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河南村民收完小麦没勇气卖掉:相比去年价格腰斩,一亩地倒赔几十块钱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13 14:30:00 来源:澎湃新闻

从河南周口东站上车,去往驻马店市上蔡县朱里镇周赵村,沿途50多公里的公路两边晒满了农户刚从“烂场雨”中抢收回来的小麦。为了避免麦子被车轮碾轧,农户们找来树枝、戒尺、白酒盒等放在交界处,过路的司机默契地给麦子让出一条车道。

河南村民收完小麦没勇气卖掉:相比去年价格腰斩,一亩地倒赔几十块钱
去往上蔡县朱里镇周赵村的路上。文中配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刘昱秀 图。

2023年5月25日以来,河南出现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恰逢豫南地区(信阳、驻马店、南阳)的小麦陆续成熟进入收割期,十年一遇的“烂场雨”打乱了麦收节奏。

70岁的赵瑞英是周赵村人,她家门外只能容下一辆四轮车经过的乡路上,铺满了麦子。她捧起一把6月4日从地里冒雨抢收回来,已经晾晒了三天的麦子说:“这种淋过雨,发霉出芽的只能卖五毛五。”湿漉漉的麦粒色泽暗沉,冒出乳白色的菌丝,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甜丝丝的、发酵的味道。

她推开半掩着的院门,不到20平方米的院子里,已经晒得半干不湿的麦子在墙角堆成山包。赵瑞英拿起铲锹翻腾一阵,叹口气说:“就怕天热把麦子捂坏了。”但家门外的空地太少,她只能每天倒腾两三遍,把阳光留给最需要的麦子。

种麦是庄稼人的生计。浸过水的麦子品相和收成都打了折扣,种粮户们也不免为今年的收入焦心。

河南村民收完小麦没勇气卖掉:相比去年价格腰斩,一亩地倒赔几十块钱
6月7日,赵瑞英在院子里翻腾潮湿的麦子。

深夜的麦田站满人

赵瑞英和68岁的丈夫赵有德一年到头靠家里的4亩地维持生计,春天种小麦,夏天种玉米。每年6月1日前后,卖掉收割的近五千斤小麦,才能还上早春时买种子和化肥的赊账。

但今年从5月25日开始,周赵村一连下了六天的雨,有瓢泼大雨,落到水泥地上“吧嗒吧嗒”响;也有淅淅沥沥的小雨,要赶紧把院子里晾晒的衣服收进屋里。收割前的十来天,她每天和丈夫往地里跑两三趟,掰开麦穗检查麦子是否发芽,查看低洼处的积水情况。赵有德说,地太湿了,轮式的联合收割机施展不开,“一进地里就开不动了”。

好在5月31日下午,天空放晴,此后的两个晴天,本村的农机手赵志勇开始忙碌起来。他掰着手指头计算,一连两天,他每晚只睡一个多小时,从早上八点干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紧接着早晨7点不到起床,给收割机做润滑保养。一顿饭的工夫,已经有农户开着四五辆拉麦子的车在地里等他了。

河南村民收完小麦没勇气卖掉:相比去年价格腰斩,一亩地倒赔几十块钱
赵志勇的收割机。

据赵志勇介绍,村里共有三辆收割机,由于刚下过雨,往常几分钟就能收完一亩地,今年至少要花十几分钟,一天干20个小时才能收七八十亩地的麦子。周赵村由周庄村和赵庄村两个村子组成,耕地面积三千多亩,如果只靠村里的三辆收割机要十多天才能收完全部麦子。

收割机紧缺,“因为下雨,往年南阳收的比我们早几天,今年赶到一块了。”赵志勇说。

因此,每天夜里都有村民守在地里不肯回家,既担心被其他村民截和,又怕农机手太累休息了。

赵有德便是深夜穿着薄棉袄守在地里的一员,他记得,6月3日下了小雨,赵志勇冒雨把他家的两亩多地的麦子收完了——往年一亩地能收1200斤麦子,今年只收了800斤。他家还有一亩四分地的麦子没有着落,“那块地靠坡杨村,要等他们村收完了帮我们收”。

