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杀伐无情朱元璋竟被一个老太太辱骂,还要乖乖给老人道歉并封爵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31 22:58:00 来源:戏说三国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猜忌心非常强的人,哪怕是亲兄弟汤和也没逃出他的怀疑,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甚至于朱元璋从军也是由他介绍。

被郭子兴提拔后很多人私下不信服朱元璋,也是汤和鼎力支持自己的兄弟全力帮扶,然而这样一个亲兄弟都得不到朱元璋的信任,足见洪武皇帝有多么的无情。

杀伐无情朱元璋竟被一个老太太辱骂,还要乖乖给老人道歉并封爵

朱元璋虽然无情但却有义气,尤其是对自己身边因战功而死去的功臣,战后、建国后都给予了相应的嘉奖。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有一个人却被疏漏,这个人还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以至于发生了大明朝贫民辱骂皇帝的戏码。朱元璋外出巡防巧遇一妇人

谈起大明朝的建立、兴衰和融入都离不开朱元璋,他即是一个国家的皇帝,又一位被后世认可的明君贤主,当然也是一位制造“胡惟庸案”、“蓝玉案”的刽子手。

杀伐无情朱元璋竟被一个老太太辱骂,还要乖乖给老人道歉并封爵

其实朱元璋有这样的心态和行为离不开他早年的经历,根据历史的记载朱元璋25岁征战沙场,奋斗了15年才在40岁当上皇帝,可谓是坎坷与生死。

对于这来之不易的皇帝之位朱元璋非常在意,为了稳固大明王朝和老朱家的统治,他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将权力下放到了六部,即使自己“累成狗”也在所不惜。

开国之后,他不仅要日日夜夜处理政务和北方边疆元朝残余势力的反击,还要治理刚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天下及天下百姓,这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事情。

扬州曾是我国历史上最繁华的一个省份,然而在明朝初期却仅仅只剩下了断壁残垣,甚至于明朝的在当地设立的官府都只有一把椅子而已。

杀伐无情朱元璋竟被一个老太太辱骂,还要乖乖给老人道歉并封爵

为了体察民情也为了不被百官的奏折蒙蔽双眼,朱元璋总是会选择一些合适的季节外出巡防,有时候微服私访有时候大张旗鼓,都是为了查看查看民间老百姓的真实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百姓的辛勤劳作,大明王朝出现了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发展,如此才有了“洪武之治”的盛世。

不过,有一次外出朱元璋巡防时偶然间在一座桥上碰到了一个老妇人,老妇人见朱元璋的銮驾到来不仅没有让路,反而还堵在路中央不让他过。

朱元璋愤怒的同时也很好奇,为何这个老妇人要拦住自己,他让人把老妇人请过来询问情况。

杀伐无情朱元璋竟被一个老太太辱骂,还要乖乖给老人道歉并封爵

老妇人看到朱元璋没有跪拜而是痛骂不已,朱元璋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自惭形秽,向老妇人道了歉还封上了一定的爵位。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看到这里或许有很多人不明所以,堂堂大明朝的皇帝为何要向一个辱骂自己的老妇人道歉呢?想要了解此事还需要从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说起,与故事相关的另一个人名叫韩成。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红巾军是当时反元最大的一股力量,朱元璋便是红巾军的一员,还因为郭子兴的赏识很快成为了部队中的将领,并有了属于自己的权力班底。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韩成投奔而来,与朱元璋一样他也出身于农家、以打鱼为生,韩成自小就开始学习武功修的一身好武艺,元末乱世走投无路的他决定揭竿而起。

杀伐无情朱元璋竟被一个老太太辱骂,还要乖乖给老人道歉并封爵

当时,朱元璋的名声在濠州成非常响亮,于是乎韩成便投靠了他。韩成性情耿直、忠厚老实,再加武功比一般的兵卒要好上许多,便被安排在朱元璋的身边当护卫。

值得一提的是,韩成的身材、模样与朱元璋非常相似,这也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伏笔。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最大的一个对手就是陈友谅,后者不仅地盘大、粮草多,就连部队的总人数也比朱元璋多很多。

公元1363年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东进攻打朱元璋,但在洪都这个地方却遭到了明军的顽强抵抗,60万大军被拖延了3个多月以至于军心不稳、士气低迷。

很快朱元璋就率领20万士气饱满的大军杀来,陈友谅想要撤退但朱元璋却不想放过这样一个好机会,你退我追双方来到了鄱阳湖最终的战场。

杀伐无情朱元璋竟被一个老太太辱骂,还要乖乖给老人道歉并封爵

鄱阳湖上的危机

陈友谅的水师战船无疑是当时最强的,虽然他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但依旧在鄱阳湖上让朱元璋焦头烂额。有一次在与陈友谅的水战中,朱元璋所在的船只被陈汉大军包围,最终搁浅在浅滩之上。

