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浅谈西周的“分封制”,为何会让后人争论不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4 13:05:00 来源:戏说三国

当历史行进到距今约3000年的时候,周武王打败了商朝的帝辛,成功地建立了周在华夏的主宰地位。在思考如何治理这个国家的时候,周的统治者们选择了一个令后人争论不休的制度-分封制。

浅谈西周的“分封制”,为何会让后人争论不休?

西周的爵位按顺序是公、侯、伯、子、男。矩伯的爵位是“伯”,算起来还是个相当有分量的贵族。

周武王听从了谋臣“周公旦”的意见,选择“以殷治殷”,将商朝都城“安阳”分封给了纣王之子“武庚”。

夏商两朝在严格意义上称不上国家,只能算是邦联。夏、商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成为各部落的共主,在部落联盟中居核心地位。各部落虽然听命于夏、商,但是他们世袭统治,处于半独立状态。经过数百年实力的集聚,各部落实力此消彼涨,作为藩属的商、周推翻了盟主,取得共主地位。

周王室衰弱的原因大概有几个意见,第一就是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事件,其前后的所做作为严重削弱了诸侯国对其的尊重,日积月累王室无权无钱,最后被迫东迁,才有了所谓的东周,王室为避犬戎而“被迫”迁都之时,也就意味着周天子及其所辖诸侯国开始分裂,不能共同抗击外敌侵略了;第二就是因为东迁之后,周平王为了感激,将大周根本歧丰数千里地方赏赐给了秦襄王赢开,虎狼之秦开始膨胀,其他诸侯纷纷效仿。

这些由部落升级为方国的国家,并不是由分封而来,而是本就存在,只不过与中央王朝形成经济上的贡赋关系,军事上的同盟关系,但是在自己的国家内,这些方国首领还是享受一切特权,并且王朝很少能干涉内政

浅谈西周的“分封制”,为何会让后人争论不休?

至于那些被分封下去的对象,我们都知道,基本上就是皇室的宗亲,或者是有名的功臣,再者就是一些古代的先贤后代。有的还会把前朝的血脉也给分封,这一点是非常体现人性关怀的,就像他们虽然灭了商朝,但是还把商朝的皇族血脉保留,根本就不会害怕他们起兵造反。还会有一些边缘的部落,也会给予他们封地。

不过在春秋战国诸侯乱战前,西周也是发生过诸侯叛乱的,而且就在周武王死后不久。武王虽取得了天下,却只当了三年天下共主就死了,继位的周成王年纪尚幼,无法处理政务,就有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但这引起了“三监”的不满,毕竟大家都是武王的弟弟,凭什么你能摄政我不能。于是武夷就趁机拉拢他们并联合其他东方诸侯反叛周朝,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立刻率领“六师”前去平叛,结果并不意外,周公旦诛杀了武庚、管叔,放了蔡叔,贬霍叔为庶民,最终平定了三监之乱。此一战让周公旦看到了分封制的不足,随后他就将商朝遗民进行分割,周公旦的鲁国分商民六族,武王弟弟康叔封的卫国分商民七族,周成王的周国分商民十族,剩下的为宋国,此举稳定了周朝的统治,使得西周延续了两百多年。

其次,西周王室和诸侯之间是由宗法建立起来的控制关系。诸侯是因为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再加上早期西周王室实力强大。才保有对西周的王室忠诚的义务和对其他诸侯国兼并欲望的克制。西周第四任天子周昭王时,鲁侯之弟姬沸杀死兄长鲁幽公姬宰夺取侯位,这个与宗法制创立者周公有密切关系的国家发生了严重破坏宗法制的事情,周昭王居然毫无表示,而且,周昭王本人还在伐楚是兵败身死。这就导致了宗法制的破坏和周天子的微信下降。于是,逐步演变成各国不断兼并,最后形成了大诸侯国已经不再听命于周天子了。

浅谈西周的“分封制”,为何会让后人争论不休?

其实总得来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共同特点就是非常重视血缘,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实行的基础,而前者也是后者特点的一个具体体现方式,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就是都是就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两种制度之间的等级也大多是依靠血缘来划分的,再具体一点来说就是这两种制度之下产生的等级关系,既是一种血缘之下的亲属关系,但是同时也是非常森严的一种上下属的关系,这种关系虽然说离不开血缘,但也是无法超越和忽视的。所以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大致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维护新生成的政治制度。

周朝礼乐崩坏的实质是贵族秩序的坍塌,这种分封体系出现动荡和瓦解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随着铁器、牛耕和竹简技术的普及,各个诸侯国内部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终刺激了列国纷纷变法图强,并由此诞生了新的社会秩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4 15: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的唐到底有什么样的深意
...轻重。然而关于古“唐国”的具体位置,史学文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主要说法有六种:一说在晋阳,《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晋阳,故称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二说在鄂,《史记·
2023-04-28 11:59:00
周公旦在辅佐成王的七年间有没有称王?
...来。春秋时期的孔子就对周公所创立的礼乐相当推崇。在后人必读的四书中,《周礼》就是其中的一部经典。周礼贯穿在每个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当中,使得周人从鬼神转向自身。礼乐制度在音
2023-01-28 13:28:00
周公一生有何贡献
...曾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样的话。后人因此假借周公之名,写下了《周公解梦》这样的书。实际上,孔子说“梦见周公”,是表明他在精神上和周公的相通性,表明自己的学说
2023-05-31 16:24:00
中国的称谓始于西周?周人何以史诗级逆袭?
...述,也有人认为,周对商的承袭大于革命。两种观点至今争论不休。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西周史学者李峰认为,如果一定要说周代的创举,应该是西周的行政体制。西周的官僚制可以按照行政理
2023-06-09 08:49:00
从社会背景、具体实践等方面,浅析周公对周朝制度改革与发展
...化遗产是周朝的瑰宝,应该得到珍视和保护,成为传承给后人的重要财富。四、周公的具体实践周公的改革思想不仅是空洞的理论,他还通过实际行动来落实自己的改革思想。具体来说,他采取了以
2023-05-12 08:19:00
历史上大周才建立两年,为何周武王姬发就忧郁而终?
...如焦、祝、蓟、陈、杞这五个国家?,就是?古代?帝王的?后人?,周武王?扶持?他们?成为?诸侯?,第一是?想?传播?一种?仁政?的?形象?
2024-02-19 19:54:00
周武王册封地位最高的诸侯,不是姜子牙也不是周公旦
...当场认作太师,几乎可以算是军事手段第一人,也经常被后人看作是兵家鼻祖。此人跟随姬昌的时候,地位就已经是非常高了,而后姬昌病故,周公又继续辅佐其子姬发,姬发对于这个当年父亲的太
2023-06-07 17:53:00
百姓因感念召公的功绩,创造出一句成语是什么
...都各得其所,因此深受爱戴。他曾在一棵棠梨树下办公,后人为纪念他,舍不得砍伐此树,《诗经·甘棠》中曾称颂此事。周成王死后,姬奭辅佐周康王,开创“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之治”,
2024-07-15 14:54:00
历史上商纣王帝辛是否邪恶,周武王是否正义呢
...武王是否正义按照儒家史书来判断早有定论,至今为止都争论不休,我们只说事实。商朝是中国奴隶制社会最为鼎盛的朝代,社会秩序稳定,文化、文明发达,国家基本没有受到大的入侵,经过几百
2024-06-03 14: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