他从6月3日下午三点,一直等到6月4日凌晨1点,几个村民挤在一辆四轮车边上聊天。趁在坡杨村收割的陕西农机手张伟停下来,村民们赶紧凑上前,把他拉到自己的地里继续收割。那晚,天还下着雨,“但天气预报说过两天还有雨”,赵有德晚上只喝了一碗稀饭,凌晨快两点回家,就着茶水又吃了一个馍馍。

73岁的赵宝家也是周赵村人,他家地距离村庄比较远,6月4日夜里11点才排到收他家的麦子。雨越下越大,他承包下来的11亩地的麦子,还有1亩没有收完,只能任凭麦子在地里倒伏、发霉、麦穗发芽。

河南村民收完小麦没勇气卖掉:相比去年价格腰斩,一亩地倒赔几十块钱
6月7日,村民赵香梅在查看刚收割的麦子。

当天夜里,陕西来的农机手张伟意识到,雨下大后,“第二天又收不了麦子,容易噎车”。他连夜和妻子用板车装上收割机开回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的老家。

张伟说,农机手一年就靠这几天挣钱,“一天收100亩麦子,要价60元/亩,一天能挣6000块钱。”如果把车停在村里等上一天,“相当于损失6000块钱”。

村里还有三分之一的麦田没收割,联系他来收割的坡杨村村民杨富贵试图挽留。但张伟老家地里7亩麦子“一粒没收也下过雨了”,他得赶紧去抢收自家的地。

往年,他都是先收完坡杨村的麦子,再回老家陕西收割,最后一路向北到甘肃结束。“今年收麦子的地方都下了雨,顺序一下子搞乱了。”

这趟跨省来河南收麦,路上还经历了一番周折。5月30日,他在陕西零口收费站被拦了下来,因为板车上拉着收割机高度超过4米,而他没有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

根据我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进行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对联合收割机跨区运输超限的,在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后仍可享受免费通行政策。

他登入“全国大件行政许可平台”,申请跨省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审核通过最快需要五天时间。最终,他在农机局办理农机证件的群里求助,群里农机局的工作人员帮他协调,两三个小时后,才有惊无险地上了高速。

5月31日上午10点,张伟刚到坡杨村村口,就望见杨富贵和十多个村民在迎接他。下午天放晴了,接下来的两天两夜他没合眼,每次下收割机活动一下,小腿都直打哆嗦,“强度太大了”。

去年,张伟也是在坡杨村收麦,晚上加班到8点就能收工。今年,他时刻能感受到那种紧迫感。连续两次,他的收割机被70多岁的老人家拦在村路上,“坐在路中间不起来,要求先收她家的地”,旁边有村民大声争执,要求按顺序排队,还有一位大爷讨好地给说话的村民递烟。

作为介绍人,杨富贵每天都得面对争执,张伟在哪收割,他在哪帮助调和邻里纠纷。他无奈地说,插队的老人身体不好,天又下雨,在地里熬到半夜吃不消。但那些一等就是八九个小时的村民,并不认可这个理儿。

张伟只能向老人家承诺:“今天不管收到几点,肯定把你家地收完。”他也担心有一个人插队成功了,其他人纷纷效仿,“可不得了”。

这些村民,大多数年纪超过50岁,没有去外地打工,才留在家里种地。

河南村民收完小麦没勇气卖掉:相比去年价格腰斩,一亩地倒赔几十块钱
6月7日,一位村民在侄子关停的羊汤馆前赤着脚踩麦子。

过水的小麦与生计

被雨水泡过的小麦,收成大不如前。

张伟记得,去年坡杨村的小麦利利索索地收完,村民从地头直接拉去粮食收购点,能卖上1.5元/斤,一亩地收入1500元左右,刨去成本还挣七八百。

而今年收割的时候,他格外谨慎,“如果地太湿了,麦糠飘不起来,等于说麦糠麦穗连到一起,麦子撒到地里了。”他便不敢再收下去了,但村民担心还会下雨,央求他一口气收完。

湿热的天气里,张伟开收割机走过的路,都冒着滚滚的黑烟,空气里有发霉的味道。他提高嗓门说,如果人家能收1500斤的地,因为撒麦子,只收了500斤,“是要给人家赔偿的”。

