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14 00:19:00 来源:VISTA看天下

本文经授权转自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

原标题 | 等一台收割机,抢救我们的麦田 | 谷雨

作者|小野人

作者 摄影 | 小野人

编辑 | 张瑞

出品 | 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01

麦熟偏逢连阴雨

“咕咕,咕咕”,清晨四点半,布谷鸟的叫声就把老焦叫醒了。原本,这是老焦最喜欢的声音,心情好的时候,他还会站在树下吹上几声口哨与布谷应和,可是,这几天他被吵得心烦。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村民到地里查看自家小麦的情况,地里泥泞不堪,大型收割机无法进地

每个人都说今年是好收成。五月中旬,地里的麦穗变成了金黄色,低下沉甸甸的头,预估普通地块亩产1000斤,稍微好一点的地块亩产1200-1300斤。临近麦收,村里弥漫着暗暗的喜悦。

老焦习惯每天到地里转上一圈,摘下几颗麦穗,在手里揉一揉,吹走麦糠,麦仁一把扣进嘴里细细咀嚼,品味新麦的清香,“咬起来刚刚有点硌牙,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就能收割了。”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第二场雨后,随手摘棵看起来还好的麦穗揉开,大部分麦籽也已经发芽

在外打工的青壮年纷纷从全国各地返乡,准备抢收抢种,速战速决,不耽误打工挣钱。高速公路上的收割机也如流水一般从北往南迁移。

谁也没想到嘴边的粮食竟然被生生抢了去。 5月28日开始,从小雨到大雨,整整下了三天,伴随着3-4级风。老焦家的麦穗过于饱满,雨水泡软的麦秆顶不住,其中两块地整块倒伏,“跟石滚碾了一样,估计也没人愿意割。”老焦唉声叹气。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连续降雨,地山沟内已经积水很深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大片倒伏的小麦

农村有句俗语“焦麦炸豆”用来形容一件事需要的时间短促紧急。 小麦成熟后需要立刻收割,否则麦穗自己会掉头,遇到连阴雨更麻烦,在麦穗上就会发芽。今年恰逢麦熟遇到了连阴雨。麦穗从通透的黄色变得灰扑扑的,霉斑慢慢爬上麦棵,就像刚从煤窑里出来,蒙了一层灰黑。有的麦粒已经萌芽,如果再不抓紧时间收割,就要吃芽麦了。

可是连续的几天雨把地泡得松软,脚踩上去软绵绵的,大型收割机进地就得陷进去,而麦粒已经从壳里一颗颗顶了出来。

6月1日,已经晾了一天的地可以进机器收割了。七十多岁的保山一个人在家种了两块地,割到他家相邻地块的时候已经凌晨一点多,收割机要回去休息,保山一屁股坐在收割机前说,“你要是走,就从我身上碾过去吧。”收割机就这么一块块割下去,直到第二天又下雨才停止。

全村一千亩地,只有村民陈强买了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五六十亩。往年村民的亲戚朋友会开着收割机来,也有人从村北的国道上把路过的收割机引到地里。这些收割机都是在麦收季节到来之前,由收割机手驾驶着从河北来到河南最南端的南阳,然后 根据小麦成熟时间逐步向北推进,一路收割返回河北。

02

匆匆赶路的收割机

天气预报6月3日还有雨,得想办法找收割机,抢收一点是一点。

河南村庄密集,国道两边不超过一千米就会有一个村庄,麦田就在国道的两旁环绕着一个个村庄。6月2日早晨五点钟,村北345国道上,三三两两的收割机从国道上驶过,村民聚集在国道两旁,都在招手,希望哪怕有一辆收割机能停下来。71岁的老焦也站在路边,期待能拦下一台收割机,把路边的三亩地收割了,那是他唯一一块没有倒伏的麦田。

但是所有路过的收割机都不肯下地,有的司机说他们跟别处的种粮大户签了合同,那边的麦子也熟了,一直打电话催促。有的说自己村里的麦子熟了,要赶回去收割,也有的说之前的收割量太大,机器出了故障需要修理。村民拿着钱往收割机司机手里塞,司机不接。

幸运的是在另一个路口一辆收割机愿意下地收麦,跟着四队的多忠进了村西地块。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完全放晴后,村民开始大面积收割庄稼,因为长霉麦田呈现出棕褐色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村民晚上等着抢收

