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6日,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刑事打击与生态安全保护”主题论坛上,来自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LMLECC)的副秘书长翁赛·潘塔翁表示,面对日益复杂的跨境环境犯罪挑战,要以更加紧密的合作网络,支撑区域生态安全。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覆盖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六国,孕育着超过7000万人口。翁赛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作为亚洲最重要的生态走廊之一,这一地区却正面临非法伐木、野生动物贩运、无序采矿、跨境污染等生态安全威胁。犯罪团伙往往利用流域的生态连续性与法律漏洞,在国界之间隐秘穿梭,破坏的不仅是环境,更威胁着区域稳定与发展基础。
“这类环境犯罪,往往与腐败、洗钱和其他非法交易交织在一起,已经成为地区安全的复杂变量。”翁赛说,环境犯罪的跨国性、隐蔽性和连锁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合作,是我们最强有力的武器。”
作为澜湄六国共建的政府间国际组织,LMLECC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搭建信息共享、联合行动、执法培训的综合平台。翁赛介绍,中心重点围绕四项职能展开:一是汇聚执法情报,实现跨国案件的快速通报与跟踪;二是协调联合行动,提升多国联动打击效能;三是开展能力建设,强化一线执法人员侦查与应急响应能力;四是支持各国完善环境犯罪相关法律机制。
“我们不是替代国家执法机构,而是提供一个中立、务实的平台,弥合法律体系差异,弥补跨境合作断点。”翁赛说,许多成功案例的背后,是各国决策者的前瞻布局,也是基层执法人员冒险作业的结果。
澜湄流域既是自然生态链,更是发展命运共同体。翁赛强调,LMLECC正努力把生态安全融入区域治理的主线,特别是通过数据交换、联合研究、跨境巡逻、执法协同等机制,支持各国加强对非法采伐、偷猎、污染排放等行为的预防与打击。
同时,中心也持续推动环境执法法律框架的优化与完善,鼓励六国在环境违法打击方面加强制度衔接。他指出,区域生态安全不能仅依靠惩戒手段,更需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减少非法需求,推动治理从末端走向源头。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自应对生态犯罪。”翁赛呼吁,区域治理必须建立在信任、协调与持续合作之上,未来应当在三方面着力:一是加强基层能力建设,保障一线执法人员尤其在高风险地区的配备和支持;二是深化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实时情报共享、联合调查和一致的执法行动方案;三是扩大合作网络,涵盖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共同编织一张守护生态的安全网。
“我们始终相信,联合行动大于单边努力,合作共治才能守住共同的生态底线。”翁赛说,LMLECC愿与所有执法伙伴一道,携手建设澜湄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让绿色、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流域各国共享的未来图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景雄
一审 方勇
二审 田洋
三审 欧阳海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7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