村民赵瑞英家的麦子已经收回来五六天了,但她一直没有勇气到粮食收购点卖掉。她说,有收购粮食的中间商到村里看过,湿的麦子只能卖五毛五/斤,晒干的八毛到一元一斤——相比去年,几乎是“腰斩”的价格。

河南村民收完小麦没勇气卖掉:相比去年价格腰斩,一亩地倒赔几十块钱
赵瑞英手捧今年的麦子和去年的麦子比较,左边是今年收的,右边是去年收的。

赵瑞英家的老式电视坏了,四周的墙皮也剥脱了不少。去年,女儿带她去体检,查出冠心病、乳腺结节、高血压等一堆毛病。大夫建议她做支架手术,复查乳腺问题,她都没同意,怕花钱。

眼下,每月四五百元的药钱和村里一年不下十次的红白喜事,都让她为难。

赵瑞英说,村里红事少,白事多。“都是老人,认识一辈子了,最少给100元,关系好的给200元。”但今年的收成不到四千斤,如果按五毛五/斤计算,一亩地她还赔几十块钱,即将下种的玉米种子钱还没有着落。

他们家的冰箱塞满了面条、馍馍,没有一块冻肉。她说,年纪大了很少吃肉。门外养着的几只公鸡,她一天出去查看三四趟,但除了孙子孙女回家,她从来不杀鸡。今年收割的一些麦子,她甚至不敢给公鸡吃,她说,鸡是给孙辈们留着的,“怕鸡吃了发霉的麦子生病”。

在村民赵宝家的小院,收来的麦子被铺成三条暗黄的跑道。早晨7点多,他就站在院里拿着扫帚反复翻腾,客厅里的麦子也堆成了小山。前几天客厅墙上漏雨,他庆幸当时还没把麦子转移到墙根。

6月7日,赵宝家和71岁的老伴赵香梅拉上记者,一起去收割剩下的一亩麦田。赵志勇的收割机驶入之前,赵香梅正卖力地挥动着镰刀,把发霉出芽的麦穗割掉。每割掉一把麦穗,她都迟疑地仔细看一下,确认是坏掉了的才撒手扔到旁边的空地上。

河南村民收完小麦没勇气卖掉:相比去年价格腰斩,一亩地倒赔几十块钱
赵香梅还在地里用镰刀割发霉的麦穗。

河南村民收完小麦没勇气卖掉:相比去年价格腰斩,一亩地倒赔几十块钱
赵香梅把发霉的麦穗拣出来。

收割机开过来了,她退后到一旁的草地上,视线紧随着收割机的位置移动,生怕赵志勇漏掉了某处边角余料。收割完的地里,绿色的麦芽巴掌高,赵香梅指着说:“过两天用除草机除掉才能种玉米,不是麦子生长的季节,留着也活不成。”

她把空地上发霉的麦穗一把抱起,准备回去喂鸡。他们家的11亩地,有四亩是从兄弟那承包过来的,每年一亩地租金300元,算村里租金最便宜的,但今年每亩地还是要亏上三四百元。

河南村民收完小麦没勇气卖掉:相比去年价格腰斩,一亩地倒赔几十块钱
6月7日,赵香梅把发霉的麦穗捡回来喂鸡。

6月9日傍晚,周赵村的三千多亩地都已完成收割,除了6月5日到6月6日有三辆外地的收割机前来支援,其余时间都靠村里的三台收割机赶工。

收完地里的最后一亩麦子,天还没黑透,赵志勇把收割机开回家附近的巷子里,晃晃悠悠地从驾驶座上跳下来。相比于前几天,这会儿,他的家门口冷清得多。在妻子的叮嘱声中,他迈着有些不听使唤的腿脚挪步到村口的烧烤摊,和早已等候多时的好友畅饮了几瓶啤酒。

他端起酒杯,感慨一句:“终于收完了。”此后的两天,除了白天去地里把自家的20亩地种上玉米,其余时间,他都躺在床上休息。“胳膊疼腿疼腰疼,放松下来没有一处不疼的。”说这话时,他嗓子干哑,没说几句便气喘吁吁。