总算来了台救命车,收割机的主人宗利锋夫妻从河北来河南割小麦7年了。他们比大部队晚了两天,到方城之后割了一天就开始下雨,5天后才能下地收割。加班加点干两天,到凌晨三点多结束,马不停蹄往北边的漯河赶,那边几个村庄是老客户,也在给他们打电话。

“我家也种了十来亩地,看着小麦烂在地里,不忍心啊!”宗利锋是个实在人。他家养了一台旋耕机一台收割机,开春在山西耕地,六月在河南割麦,其他时间在县城打零工,侍弄自己的庄稼。

6月2日,宗利锋的收割机从早晨七点一直割到下午四点,第二场雨越来越大,不得不停工,收了一百亩左右。

6月3日凌晨雨停,一早,机器又进地,走得很慢,压出一道道深坑。 湿麦籽不容易除糠,时常导致机器卡壳,卸麦子也不顺畅,司机要爬到车顶拿棍辅助送麦子。这些因素导致割麦的速度变得缓慢,晚上八点多才把村西一整块地割完。天已黑透,转战另一个地块。十一点,又零星落雨,继续割。十二点,雨点变密,不得不停止战斗。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村民开车接收割的小麦

晚上十二点,宗利峰夫妻才开始吃晚饭。为了感谢他们,多忠家这几天都特意改善生活,有菜有肉有酒,让收割机手吃好喝好。

这天晚上,村支书来给宗利锋夫妻送钥匙,他们被安排住在村委会的客房。往常他们都是自己带帐篷,住在田间地头。

“听说大部分都割完了,只有你家的还没咋割,对不住了。”宗利锋说。村支书也承包了四十来亩地,只割了三亩。

“这时候肯定是先割大家的,我放在最后是应该的。”村支书给宗利锋夫妻倒满酒,感谢他们愿意留下来,帮助村民抢收。

“这俩人是好人啊,如果那天国道上的收割机能下来三四辆,村里的小麦在第二场雨前就都能收完了。“五队老焦家的小麦还在地里肆意发芽,他还是打算给宗利锋夫妻送一面锦旗。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宗利锋夫妻

03

二斤小麦换不来一瓶矿泉水

6月4日,第三场雨一直下,紧一阵儿慢一阵儿,麦地的低洼处又开始积水。全村两个小队一千亩地还有六百亩泡在水里。

“老天爷不让干活,没办法!”村民望天兴叹,只有烘干机还在开足马力运转。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乡里排在第二位的烘干设备,一次能烘干60吨

镇上有三台粮食烘干设备,大的每次能烘干90吨,最小的每次能烘干30吨,烘干时长8-10小时,每天连续工作,最多能烘干240吨,正常年份也就是一百多亩地的产量。建成三年左右,前两年天气顺利,用的少。今年派上了大用场,日夜不停运转,仍然显得捉襟见肘。

风调雨顺的年景,大家都会尽量等到麦子熟透再收割,这样收的麦籽干,拉到自己家的院里或者村道、广场等一些开阔的地方,暴晒一两天就能颗粒归仓。 今年在雨肚里抢收的出芽湿麦,收回来后还是下雨,晾晒也成了难题,一不小心就会起热霉变。村民不得不用薄膜给麦堆搭起各种各样的晾篷,不时把手伸进去查看温度。即使如此,直勾勾的中雨还是让一些堆在低处的麦堆底部被水浸泡。72岁的新政和老伴儿则不辞劳苦把家里6亩多小麦全都吊到二楼空房内晾开。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老焦想趁雨停把粮食装起来,没想到刚装几袋又下雨了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晚上村民睡在晒在外面的麦堆上看粮食

虽是雨天,粮食收购点往来询价的农民并不少。往年的小麦基本是统一价格,稍微脏点湿点差别不大, 今年则是一粮一价。村民要先带上自己家小麦的样品到收购点,粮商根据不同的湿度和出芽率定。

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是1.15元(也就是农民常说的保护价),但前提是要达到三级质量标准。标准粮三级的容重750-770g/L(含750g/L),水分12.5%以内,杂质1%以内,不完善粒8%以内。 而今年驻马店地区小麦受降雨影响,大部分发芽,很少能达到三级标准。

