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一事无成的他被称为贤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5 10:00:00 来源:戏说三国

用今天的职场作类比会更直观:假设咱们身在一个刚从大动荡中平稳下来、正步入正轨的企业,某天迎来了新一任职业经理人。你是希望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加折腾,还是更愿意他继续稳定局面、带领众人和气生财?

相信正常人都会选择第二种;而这也是曹参担任宰相时的定位。

在不同时期,同一个组织面临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完全相同,对于体系内的人员要求也随之变化。一个优秀的从业者,总能与时俱进、找清楚自己的定位,并且在岗位上最大化展现自己的价值。在《史记》中,曹参之所以能与萧何、张良、陈平、周勃共同跻身世家之列,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能力。

秦末大起义爆发前,曹参和萧何一样,都是沛县的公务人员。他的职务是狱掾,通俗点理解就是管监狱的。这一职务看似不起眼,但在那个时期连续出了好几位大人物:除了曹参,还有后来被项羽封为塞王的司马欣。

在当时,曹参的职务比刘邦高,名声也不小:“居县为豪吏矣”,是沛县有头有脸的著名官员,可见在他这一岗位上表现得很不错。

刘邦带领沛县老乡们起事后,当时各路诸侯的主要任务就是推翻秦朝统治、在乱世中谋求生存发展,此时急需的人才主要有两种:运筹帷幄的谋臣、征战沙场的将领。监狱管理人员出身的曹参,很快找准定位、及时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一位威名赫赫的将领:

在进入关中之前,曹参跟随刘邦四处征战,爵位经历了中涓、七大夫、五大夫、建成君,杀进关中后,被封为建成侯,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位居列侯,履历让人佩服。

楚汉相争期间,曹参被封将军,担纲主力参与平定三秦;公元前205年起,他跟随韩信征伐魏、赵、齐等地,击败龙且率领的楚军,同时还消灭了原齐国王室的多名田氏勋贵。垓下之战期间,他留守齐地,“平齐未服者”。

公元前201年,刘邦重新分封列侯。曹参的战功被整理如下:“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因此,群臣都认为他的功劳应名列第一。但出于制衡军功集团的考虑,刘邦把留守关中负责政务的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则排第二,被封平阳侯、食邑1万多户。

总而言之,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身经百战的曹参逐渐成长为沛县元老中的头号将领;更重要的是,在韩信独领一军后,曹参几乎一直如影随形,成功的帮助刘邦把这支军队牢牢掌控在手中,这就是刘邦能够多次畅通无阻进入韩信军营夺取兵权的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曹参并不是碌碌无为的庸才,而是学习能力极强的宝贵人才。

而在治天下的阶段到来后,刘邦团队的主要任务随之变化。当时西汉王朝对内面临着两大任务: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正常发展,平衡皇权与相权、维持政权稳定。而曹参作为核心元老,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但他的对策很简单,总结起来只有两个词:清静无为、萧规曹随。

在史学界看来,直到汉武帝即位时,西汉王朝一直采取的是无为而治的方针,而根据史料记载来看,首个明确运用这一治国哲学就是曹参。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曹参在齐地采取清静无为之术,好像是事出偶然。

起初,曹参担任齐国的相国,辅佐刘邦的长子刘肥,但他俩都没什么治国理政的经验。鉴于齐地向来是儒学的热土,于是曹参“尽召长老诸生”,召集了一百多位齐地儒生,向他们请教治国方略。

但很遗憾,那时的儒生们擅长的事打嘴炮,对于怎么治国也没什么主意,他们众说纷纭、意见形形色色,曹参差点被他们搅晕了脑袋:“参未知所定”。

正在头疼时,有人说胶西盖公有治国大才,于是曹参花大价钱请来这位高人。对方认为“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从此曹参决定采用道家的黄老之术治理齐国,并且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但实际上,这一选择背后有着现实的考虑。

从《史记·吕太后本纪》我们可以发现,在曹参担任齐相的同年,齐王刘肥入朝时,差点被吕后用毒酒毒死;其后他听从内史的建议,以“为鲁元公主提供汤沐邑”为名,把辖区内的城阳郡献给朝廷,这才安然返回了齐地。

但这并不代表着刘肥从此就高枕无忧了。首先,他是刘邦的长子,但不是吕后所生,理论上仍会威胁汉惠帝的帝位;其次,他的封地齐国向来以“有钱”闻名,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富甲天下。两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想要吕后彻底放松对齐地的警惕谈何容易。

如果刘肥遭殃,作为齐相、功臣的曹参,自然也没有好果子吃。因此,当时听了那些儒生的话后他看似“未知所定”,实际上应该是不满意才对,儒家的治国理念带有积极入世的色彩,显然会刺激到吕后;只有采用清静无为之策,才能维持中央与藩国的关系、保住曹参本人的地位和性命。

