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余日报
本报仙女湖讯 通讯员李怡梦 马飞 报道:在钤阳办事处白田村竹家山村小组,每当提起罗华梅,无论是家人还是左邻右舍都是赞誉有加,夸她是一个尊老爱幼、善良开朗的人。1978年6月出生的罗华梅用吃苦耐劳和乐观坚强的品质成为家庭的精神支柱,用时间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动人赞歌。 痛失爱人 为爱坚强 2014年,罗华梅的丈夫患有肝癌,花光了全家所有积蓄进行治疗后仍不幸离世。当时还怀有身孕的她,既要安抚公公婆婆、照顾年幼的女儿,又要留心腹中胎儿,她不得不坚强起来。不久后,小儿子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些许欢乐。为了让孩子留在县城接受更好的教育,她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暂住在父亲家的廉租房里。因为小儿子年幼,生活起居需要照顾,这使罗华梅在工作方面受到极大限制。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她身上,她只能一人打多份零工来养这个家庭,半年瘦了20多斤。她总说,为母则刚,只要孩子健康长大,辛苦都是值得的。 言传身教 为爱传承 作为母亲,罗华梅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即使再忙,负担再重,她也从不放松孩子的学习。她认为把孩子培养好,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她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孩子学做人,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她教导孩子学习要刻苦、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在日常生活中,她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发现不当就及时教育、引导,将“爱与孝顺”的家风传承给孩子。这些年她对公公婆婆两位老人家的照顾,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如今,罗华梅的女儿在九江职业大学读书,每逢放假便会回来陪爷爷奶奶做饭、干家务。小儿子还在上小学,周末回来还会帮爷爷奶奶捶背、洗脚。 孝顺公婆 为爱坚守 婆婆袁兰花1952年11月出生,71岁,患有肢体残疾,行走不便,没有劳动能力。公公罗日安1938年8月出生,2014年4月因交通事故被撞致手脚多处骨折,在伤势未痊愈时唯一的儿子被检查得知肝癌晚期最终离世,2018年大女儿罗连香也因病去世。几年内接连白发人送黑发人,两位老人伤痕累累的心上又添一道伤口。她说虽然丈夫不在了,但留给了她一双可爱的儿女,丈夫没法孝顺爸妈,她可以。为了不让老人在家孤单寂寞,每逢周末她都带孩子回家看望老人,陪他们聊天,孩子的欢笑也让老人不再寂寞。她还把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喜好、需要的物品一一记在心里,空闲时就捎带回去给他们。儿媳妇的辛苦,两位老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左邻右舍都知道罗华梅是一个好媳妇、好母亲,而她自己却很自责:“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老人们年纪大了,而我要在城里照顾孩子们读书,一个星期也只能看望一两次,不能全身心地照顾他们。” 面对责任,她不言弃不放弃,把为儿媳、为人母的美德,融汇在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当中,她用自己的孝顺之心、体贴之心、慈爱之心,诠释着爱亲人、明孝道、知荣辱的传统美德。几年前丈夫刚刚去世时,她曾对公公婆婆说过:“别难过,你们儿子不在了,我就是你们的女儿,你们还有孙子孙女,我们会对你们尽孝的。”这些年以来,她始终如一,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公公婆婆说起她,逢人便夸:“华梅不容易啊,对我们特别好。”这些年来,罗华梅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顺”二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4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