最早收割下来的湿麦最低价格0.5元,收购商自己拉去烘干。好一点的0.7-0.8元,三天后基本价格在0.9元上下浮动,但是极少有能到1块钱的。考虑到这些小麦已经不能食用,而且还要赶回城里打工,大家还是想尽快出手。

虽然粮价跌了,但是附近部分面粉厂的面粉价格却从95元/袋涨到了115元/袋,且只收陈麦换面,拒收新麦。没有陈麦的农户,也只能选择购买面粉。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在收购点等着卖粮的村民

“原来一斤小麦换不来一瓶矿泉水,今年二斤也换不来了。”村支书算了一笔细账,“按一亩地算,麦种35斤,普通麦种3块/斤,优良品种5块/斤,拌种10块,犁地80块,耩地30块,复合肥1袋,去年化肥突然暴涨,原来复合肥120每袋,去年涨到180,尿素140一袋,需要20-30斤,农药要打三次,最少50块,补充叶面喷施肥25,割麦根据不同情况60-100块,105+80+30+180+50+50+60+25+10=590,一亩地成本就得这么多。好收成一亩地1000-1300斤,今年小麦倒伏出芽亩产大概700-1000斤,按照今年的粮食价和收成,每亩地800 X 0.9=720元,720-590=130元/亩。 这就是农民从去年十月到今年六月8个月每亩地的收入,劳动力还不计算在内。”

话虽如此,但是谁也舍不得把家里的田地撂荒,无论赚与赔,一到季节就巴巴地往家赶。

04

农民和农民工

村里种地的多数是像老焦一样六七十岁的留守老人。过了60岁,每个月国家给他们发放115元养老金,在外面打工的子女,逢年过节也会给老人一些补贴,数目根据各自能力有多有少。今年收麦,老焦的女儿也给他寄了2000块钱,说是给他的“受灾专项补贴“。

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只要还能动弹,老人都要种地。“收一斤是一斤,手里多少有点活便钱,孩儿们在外打工挣点钱也难呐。”

一个六十多岁的奶奶自己种了一亩多小麦,倒伏出芽还找不到收割机,“真想把那块麦烧了省事儿。”可是村委的防火宣传与一天三顿饭同步,她也只能嘴上说说解气。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老人自己种了一亩多小麦,是一年的口粮,看天色不好就赶紧盖上薄膜

陈强是为数不多留在村里的80后,为了照顾父母和孩子,十年前就从工厂流水线回到村里养牛。六年前他买了一台收割机,主要在本村和附近收割,方便收麦秸做牛饲料。今年陈强也为抢收出了大力,通宵达旦给大家割麦,到第三场雨落下,他自己家7亩地还有4亩没割。“一进地就得把一整块割完,谁家的也不能落下, 都是一个村的,你不能光想着自己的几亩地。”

46岁的志国在南昌建筑工地扎钢筋,因为活不多,五月中旬,他花103块钱买了一张硬座车票,坐了23个小时返回驻马店等待小麦收割。对农民工来说,舒不舒服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省钱。“卧铺贵一百多,那不得一百多斤小麦吗!”志国笑着说。他今年总共种了16亩地。“年龄大了,慢慢就不好找活了,种地虽说不赚钱,起码能有口饭吃。”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天气晴好,村民清理地里的麦秸,准备种玉米

丰朝种了将近四十亩地,其中一部分是村里常年不回家的亲戚朋友的地。五十多岁的他平时在北京打工,麦忙秋收才回来,去年麦收疫情正紧,回家就得隔离,他不得不拜托村支书带着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帮忙收储。

今年五月下旬丰朝提前返乡,准备收小麦。和他一起回村的还有坐着轮椅的母亲,老人79岁了,之前一个人在家生活,这半年身体不好,几个子女都在北京打工,只好把她接到身边照顾。老人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总想家,吃不下饭,一个月瘦了十几斤。这次丰朝和妹妹回家收麦,就推着轮椅把老人一起带回家看看,麦收结束再一起返京。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坐着轮椅的母亲和丰朝一起回家

国道边一个粮食收购点的老板也承包了300亩地,还建了一台粮食烘干机,第三场雨下来时,他还有200亩小麦没割,烘干机也只能烘干收购的小麦。他捂着口罩哑着嗓子,最近村里新冠二阳正在流行,很多村民再次感染,他也说不清楚自己嗓子哑到底是着急还是二阳引起的。

