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环球网报道】“印度要改国名”猜测引发关注之际,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一幕成为多家印媒关注的焦点。
G20峰会9日在印度新德里开幕。《今日印度》《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时报》等多家印媒注意到,印度总理莫迪当天在峰会上发表演讲,其身前桌签上的国家英文名写着“BHARAT”(译为“婆罗多”或“巴拉特”),而不是“INDIA”。新德里电视台称,这一细节传达出一个有关印度更改国名的“强烈信号”,并且加剧了人们对本月晚些时候印度议会特别会议正式推动这一议程的猜测。
《印度斯坦时报》称,莫迪9日在G20峰会上发表演讲,其身前的桌签上写着“BHARAT”(译为“婆罗多”或“巴拉特”)。
《印度斯坦时报》提到,几天前,印度向G20峰会与会国代表发出晚宴邀请时使用“婆罗多”一词,而不是“印度”,引发争议。报道说,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8日对印媒表示,“印度在完成更名程序后就会通知我们,我们将在联合国(记录中)更名”。
本月早些时候,印度“TimesNowNews”网站等多家外媒报道称,印度在向各国领导人发出的G20峰会晚宴邀请函中,印度总统穆尔穆被称为“婆罗多总统”,这引起了莫迪政府计划废除“印度”这一“带有殖民主义色彩”国名的广泛猜测。“TimesNowNews”网站介绍说,“婆罗多”是梵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承载/携带”,实际意为“寻找光明/知识的人”。印度曾在历史上被称为“婆罗多”。“印度”这一名称是在英国殖民时期确立的,在印人党政界人士看来,它是“奴隶制的象征”。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政府近年来试图消除殖民主义痕迹的进程愈演愈烈,比如将建于英国殖民时期、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议会大厦改建为博物馆等。印度教育部长普拉丹5日称,使用“婆罗多”是反对殖民主义观念的“重大声明”,“这应该早点发生”。
相关阅读:“改名”话题持续发酵,印媒担忧:巴基斯坦可能改名“印度”
继印度总统穆尔穆5日在即将于新德里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晚宴邀请函中被写为“婆罗多(Bharat)总统”,印度人民党发言人在同日分享的邀请函图片上也将莫迪称呼为“婆罗多总理”。这使得印度更改国名的话题连日来持续发酵,而一些印度媒体开始担心“印度”这个名字会被巴基斯坦抢去。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6日报道称,一个名为“南亚指数”的账号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如果印度在联合国层面正式放弃“印度”这个名字,巴基斯坦可能会宣布对这个名字的所有权。这条帖文说,“巴基斯坦的民族主义者长期以来主张巴基斯坦有权使用这个名字,因为它用来指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地区。”
据印度《铸币报》报道,在外界的猜测与批评声中,印度信息和广播部、青年事务和体育部部长塔库尔6日对印媒表示,“我认为现在传的这些都是谣言。”目前,印度政府尚未正式发表有关更改国名的任何声明。本报记者整理发现,巴基斯坦主流媒体并没有该国“可能改名‘印度’”一事的相关报道,仅关注印度更改国名的话题。
更改国名的相关报道还引发印度反对党的猛烈抨击。此前由多个反对党组成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的缩写即为印度的英文名称“INDIA”。据NDTV 7日报道,属于该联盟的国大党议员沙希·塔鲁尔批评说,反对党联盟可以改名为“为明天造福、和谐和负责任发展联盟(BHARAT)”,这样一来,执政党可能就不再搞这种“愚蠢的改名游戏”了。塔鲁尔还说,虽然宪法不反对将印度称为“婆罗多”,但他希望印度政府不要蠢到完全抛弃“印度”这个具有“不可估量品牌价值”的名字。
据NDTV 7日报道,在印度国名争议发酵两日后,有消息人士透露,在6日举行的一场讨论G20峰会准备工作相关事宜的会议上,莫迪告诉部长们“不要评论”此事,这是首次传出莫迪与部长们讨论这一话题。NDTV还提到,在过去的24小时里,反对党派已举行两场会议,就此事商讨行动方案。反对党谴责执政党利用更改国名作为烟雾弹,以掩盖当前国内的失业、贫困和物价上涨等治理问题。
相关阅读:世上将无“India”?印度执意改名的背后
我们的邻居印度,最近曝出了一个大新闻。
昨天,多家印度媒体刊发消息,莫迪政府可能会在9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议会特别会议上,提出一项更改国名的决议:
将“印度”(India)国名更改为“巴拉特”(Bharat)。
印度为什么想要改名?改名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次原因?南方读+带你一文了解。
印度要改名了?