河南村民收完小麦没勇气卖掉:相比去年价格腰斩,一亩地倒赔几十块钱
6月7日,收割完的麦田。

几乎与周赵村在同一时间,坡杨村的地里放眼望去空空荡荡。“麦子全部收完了。”杨富贵语气轻松地说。他记得,张伟走后,村委会到驻马店汝南县租了两辆履带式收割机,又联系了两辆从山东来的轮式收割机,帮助麦收。

6月9日下午,四辆收割机沿着村口的公路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杨富贵站在路边冲农机手驶离的方向挥了挥手。坡杨村已经一连迎来了7个晴天,10日晚上,杨富贵把家门外最后一批干透了的麦子装进麻袋收回屋里,家里15亩地都已下了玉米种子,他感觉浑身轻快了不少。

河南村民收完小麦没勇气卖掉:相比去年价格腰斩,一亩地倒赔几十块钱
铲车把潮湿的小麦倒进烘干塔。

据悉,为应对“烂场雨”,河南相继出台了应急抢收、烘干晾晒等措施。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称,截至6月11日8时,全省已收获小麦8456.8万亩,约占种植面积的99.2%。此外,省内天气持续晴好,夏播正在推进中。

距离村里最近的粮食收购点的工作人员说,今年收购的小麦价格最高的一元/斤,五六毛/斤也很常见。粮食收购点内,烘干塔24小时作业,发出阵阵轰鸣声,开铲车的师傅以一次2000斤的供应量将麦子送入烘干塔的主机。一旁的粮食商说:“往年9月份收玉米的时候,烘干塔才作业,今年提前了3个月。”

河南村民收完小麦没勇气卖掉:相比去年价格腰斩,一亩地倒赔几十块钱
来粮食收购点卖小麦的人。

从粮食收购点出来,记者搭乘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的电动车回村。中午日头正毒,他从裤兜摸出一把小麦,说:刚刚问的,能卖九毛五/斤。他的家比周赵村、坡杨村距离粮食收购点都远,骑车要三里地。

“现在卖吗?”

“不卖,再晒几天再看。”