05

大收

6月5日,多云,收割机无法进地。看天气预报,接下去是连续一周多的晴天。村民们纷纷到地里查看自家的小麦,无论什么品种绝大部分都已出芽,倒伏的出芽更严重,有的成片看起来绿意萌动,有的虽然表面看不出,但是抓起来看上绿下白,根芽齐整。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三场雨过后,倒伏的小麦有的已经长了这么高的麦苗

“这也不用割不用种了,直接等着收二茬小麦吧。”村民们互相打趣。如同千百年来的态度一样,他们有着基于现实的乐观主义。

部分农户买了农业保险,每亩地10元,以村集体的形式统一购买。村民主动给保险公司打电话询问,很快得到回复,当天下午,每亩地先期赔付25元已经到村民账户。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6月6日晴好,地皮勉强能承重。上午八点,宗利锋和陈强的收割机下地开镰,之后又有一收割机加入。村民开着拖拉机,排队等在地头接粮食。田间,收割机喷出黑色的麦糠, 若在往年会觉得污染严重,当下却感到苦涩的亲切。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终于轮到收割老焦家倒伏的小麦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村民把倒伏的小麦扶起来通风,否则没有收割机愿意割

当天晚上十二点,村民的大块小麦基本收割完毕。

原本一周就能结束的收割和播种因为缠绵的雨水迁延了半个月,如今总算结束了。热点散去,生活还得继续,地头上的乡民们也将留下衰老的父母和村庄,再次奔向全国各地挣取一份更好生活的可能。

为了拯救泡在雨里的河南小麦,他们在国道边拦“救命车”

