种生产情况,在要素保障、防疫服务、交通运输、产品采购等方面实行“一企一策”,及时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同时,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原材料紧缺等问题,加大产销对接,企业防控组、医疗物资保障组密切配合,加强生产需求信息的摸底和衔接,确保供应、生产、销售各环节高效对接,提高运转能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开足马力生产的同时,江苏对于“发疫情财”的一些违法行为给予坚决查处。记者从江苏省市场管理局获悉,江苏近期对商超、药店、核酸采样点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检查,多家经营主体被立案调查。
日前,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公布一批涉疫物资违法行为典型案例,涉及哄抬部分涉疫物资价格等违法行为。例如,张家港市某健康药房销售的连花清瘟胶囊12月前零售价为15.3元/盒,12月最高售价49.8元/盒,涨幅高达225.49%。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查明,该公司在进货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高销售价格,涉嫌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已予以立案调查,将于近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江苏公布的涉疫物资违法行为典型案例,还涉及多起药房强制搭售其他药品,变相大幅提高药品价格;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例如,12月12日,南京市建邺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线索对南京某大药房进行执法检查。执法人员发现该药房在销售布洛芬缓释胶囊时,强制搭售其他药品,变相大幅提高药品价格,涉嫌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目前,已责令其立即改正并立案调查。
“核酸采样屋”变身“发热诊疗站”,分级诊疗再下沉
受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和近期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各级医疗机构正面临新一轮考验。
针对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持续增长,为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全力保障发热就医渠道畅通,江苏省卫健委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目前,全省752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均已开设发热门诊,共开设发热门诊761个,发热诊室2036间,留观室4324间。“对于无症状和轻症的患者建议居家隔离,有基础病或是症状加重的患者会被收治到隔离病房治疗。”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所有专科均设置了阳性病区或病房,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分开救治。
大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怎样引导有需要的市民分级就诊、有效避免医疗资源挤兑?近日,江苏多地为居民看病用药蹚出新路。
有着“地表第一地级市”美称的苏州,将部分“核酸采样屋”改造成“发热诊疗站”,为辖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最后100米应对发热患者的接诊能力。许多网友表示,这样的举措太贴心了,纷纷@当地政府部门前来“抄作业”。
改造后的诊疗站由两个亭子组成,亭子上方分别标注“诊室”和“药房”字样,设有就诊窗口和配药窗口。发热诊疗站窗口前,居民们按序等候,从接受全科医生诊疗,再到开具处方、完成配药,整个过程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目前,在苏州主城区姑苏区共有31个核酸采样点改造成了发热诊疗站,全市范围内已设置各种类型的发热诊疗站1035个,配备的医护人员主要来自各基层社区医院。
在无锡,通过改造核酸小屋、利用社区居委用房等方式延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目前,全市 8 个市(县)区已建成了 1519 个医疗便民服务点,其中由核酸采样小屋改建了 499 个,利用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用房设置了 514 个,其他方式建设了 506 个。
“便民医疗服务点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主动延伸的一种形式。”18日,记者从无锡市卫健委了解到,便民医疗服务点工作时间为早八点到晚八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门派驻了医务人员为前来咨询的居民提供涉及新冠方面的健康咨询、用药指导、抗原检测指导、问诊开药、困难求助等服务。同时,可为孕产妇、血透患者、肿瘤放疗化疗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0-6 岁儿童、65 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就医求助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为发挥好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南京市栖霞区在公布发热门诊(诊室)值班电话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布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范围和联系方式,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居家治疗感染者的抗原检测咨询、指导用药等相关健康咨询;对于需要外出就诊的,协助联系对接转诊医院,告知需转诊患者及其相关病情,及时做好救治保障。
“我们对辖区内常住人口90%以上已建立了健康档案,特别是对老年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梗、心脏病、慢阻肺等重点人群,进行定期摸底,确保感染高峰到来时,他们能得到医疗服务保障。”西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程永平说,当有需要时,可第一时间对他们进行收治或就近转诊,并结合健康档案准确研判治疗方案。
即使不去医院挤破头,互联网医院也可提供便捷就诊服务。目前,江苏共有150家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记者点进省中医院“日间云门诊”,看到设有内科、外科、妇儿科等8个项目,可根据医生看诊的时间段选择挂号,填写病情描述,上传报告或与病情相关的图片,就能完成预约。如果挂不到号,市民还可求助“图文问诊”版块上增设的流感咨询门诊,提交简要病情,挂号后等待在线答复。
邻里互助物业搭台,基层治理新实践
“哪位美邻能支援一颗退烧药?”“我家有,给你送到门口吧!”近几日,江苏多地的小区业主群里暖心互动颇为频繁。一些市民遇到防疫药品暂时短缺,邻里间自发“无接触式”,向需要帮助的邻居伸出援手。大家共享着退烧药、抗原试剂,交流分享自己的治疗经验。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筑防疫长城,一
同迈过寒冬!”12月13日一封《邻里互助 防疫物资共享行动倡议书》,在徐州工业园区岗子社区多个微信群热传,社区居民积极响应,互帮互助。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共享药品外,微信群还“身兼多能”:有园区各部门的温馨提示、社工作人员的防疫提醒、以及医卫专家的知识科普等,增加了互动、减少了恐慌,也及时主动掌握了居民需求。
为给居民们的暖心互助提供更好平台,并进行有序组织和服务,南京有多家物业在物业服务中心设置了“共享药箱”,药品相对宽裕的业主可以前往捐赠抗原试剂、退烧药等,物业工作人员或党员志愿者则为急需的居民,特别是空巢老人、困难家庭等送药上门。
在栖霞物业管理的栖庭小区物业中心,有3个白色的“睦邻宁好药箱”一字排开,分别供止咳药、退烧片、抗原试剂三类药物投放。“16日晚上,小区有业主突然发信息,让我帮忙在业主群里问下有没有小孩服用的退烧药,我将消息转至业主大群后,有业主立刻回复并提供帮助。”该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苏宁介绍,当晚,物业就决定在服务中心辟出一个区域设置共享药箱,“业主们将药物捐过来,我们第一时间在群里问有哪家急需,然后再安排人员送药上门。”
“在居民们守望相助,展示出文明新风的同时,我们也在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模式。”南京市物业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张汛石告诉记者,南京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和社区新消费促进会正在号召全市400多家物业公司,通过小区业主群、公告栏等线上渠道汇聚信息,设立“睦邻宁好”物资共享线下交换平台,鼓励居民、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邻里互助、共享共治,平稳有序度过疫情高峰。
迎接奥密克戎第一波,“苏大强”在政策跟进、药品保供、基层治理等方面多管齐下,部分创新举措走在前列,甚至登上“热搜”。
但热点背后依然有诸多冷思考:随着感染高峰的冲击,有限的医疗资源怎样合理引导,分级诊疗怎样进一步完善?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何进行社区全面摸底、加强日常监测?老年人的住院需求如何得到充分保障?甚至下一步生产生活怎么有序恢复、促进市场企暖回升?
对于江苏来说,这一切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9 17:20: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