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甘肃有一姜维墓,枯草遍地、至今无人祭拜,诸葛亮可以瞑目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5 10:45:00 来源:戏说三国

姜维,乃天水之麒麟儿,为蜀汉末期的名将。姜维离世,蜀汉亦亡!故而有人言,大汉之大将军始自韩信,终止于姜维。姜维仿若一盏明灯,辉耀着诸葛亮时期之后蜀汉的全部余晖。

甘肃有一姜维墓,枯草遍地、至今无人祭拜,诸葛亮可以瞑目了

一位来自魏国的降将,竟为蜀汉奉献了全部心血;一位从未与先主刘备谋面之人,却比刘备之子更为珍视蜀国的根基;一位终生未曾归家一次之人,却同诸葛亮一般痴迷于北伐大业。

然存高远之志,便无当归之念,此乃姜维初遇诸葛亮之际,所立下之诺。其言,未竟兴复汉室之业,绝不还乡;其后,他再未归天水,未归那生养他之所;待姜维之名,复现于天水这片疆土之时,他已然身首异处,甚至连丝毫尸骨亦未归故土……

甘肃有一姜维墓,枯草遍地、至今无人祭拜,诸葛亮可以瞑目了

【比诸葛亮更绝望的姜维】

公元263年,正值刘备入蜀的第五十二个年头,亦是蜀汉行将覆灭的终末之年。在坚守剑阁的姜维获晓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所率的成都守军于绵竹被邓艾悉数歼灭之际,诸多争论于剑阁守军中纷纷涌现。

甘肃有一姜维墓,枯草遍地、至今无人祭拜,诸葛亮可以瞑目了

有人主张,令大军回援并坚守成都;有人提议,往东入吴,请求盟友出兵相助;有人建议,退至南中,与魏军持久对抗;诸多办法皆已构想,无论靠谱与否的建言皆已呈上,然而无人甘愿投降。

寻接后主敕令,遂弃戈卸甲,于涪军前至会,将士皆怒,拔刀斫石。——《三国志》

然而,在姜维引领剑阁守军回援成都途中,一封出自刘禅的劝降书,竟将蜀军的斗志全然消磨。无人料及,蜀军尚未放弃抵御,其君主却已然归降。

怒火与悲愤汹涌澎湃,众多蜀军将士为之震怒,他们卸去战甲、把手中长戈远远抛掷。这一抛,仿若抛开了往昔全部的荣耀与职责。他们咆哮着,抽出腰间佩刀,向路边石头猛力砍去。这一砍,似乎能够宣泄尽所有的冤屈与愤懑,摒弃所有继续坚持的缘由。

甘肃有一姜维墓,枯草遍地、至今无人祭拜,诸葛亮可以瞑目了

姜维静默着、静默着,返回了熟悉的成都。在此地,他曾十多次北伐曹魏,然而今日却不得不投降。汉中已然失守,钟会所率领的曹魏主力已势不可挡;成都亦已沦陷,蜀国上下君臣,连同他自己的妻儿均任人宰割;尤为令人绝望的是,后主刘禅毫无斗志,蜀国人心从上层至下层全然崩溃,此乃连诸葛亮都未曾遭遇的困局。

【胆大如斗、一计除三贤的姜伯约】

在蜀国,众人皆已放弃,就连皇帝刘禅亦不例外,然而昔日降自曹魏的将领姜维却未曾放弃。他呈书于刘禅道:“祈望陛下忍数日之辱,臣姜维必能令社稷化险为夷,江山由黯复明!”

甘肃有一姜维墓,枯草遍地、至今无人祭拜,诸葛亮可以瞑目了

力量缺失,他便借力使力;机会未临,他就自行缔造;总之,为着往昔的承诺,姜伯约断不会坐以待毙。

为了再度重振蜀国,这位往昔11次领军北伐的蜀汉大将军,竟极为谄媚地归降了钟会。钟会见到姜维,忆及此前被阻拦于剑阁之外,颇不高兴地发问:“将军缘何来得这般迟?”姜维只得忍辱含垢,屈辱回应:“已然是全力赶至。”

会与维出行则同乘一车,入座则同处一席,对长史杜预讲道:“拿伯约与中原的名士相比,公休、太初皆不能胜出。”——《三国志》

钟会朗声大笑,自此将姜维视作心腹,二人出行同乘一车、就坐同处一席。随着与姜维相处时日渐长,钟会为其才气所倾倒。拉着后来跻身文、武双庙的杜预言道:“以姜伯约之才华相较中原名士,即便是诸葛诞、夏侯玄亦难与之比肩!”