(文中人物为化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4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河南“烂场雨”后的湿麦:有农户5毛钱一斤卖掉
图据大象网近期,河南小麦丰收季遭遇严重“烂场雨”,部分地区小麦出现了倒伏、发霉、穗发芽等现象。小麦种植户损失有多大?有农户表示,湿麦5毛钱一斤,一亩地收入也只有五六百块钱。有农户
2023-06-01 16:31:00
夏粮收购小麦还未“入仓”,收购商:多收陈麦,价格一斤涨了两毛钱
目前,河南麦收进度已过半,豫南多数地区已“大头落地”,大规模麦收正在挺进黄河北。由于前期持续的阴雨天气,让夏粮收购工作也面临着考验。据河南本地媒体大象新闻,现在河南合格小麦市场均
2023-06-06 13:00:00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都是在麦收季节到来之前,由收割机手驾驶着从河北来到河南最南端的南阳,然后 根据小麦成熟时间逐步向北推进,一路收割返回河北。02匆匆赶路的收割机天气预报6月3日还有雨,得想办法
2023-06-14 00:19:00
河南村民反映小麦遭遇“烂场雨”减产,每亩只赔20元
...新闻资料图片) 海报新闻记者贺辉张珈玮报道 5月底,河南多地小麦遭遇“烂场雨”减产,不少农户损失惨重。近日,有农民反映农业保险赔付金额偏低,相对实际损失来说实属“杯水车薪
2023-07-19 16:50:00
麦客走四省,追着麦熟跑(一线调研·三夏进行时特别报道)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记者跟随两名农机手,从湖北到河南、山东、河北——麦客走四省,追着麦熟跑(一线调研·三夏进行时特别报道)本报记者 强郁文图①:5月24日下午,蔡华夫妇从湖北出发,
2024-06-24 06:23:00
抓好“三夏”生产 保障粮食安全|倒伏的麦子也能机收
本文转自:平顶山日报几天前,一场大风席卷河南,郏县茨芭镇部分地区风力达到10级,正待成熟的麦子一部分倒伏。倒伏的麦子还能不能用机器收割?5月18日,在茨芭镇东姚村南的麦地里,村民
2024-05-22 03:09:00
河南一面粉厂贴通知“今年新麦一律拒收”,专家:小麦发芽降低品质
(原标题:河南一面粉厂贴通知“今年新麦一律拒收”,专家:小麦发芽降低品质)极目新闻6月5日消息,近期正值小麦收割期,小麦大省河南多地遭遇了近十多年来最严重的“烂场雨”天气,部分地
2023-06-06 07:33:00
...7月24日,中粮贸易已在江苏、安徽、湖北、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启动收购库点100余个,累计收购夏粮小麦超过100万吨。夏粮收购以来,中储粮在主产区开展中央储备小麦轮入
2023-07-25 21:58:00
多方聚力确保夏粮应收尽收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河南各地迎难而上全力抢收多方聚力确保夏粮应收尽收本报记者 王乐文 朱佩娴《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0日 第 06 版)麦熟一晌,贵在争抢。5月下旬,
2023-06-10 05:1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2024年12月16日凌晨2时左右,位于西安市丈八北路南风日化厂西门内的一家汽车维修公司突然失火,火势迅速蔓延,将毗邻的陕西国台帝泊洱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公司)仓库存酒过火烧毁
2025-10-17 08:00:00
“我家去年申请停热并交了基本热费,今年想继续申请却被热力公司要求补缴去年的70%热费,而且还要交违约金,原因说是我家供热阀门未关
2025-10-17 07:58:00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邯郸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全覆盖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剑英)“不用准备任何资料,也不用填表
2025-10-17 07:45:00
中新经纬10月16日电 据“萝卜快跑法务部”微信号16日消息,萝卜快跑16日发布声明称,不法分子冒用“萝卜快跑”名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2025-10-16 17:11:00
【北大名医在青岛】罕见左足“核心枢纽”距下关节脱位骨折,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骨科“院士团队”微创手术精准复位
鲁网10月16日讯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创伤(骨科)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院士团队”专家张培训教授的带领下
2025-10-16 17:22:00
曾陷“输血困境”,今跨千里重生!——省外血液病患者赴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移植手术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干细胞移植病房内,呈现出一幕温情满满的画面
2025-10-16 17:22:00
如何正确面对和疏导儿童青少年躯体化反应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李凌峰)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儿童青少年的“怪病”并不少见——没有明确病因
2025-10-16 17:24:00
生命“铠甲”重塑战 看,20岁少女的8厘米肿瘤与医学的奇迹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一道8厘米的阴影,裹挟着疼痛与恐惧,猛扑向一个刚踏入大学校园的20岁女孩
2025-10-16 17:25:00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免费学前教育事关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连日来,烟台高新区快速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2025-10-16 17:26: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融入”文化社区】书香岳程:闲时品书香,邻里话家常
鲁网10月16日讯最近,随着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的全面开展,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村居内的图书角愈发热闹。每天早上八点多,送完孩子上学的家长们陆续赶来
2025-10-16 17:27:00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精准矫治“大小耳”,重塑对称小美好
鲁网10月16日讯“妈妈,我的耳朵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当 6 岁的小女孩昭昭(化名)怯生生地说出这句话时,家长满是心疼与愧疚
2025-10-16 17:27:00
10月16日,太原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锦绣汾东项目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宽敞明亮的沙盘前、精工样板间里,市民一边参观一边向工作人员抛出最关心的问题
2025-10-16 17:29:00
中国烟台—韩国群山文学交流活动在烟台举办
通讯员 艾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吕奇10月15日,韩国群山作家协会访问烟台,与烟台市文学界开展研讨交流。这是双方继2015年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再次举办文学交流活动
2025-10-16 17:33:00
不出门就能查药品、比药价,烟台市医保局发布“便民找药”小程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衣宝萱家里常备的降压药快吃完了?想知道哪家药店的感冒药更划算?别急,烟台市医保局发布“便民找药”小程序
2025-10-16 1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