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原本征战沙场的军事家曹参,摇身一变成了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政治家;终其一生,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处理君臣关系,他都遵循了这一理念。

萧何死后,曹参入朝接班,也开始了自己韬光养晦、明哲保身的全新阶段。他的主要思路就是我们熟知的“萧规曹随”。

对于怎么处理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当初的萧何树立了正确的榜样,并且因此得到了吕后的认可。那么,曹参的最好办法,就是延续萧何的所有做法,“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首先,古往今来所有政治家/领导最反感的,莫过于被人认为自己无能、只会捡前任的现成;于是,为了凸显自己的存在感,几乎都会“新官上任三把火”,既展现能力、又能扶植嫡系;而曹参一反常态,丝毫不忌讳沿用曾经的对手萧何的所有政策,给人造成一种自己没有野心、能力平庸的印象;

其次,作为军功集团的头儿,曹参用碌碌无为、照搬旧政向吕后等人表明,自己这些老伙计并没有扩大利益、改变权利分配的图谋,而是坚决围绕在以吕后、惠帝为首的皇室周围,为实现汉朝廷事业的蒸蒸日上而共同努力。

因此,当汉惠帝埋怨曹参不干活、试图通过曹窋(曹参之子)表达不满时,曹参会痛打儿子200大板;面对汉惠帝的进一步追问,曹参甚至搬出了刘邦和萧何,以惠帝和自己不如这两位前辈为由,成功掐断了对方破坏现有稳定格局的苗头。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既是西汉初年的客观需要,也是曹参等功勋集团明哲保身的聪明选择。在这个过程中,皇权与以相权为代表的的“臣权”达成了暂时的平衡共存,百姓也得到了难得的恢复机会。

因此,虽然曹参在相位上“混”了三年、天天喝酒,但在他死后,民间对他的歌颂不绝于耳:“萧何为法,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不瞎折腾,不搏出位,这样的政治家\领导者,古往今来都很难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5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曹参整日饮酒作乐,为什么还会被称为贤相
...中走向强盛。曹参也因此得到了百姓的认可,被世人称为贤相。
2023-08-07 21:52:00
史上最“懒”宰相:只顾喝酒吃肉不理政事
提到我国历史上的贤相,大家较为熟知的大概就是汉代的萧何、唐代的魏征……他们为国为民的胸怀,敢于直谏的个性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以为所有的宰相都如他们那样,一副正襟危坐的严肃样
2023-01-24 23:18:00
曹参从囚犯到上将军,再到宰相的传奇人生
...智退朝纷,让君王明白无为之道,惠帝感念曹参苦心,尊他为贤相。曹参退隐保全性命,又能推波助澜,惠帝自感益彰,遂尊他为忠正之臣。曹参喝酒作乐,退隐朝纷。他避祸保命,又能引导君王明
2024-01-09 02:50:00
萧何和曹参,沛县这对顶级人才的较量和合作
...庙六十四将之一,他文韬武略,也是千年史上有名的大汉贤相。萧何和曹参这一对旧友,作为汉高祖刘邦的肱股之臣,都是从现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走出的顶级人才,俩人可谓是半生较量归途同。刘
2024-08-01 15:29:00
历史上曹参都有哪些作为
...过程中,曹参真可谓是一位冲锋陷阵的猛将。治国安邦的贤相天下平定了,需要治理天下,曹参一样做得不错,可以称得上一位治国安邦的贤相。曹参初次为相是在齐国,刘邦封长子刘肥为齐王,齐
2023-06-15 15:20:00
...,并能够根据现实情况来寻求治理之方,又能够继续坚持萧何留下的利国利民的政策。在曹参的治理下,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使得汉朝得以快速繁荣起来。曹参还通过巧妙的语言与劝東方式
2024-02-18 21:10:00
曹参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追随沛公曹参早年时担任秦朝沛县的狱吏掾,与主吏掾萧何关系良好,都是沛县很有权势的人物。秦末天下大乱,曹参跟随沛公刘邦反秦,担任中涓。曹参率军攻克薛县、胡陵等地,屡败秦军,因
2023-06-04 14:11:00
此丞相在位期间吃肉喝酒毫无作为,却受到天下人称颂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出现了很多千古贤相,比如相杰之首管仲,功冠群臣萧何,鞠躬尽瘁诸葛亮,一策定乾坤房玄龄等等。他们一生充满智慧,要么帮助帝王辅助帝业,要么一心为民为国,从
2023-04-18 10:56:00
终日饮酒的曹参为何被誉为贤相
...打。就是这样一位终日饮酒不治事的相国,后来还被誉为贤相?原因何在?这位相国的名字叫曹参,他的名字不为大众所熟悉,但有一个跟他相关的成语,却为大众所熟悉。早在汉高祖刘邦沛县举事
2023-05-28 20: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