甘肃有一姜维墓,枯草遍地、至今无人祭拜,诸葛亮可以瞑目了

最终,因姜维的推动,钟会先是构陷同为伐蜀名将的邓艾致其身亡。而后,姜维谋划促使钟会叛立,自身借机掌控兵权,以图重振蜀汉大业。

遗憾的是,姜维策动钟会谋反,却未充分估量魏军归乡的渴盼。叛乱的魏军诛杀了其上司钟会,姜维亦在此次动乱中罹难。一场空幻的复国之梦,相继致使邓艾、钟会以及姜维自身殒命,此乃闻名的“一计除三贤”。

魏军出于对姜维的报复,将其尸体剖开,竟发觉姜维胆大如斗。可悲那一心复国的姜伯约,身后不但自身尸骨无存,就连妻儿老小亦遭牵连。

【生前家无余财,死后尸骨无存的汉大将军】

郤正曾著论评价姜维道:“姜伯约身担上将之重任,位居群臣之上,其宅舍简陋,资财匮乏,侧室无妻妾之私,后庭无歌舞之乐,衣物只求供应,车马只求完备,饮食有所节制,不奢不俭,官给费用,随即用尽。”——《三国志》

关于姜维的品德,同处蜀汉时期的臣子郤正满怀敬服地表示:“姜维身为大将军,位高于朝臣,然而居处俭朴,家中无多余财物,未沉溺于妾室之欢,庭院里无声色之娱,其服饰车马只求满足所需,饮食节俭,毫不奢靡铺张,官府所给费用,随时用尽无留存。”

如此勤奋好学且清贫节约之人,难道不应成为普天之下的楷模吗?这便是见过姜维之人对其人品的由衷认可。

甘肃有一姜维墓,枯草遍地、至今无人祭拜,诸葛亮可以瞑目了

历经十一次北伐中原,姜维由一名降将,化作诸葛亮北伐事业最为坚定的传承者;家中无半点余财且不好女色的姜维,最终竟遭刘禅猜忌而避于沓中;在接到皇帝的劝降书后,仍然佯装投降以谋复国,直至身死,姜维堪称蜀汉最终的捍卫者。

曹魏之帝曹奂赞誉道:“蜀之所依凭者,仅维罢了。”

后世史学家郭颁赞誉称:“当时蜀国的官员皆为天下英才,无人能超姜维。”

所有的种种,皆彰显出姜维超群的才华与坚贞的品格。迄今,历经两千年岁月变迁,于甘肃天水甘谷县有一座姜维墓默然矗立。据传,姜维墓内空无一物,连姜维的半片尸骨皆无,只因姜维的尸身在复国失败之际,就已被魏军彻底损毁。

姜维墓前,尽显残败之态,枯草横生、迄今无人敬奉,恰似其生前的无助,落寞地矗立在天水之地。诸葛亮在世时,即便北伐未竟,尚有赵云、马谡、蒋琬等挚友相伴。然而姜维,就连其战友廖化、张翼都对他心存质疑,连皇帝刘禅都劝其归降。

至于姜维,其所承受的绝望究竟如何?我们无从知晓。然而,倘若有幸前往天水,切记天水尚有姜伯约——姜维墓里不见姜维身,姜维精神永留天水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5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出自《孙子·虚实》。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曹魏实际上在整个雍凉地区的兵马,都是比较薄弱的。不过,在诸葛亮多次北伐之后,曹真、司马懿等大将坐镇的关
2024-06-23 20:01:00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街亭是如何失守的?
...未有的寒冬。图/夷陵之战后的三国局势此时的卧龙才子诸葛亮,已失去了《隆中对》里东西两路光复中原的战略条件。在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孔明仍决定决定北伐曹魏,两路不成就一路,这个立志
2023-08-01 20:25:00
邓艾凭借几千兵马,为何能逼刘禅投降?
...将田续所杀害。泰始九年(273年),邓艾被昭雪。在三国诸葛亮的时代,蜀汉以攻为守,一直对曹魏呈攻击势头;来到姜维的时代后期,曹魏刚开始反守为攻,欲意倾其所有消灭蜀汉。那是在公
2023-06-04 17:50:00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北伐,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诸葛亮北伐,是三国中后期的重要事件。很多人认为,北伐是错误的,让本就不太强盛的蜀汉雪上加霜,并加重了民间百姓的负担,甚至说
2024-05-23 06:47:00
蜀汉名将姜维:从防守到进攻的转变
...已”。在魏人的眼里,姜维是蜀汉唯一值得重视的对手。诸葛亮生前对姜维非常青睐,夸他是“陇西奇才”,并将他当作自己的衣钵传人来培养。姜维的用兵特点非常鲜明,即“重攻轻守”,就是重
2023-09-19 19:45:00
为什么丢失街亭会导致北伐的失败
诸葛亮无疑是历史上最厉害的谋士之一,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能力过人。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描写成为了一个出神入化无所不能的人,不过历史上的诸葛亮也是有短板的,就是在军事方面。诸葛亮的
2023-05-13 15:10:00
为何街亭一丢诸葛亮就退军了
街亭对诸葛亮到底有多重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绝
2023-04-18 15:21:00
诸葛亮每次都要带百名侍卫上朝,蜀汉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东北部、越南西北部。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
2023-01-04 20:40:00
就姜维来说,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汉丞相诸葛亮重用。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但魏延不愿意听从杨仪调遣,率军
2024-07-06 21: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