对印度不太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印度谋求更改国名发生在“一夜之间”。
9月9日至10日,印度将举办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并举行国宴。据法新社报道,昨天,印度总统德劳帕迪·穆尔穆向参加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发出的邀请函上,写着国宴将由“巴拉特总统”主持。
还是同一天,印度执政党人民党发言人分享了一张邀请函图片,上面将印度总理莫迪的头衔写作“prime minister of Bharat”。
印度人民党发言人:印度总理莫迪头衔为“prime minister of Bharat”。图源:直新闻
以印度总统和印度总理的名义,均对外使用了“巴拉特”的称呼,让外界纷纷猜测印度官方是否有意更改国名。
包括阿萨姆邦首席部长在内的多位人民党领导人昨天在社交平台发声,支持将印度国名更改为“巴拉特”。印度多家当地媒体报道,通过修改宪法将印度更名为“巴拉特”的呼声愈来愈响。
回溯历史,要理解印度寻求更改国名这件事,其实也不难。
Bharat是梵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承载/携带”,实际意为“寻找光明/知识的人”。“Bharat”也被翻译成“婆罗多”,婆罗多是古代印度诸多语言中对自身的称呼之一。
早在距今2500多年的古印度文献往世书和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就出现了“婆罗多”的名称。而《摩诃婆罗多》书名,其含义就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印度国内经常使用“Bharat”一词称呼印度。图源:观察者网
相较而言,“India”这个称谓在历史长河里短得多,要到英国殖民时期才确立起来。
两个称谓的分野,长期存在于印度国内。公众和官方场合使用印度语言时,印度与“Bharat”、“Bharata”、“印度斯坦”(Hindustan)可以互换来用。但印度高级官员在用英语交流时,通常使用“India”。
印度改名也是党派之争?
实际上,莫迪政府及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多年来一直试图更改与英国殖民主义有联系的词汇。
此前,曾有人向印度最高法院申请将印度国名从“India”改为“巴拉特”或“印度斯坦”,理由是India这个词源于外国语言,而“巴拉特”或“印度斯坦”更能反映印度历史传统。
印度国内经常使用“Bharat”一词称呼印度。图源:观察者网
北阿坎德邦最高民选官员Pushkar Singh Dhami曾发文说,“(改名)这是对奴隶制心态的又一次打击。”
另外,有印度精英认为,印度有100多个民族,有超过1652种语言和方言。在许多民族和他们所使用语言中,对于“印度”认同度很低,反而是“巴拉特”在印度各民族和地区中知名度较高。
如此而言,为了团结印度国内大多数的民族,将国家的名字改成“巴拉特”,可谓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
不过,据印度媒体在2020年报道,印度最高法院驳回了这项关于更改印度国名的申请。法官认为,印度宪法已明文指明“印度”(India)就是“巴拉特”(Bharat),不清楚申请人为何还要改国名。
印度最高法院的驳回理由确有一定道理,翻开印度如今的宪法,第一条确实指出“India”和“Bharata”都是印度的意思。
2021年8月15日,印度总理莫迪出席在德里举行的独立日庆祝仪式。图源:新华社
是“印度”还是“巴拉特”?更改国名还与党派斗争纠缠在了一起,争端愈演愈烈。
印度反对派认为,莫迪政府此举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
今年7月,印度的一个反对党宣布成立“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这个联盟的缩写就是“INDIA”。
路透社称,该联盟将在明年的全国选举中挑战莫迪领导的人民党。当代印度历史学家拉文德·考尔接受采访时称,这可能是莫迪政府决定将国名更改为“巴拉特”的原因之一。
印度反对党国大党领导人沙希·塔鲁尔发文称:“我希望政府不要愚蠢到完全抛弃‘India’,因为‘India’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积累了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
那些真改了名字的国家
国家改名绝非易事,名称的修改,不仅需要巨额的宣传费,货币、宪法、地图、旗帜等印刷品上的相关名称都要同步更改,经济成本难以估量。
虽然印度是否真的会改国名尚无定论,但纵观历史,确有部分国家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名成功的情况。
最近的案例当属土耳其。就在去年,联合国将土耳其的外语国名从“Turkey”改成“Türkiye”。
土耳其最受欢迎的旅游中心之一卡帕多西亚。图源:土耳其驻华大使馆微博
土耳其之所以选择将其外语国名更改,是因为“turkey”一词在英语中不仅有“火鸡”的意思,在剑桥词典中还被定义为“严重失败的东西”或“愚蠢的人”。
时任土耳其外交部长的梅夫吕特·恰武什奥卢表示,决定更改国名是土耳其为“提升本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2020年起,荷兰全方面将国名更为尼德兰(Netherlands),停止使用荷兰(Holland)的简称。
荷兰英文正式国名是“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而“Holland”只是该国12个省中2个省的名字。通过这一变化,荷兰希望重新打造国家形象,向外界传达国家的创新和经济实力。
有的国家更名,则是为了消除旧国名的殖民色彩或告别历史。
如“Burma”是缅甸的英文旧称,缅甸官方认为,“Burma”为英国殖民者所创,带有明显殖民主义色彩,且不符合当地人发音。1989年,缅甸当局正式把缅甸国名的英文单词“Burma”改为“Myanmar”,现为联合国和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使用。
2023年6月1日开学第一天,在缅甸仰光,学生们回到校园。图源:新华社
斯里兰卡原名叫锡兰,是英国殖民时期的旧称。1948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独立后,该国通过宪法将其名称改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非洲,国名中带有殖民色彩的情况同样常见,如“黄金海岸”“象牙海岸”等。1957年,黄金海岸宣布脱离英国历史,并立即改名为加纳;1986年起,象牙海岸宣布国名改为科特迪瓦共和国。
国家尽管改名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原因往往都出于政治、历史、文化等多层次的考虑。
此次,印度是否会改名成功,“印度”的称呼是否将成为历史,或许只能等待时间来回答。
来源|环球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9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