见此情况朱元璋感慨不已“孤舟被围,势不能动,虽有神鬼,亦何能为”,简单来说就是他想要放弃最后的挣扎,危急关头韩成站了出来。

上文提到他与朱元璋的身材、样貌非常相似,在韩成的苦心哀求下两人换了衣帽鞋子等,等于说韩成在船只上吸引陈友谅大军的火力,朱元璋则可以坐着小船趁机逃走。

杀伐无情朱元璋竟被一个老太太辱骂,还要乖乖给老人道歉并封爵

临走前朱元璋问韩成有什么未完成的愿望,韩成回答道“岂复念家......”最终韩成被陈友谅的大军逼迫而死,朱元璋则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逃出重围的朱元璋整军再战,最终在鄱阳湖上杀了陈友谅,奠定了自己统一天下的基础。后来,明军先后击败张士诚、方国珍和北方的元朝于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

朱元璋称帝后大封对自己有功劳的臣子,但因为一些不知名的原因忘记封赏韩成,亦或者说当时韩成没有子嗣没有办法封赏,这件事情也就被搁置了。

谁知韩成在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儿子死后老母亲于家中没有人照顾,过着无依无靠十分艰苦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朱元璋的行为越来越不满,毕竟儿子是为了救他才死的,如此才有了大桥上拦驾骂人的场景。

杀伐无情朱元璋竟被一个老太太辱骂,还要乖乖给老人道歉并封爵

得知老妇人是韩成的母亲,又看着她一身破衣烂衫的乞丐打扮,朱元璋感到自己对不住韩成,更对不住他的老母亲,惭愧之余便立刻赔礼道歉。

不久后,韩成被追封为高阳侯,他的母亲也得到了应有的待遇,幸福过完了后半生安享晚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1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为什么要喝这杯珠光宝气的翡翠白玉汤呢
朱元璋饿晕在路上,被老婆婆相救,登基后如何回报她的救命之恩?明太祖朱元璋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皇帝。在加入起义军之前,朱元璋当过牧羊人、和尚和乞丐,在他平民生活的早期,他
2024-04-28 10:49:00
一老人对朱元璋破口大骂,朱元璋为何还重赏他
朱元璋称帝后,论功行赏,从文武重臣到底层小吏,均获得了相应的赏赐。然而,朱元璋在封赏群臣的同时,却唯独忘了赏赐一个人。这个人是朱元璋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有一次,朱元璋出访,途中
2023-08-06 20:34:00
他们同是朱元璋的患难之交,一个加官进爵一个却被杀死
朱元璋是历史上少有的草芥成为皇帝的人,朱元璋的发达事迹也经常被拿来翻拍成影视剧。但是他的身上有着太多争议了,而且他是史上最冷酷无情,最弑杀的帝王之一。对待和自己一起打拼天下的开国
2023-05-05 17:35:00
朱元璋外出,为何被一老太太辱骂忘恩负义
在封建历史诸多的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戏份最足的一位,相当多的的野史趣闻,几乎都可以一股脑地放在他的头上。令人很无奈的是,一些并不可信的野史强加在朱元璋的身上,还十分契合。比如说
2023-11-03 19:46:00
朱元璋出宫巡查,为何被一老太太当街辱骂
...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朱元璋这首诗是朱元璋早年所写的一首诗歌,从中便可以看到他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还曾被列为历史上“最烂的诗词”之一。不过,朱元
2024-04-10 19:38:00
历史版农夫与蛇:胡大海和贺锦的奇特报恩方式
...式却让人瞠目结舌!第一位名叫胡大海,泗州虹县人,是朱元璋的得力大将,能征善战,官封越国公,虽目不识丁却智力过人,能折节下士,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等人皆是因为此人推荐,才跟
2023-12-09 14:58:00
她这个最“无情”的人,为什么名字却是一片祥和的鸳鸯
...、私人秘书,兼咨询顾问、智囊团骨干。用李纨的话说,老太太屋里没有鸳鸯,那还得了——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他现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老太太的那些穿的戴的,
2023-05-04 09:57:00
...,全城归附。苏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意思是,朱元璋称帝后,到苏州微服私访,在三山街看到有个老太太坐在门口,朱元璋便问他:“你是什么人?”老太太说:“我是苏州人!”朱元璋
2024-06-24 13:28:00
日本79岁男子性侵百岁女子致死,女子卧床无法言语,网友:禽兽!
...侮,但是这件事情对于任何人的冲击力都是很大的,这位老太太都已经这么大岁数了,更是受不得这种打击,而且他自身身体也不算健康。 经过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在事情发生后这位老太的
2023-09-11 17: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