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5月1日,《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节约用水的行政法规,为开展节水工作和地方实施节水管理等方面提供统一的基本依据,有利于推动建立统一协调、结构完整的节水法规体系。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当前,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或将随着发展和保护用水需求刚性增长而长期存在。我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创造了世界18%以上的经济总量,这样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也让我们更为深刻地意识到节水护水工作的重要性。面对水资源短缺问题,从根本上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开源”的同时抓好“节流”,才有可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管好用好水资源,制度支撑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从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到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再到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在各项顶层设计的指引下,我国水资源管理指标体系不断健全,水资源监管愈加严格,水资源保护得到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制度保障更有力。放眼当下,以《条例》为指引,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实现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才能为人口、产业、城市换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节水行动的深入实施以及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全社会节水意识显著增强。但与此同时,一些诸如刷牙时不关水龙头、矿泉水喝一半就丢弃等现象时刻警醒我们,践行节约用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加强节水政务信息公开,拓宽公众参与途径,逐步建立起节约水、用好水的常态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每个人都要争做节约用水的示范者,在打卡互动中学习节水常识、走进自来水厂上一堂生动的节水课、参与志愿活动与河长一起巡河护水……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构筑起全社会节约用水的坚实堤坝。
节约用水,更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珍惜水,用好水。数据显示,2022年,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为每人每天330升,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较10年前降低了5.5%。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城市节水,全国已建成145个国家节水型城市。实践积累的经验表明,提高效率用好水,是节约用水的重中之重。为此,要通过建立用水总量控制机制,补齐用水基础设施短板,推广节水节能科技,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等方式,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珍惜水、节约水、用好水,既是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更是保护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要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坚决落实践行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责任,在节水上下足“绣花”功夫,共同守护生命之源,点滴之水终将汇成澎湃江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宁云平(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刘文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9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