(来源:腾讯新闻)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4 13: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象预警,抓住降雨间隙时间,精准调度农机特别是履带式收割机,发挥应急作业服务队作用,昼夜不停争分夺秒抢晴收割,确保能收快收。要用足用好各类主体的烘干设施,指导推广分段式烘干措施
2023-06-06 07:37:00
“五良一减”力促小麦颗粒归仓
...有便捷的机械化操作,200多亩小麦到收获时,“服务队的收割机和运粮车直接开到地里,一天半就能全部收割完。”今年,原阳全县共种植101万亩小麦,预计6月初进行收割作业,在收割的
2024-06-01 06:15:00
沃尔沃汽车“AED道路使者联盟”首批行动火热开展
...尔沃汽车资助的专业AED设备,让他们的爱车成为“移动的救命车”,守护心脏骤停者的“黄金四分钟”。沃尔沃AED道路使者联盟-成都站一次善举,拯救的是一个人的生命,挽救的是一个家
2024-03-04 16:59:00
麦客走四省,追着麦熟跑(一线调研·三夏进行时特别报道)
...:6月6日晚,蔡华在维修农机。图③:6月8日,蔡华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图④:6月12日下午,载着蔡华收割机的半挂车即将启程。图②③④均为程思豪摄(人民视觉)广袤田野,金穗飘香
2024-06-24 06:23:00
点赞这位来自鲁山的农机手
...齐街镇东街村人。每到麦收季节,田间地头总会出现争抢收割机和农机手的事情。去年,我遇到这样一位农机手,麦田多少由群众说了算,收割费用让群众随意给,甚至还帮助古稀老人、残疾人和军
2023-06-08 03:16:00
河南一面粉厂贴通知“今年新麦一律拒收”,专家:小麦发芽降低品质
...,示范区的小麦种植面积有6000多亩,前三天用了7台大型收割机,6月2日9台大型收割机、11台小型收割机同时作业,经过持续4天的抢收,截至当晚7点多,只有约700亩小麦尚未收
2023-06-06 07:33:00
河南小麦怎么了?
...而部分地区的小麦却长了芽发了霉。近日,有关“数百台收割机被困南阳高速”的信息在网上热传,并引发了诸多网友关注。据消息反映,由于收割机超高超宽,导致不能按时下高速去收麦,以至于
2023-06-01 08:58:00
河南新乡小麦种子田里收割机开足马力作业
...天,在河南新乡延津县石婆固镇里士村的小麦种子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开足马力作业。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建明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崔建明:我们村是6700亩地,今年的亩产还在一千四五
2023-06-10 00:22:00
“中原粮仓”小麦陷“抢收之困” 2亿元烘干资金能否让“出芽小麦”颗粒归仓
...午的晴天日晒后基本晒干,正在等待农机调度,“等弄到收割机就马上收。”与此同时,当地小麦粮商、小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教授小麦种植知识的农民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南阳当地不少小麦
2023-05-31 13:2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花样茅箭·如诗生活——2025十堰市中秋诗月雅集” 温情上演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欣 喻波)10月6日晚,“花样茅箭·如诗生活——2025十堰市中秋诗月雅集”在十堰文化广场主会场温情启幕
2025-10-06 21:49:00
重磅福利!天柱山对合肥等三地市民推出“终身免费游”
大皖新闻讯 10月6日,天柱山景区天气格外晴好,巍峨的天柱峰更显雄奇壮丽。尽管国庆、中秋八天长假已悄然过半,天柱山景区内还是人头攒动
2025-10-06 18:54:00
太阳下与游客互动,滕王阁景区一保安火了 本人回应:还在读书,假期兼职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景区的保安公关能力有多强?“我知道大家都在晒太阳,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但是上面已经人挤人了,没有办法
2025-10-06 20:40:00
三个路段合肥方向的车都是缓行!淮南西高速入口临时关闭
大皖新闻讯 10月6日下午4时许,大皖新闻记者从淮南交警部门了解到,因受“大流量”影响,淮南西高速公路入口临时关闭,请广大驾驶人选择其他路线绕行或调整出行时间
2025-10-06 18:17:00
河北日报纵览新闻作品“看!洋学生在杂技老家解锁新技能”入选中国记协“我的代表作”
10月6日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我的代表作”栏目第七十七期入选名单揭晓河北日报纵览新闻创作的《看!洋学生在杂技老家解锁新技能》成功入选作品探访外国留学生在河北吴桥学习中国传统杂技技
2025-10-06 17:36:00
这些发生在假期的“细节”太暖心……
“转弯没注意,一下开进路面深沟时真的慌了,没想到交警和附近派出所的民警火速赶来!”“住店时老板帮我们规划的路线,比导航还精准
2025-10-06 17:08:00
安徽货车司机宋亚飞向千里之外发出“生命种子专递”
大皖新闻讯 “能救一个人,这趟‘活儿’比跑再多运输都有意义!”躺在床上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宋亚飞向工作人员说道。近日,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种子专递”在安徽省亳州市完成
2025-10-06 14:14:00
“月是故乡明——2025海峡两岸(漳州)中秋晚会”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10月5日(农历八月十四)晚,“月是故乡明——2025海峡两岸(漳州)中秋晚会”
2025-10-06 12:40:00
固安县图书馆:8项“双节”特色活动赋能文化新场景
河北新闻网讯(陈放、姚君楠)金秋“双节”至,书香满固安。10月1日起,固安县图书馆以“家国同欢·美德共传”为核心主线,拉开8项特色文化与健康活动帷幕
2025-10-06 10:12:00
秋染太舞小镇
10月5日,游客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小镇游玩。国庆假期秋意渐浓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小镇层林尽染层层叠叠的树木染上五彩斑斓的色彩漫山遍野的白桦林与枫叶染就了层次分明的金黄与绯红如画的秋色吸引来众多游客打卡游玩10月5日
2025-10-06 07:50: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陈宝云)10月2日上午,北京游客王珊在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外,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最新上线的AI数字人导览
2025-10-05 08:26:00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访谈|中国杂技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典范
中国杂技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典范——访美国评委皮特·杜宾斯基近日,本届杂技节美国评委皮特·杜宾斯基在接受记者采访。 刘子恒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艺术节之一
2025-10-05 08:33:00
“快来韭菜坪,一起吹吹风”
纵情韭菜坪,撒野二台坡。海拔2300米的草原上,那条被网友称为“大地波浪”的13公里公路——车辆驶过连续起伏的坡道,时而冲上“浪尖”
2025-10-05 16:43:00
国庆假期第五天,景德镇“鸡排大道”人气超高
大皖新闻讯 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走红后,引发全网关注,每天被各类镜头“围观”。9月30日深夜,大皖新闻记者赶赴景德镇
2025-10-05 16:50:00
进入国庆中秋长假,太原文旅绽放异彩,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体验,全市旅游市场人气非常火爆。1日至3日,晋祠、北齐壁画博物馆
2025-10-05 18: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