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 孙远明 周小涵
11月3日,第三届青未了散文奖暨青未了金融散文奖颁奖典礼在济南隆重举行。来自日照的作家董玉军凭借文章《村庄上空的纸鸢》获得了青未了散文奖齐鲁风情类的二等奖,这也是他第三次获得青未了散文奖项。“说明我的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齐鲁壹点给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董玉军告诉记者,壹点号平台视野宽阔、方式新颖;编辑团队年轻、有活力、有亲和力;齐鲁晚报“青未了”品牌影响广泛,三者共同作用下,青未了散文奖越来越成为文学界的一个重要奖项。
对于董玉军来说,青未了散文奖吸引他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公开透明,和其他征文投稿不同,投往青未了的稿件是全网公开的,甚至是互动的,任何一位读者都可以阅读、鉴赏、留言评判;二是公平公正,征文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身份尊卑,不管你是大名鼎鼎还是初出茅庐,实打实地以作品论高下;三是结论权威,特别是终评评委都是文学界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在“闭卷考试”的方式下得出结论,非常令人信服。”
董玉军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如今,写作已经成为董玉军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日常的劳作、平常的劳动,是生命的自觉”。1996年春节,董玉军在大众日报副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名字是《寻找壮美》。时至今日,董玉军仍在“寻找壮美”的途中。人到中年,董玉军常常在想,写作的动力是什么?董玉军在文字中寻觅答案。“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文学都是我们抵御庸俗的武器。它可能改变不了我们的处境,可它却能升华我们生命的价值。这可能也是我那一代人普遍的文学观吧。”
在聊到散文创作时,董玉军提到,“现在散文同质化严重,需要创新。”董玉军告诉记者,所谓同质化,指的不是题材扎堆或内容雷同,而是指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忧虑。“现在不是有真情实感就能写好散文,就能让AI永远无法超越,实际上AI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而且用‘美文’来匡范散文是不准确的。”董玉军说,散文的文本创新必须要有先行者,散文的边界也可以再扩大范围,这需要一种大文化的眼光和大的历史视角。“所以,我对自己的创作要求就是,必须独开局面,不断创新,从自己做起,使得散文这一文体有新的发展可能。认真生活,认真写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