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蒙联手:对匈奴甲字形墓葬早期形态进行探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20 16:33: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河南考古力量再出国门,中蒙联手探秘世界最大匈奴贵族墓群。12月20日,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在洛阳举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周立刚汇报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蒙古国立大学乌兰巴托分校考古学系在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开展联合考古工作的成果。

中蒙联手:对匈奴甲字形墓葬早期形态进行探索

据周立刚介绍,本年度发掘了1座小型甲字形墓葬和3座圆形墓葬。小型甲字形墓葬中出土了盘口壶、三足盘等汉式青铜器,与以往同类型墓葬在随葬内容上差别明显。

中蒙联手:对匈奴甲字形墓葬早期形态进行探索

匈奴甲字形墓葬早期形态探索

本年度发掘的3座小型墓葬地表均为扁平石块砌成的多道石圈,与以往所见石堆结构有着明显区别;棺木周围的积炭特征也十分罕见。

其中M225在圆形石圈东北部有明显的石砌墓道结构,附近另一座墓葬也具有类似特征。测年结果表明,这类墓葬是该墓地上年代最早的遗存,因此应该是甲字形积石墓的早期形态,反映了匈奴贵族墓葬从圆形到甲字形的变化轨迹。尤其是其特殊的墓道结构以及积炭特征对于研究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早期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中蒙联手:对匈奴甲字形墓葬早期形态进行探索

作为匈奴贵族墓葬的典型形态之一,在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发现的甲字形积石墓葬一直受到学界关注。这类墓葬在地表之下为长方形或者方形墓坑,坑底多重棺椁为葬具,坑南部有斜坡墓道;地表之上用石块砌出墓室和墓道的轮廓,高出地面几十厘米到数米不等,轮廓内部填充沙石。墓葬的长度最小者不到10米,最大者超过80米。蒙古学者称之为带墓道的方形墓,欧美学者称为台形墓,中国学者称为甲字形墓。

这类墓葬形态与北方草原上青铜时代墓葬差别很大,与中国汉代墓葬非常接近,因此学者认为这是北方草原上受到中国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墓葬形态。但是目前所发掘的几十座甲字形匈奴墓葬年代都晚于公元前1世纪,外部形态都比较规范,仅规模上(包括陪葬墓数量)存在明显差别,因此无法得知其在北方草原上出现的最早时间和最初形态。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M225、M227和M228等墓葬的发掘为探索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线索。

中蒙联手:对匈奴甲字形墓葬早期形态进行探索

圆形墓葬很可能是甲字形积石墓的早期形态

“结合这些墓葬的地表石特征,我们认为M225的这种石砌结构可能是从圆形积石墓到甲字形积石墓的过渡形态。这三座墓葬的墓室内还发现另一种特殊埋葬习俗,即在木棺的上下四周和墓坑之间填充木炭,最厚的部分接近0.5米。匈奴甲字形墓葬中,有部分墓葬的棺椁顶部发现有木炭层,但是在棺外和墓坑之间全部填充木炭的现象属于首次发现。”周立刚介绍说。

据了解,这些墓葬都遭到不同程度盗扰,随葬品仅剩下铜、铁箭镞和绿松石珠饰等,无法根据器物形态判断年代特征。M227棺外木炭样品的测年结果分别在公元前173年之前和公元前208年之前,一枚铜箭镞上所残留木质箭杆的测年结果为公元前233-97年。考虑到箭杆所用材料不大可能来自很古老的木头,其年代应当更接近墓葬年代。因此,该墓葬的年代可能不晚于公元前97年,要早于该墓地上以往所发掘墓葬的年代。

中蒙联手:对匈奴甲字形墓葬早期形态进行探索

结合墓葬的位置、地表形态特征和测年结果,河南考古工作者认为三座墓葬可能属于该墓地上年代最早的遗存之一,而M225呈现的这种带墓道的圆形墓葬形态,很可能是甲字形积石墓的早期形态。这些墓葬中的积炭习俗,也可能与中国战国到西汉时期部分墓葬的积炭习俗有关。这些材料为研究匈奴甲字形墓葬的起源、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新线索。

编辑:张龙(大)审核 :银新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0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韩城陶渠春秋“京”邑遗址 8座甲字形墓葬中最多的随葬了7辆车
...中均埋葬有数量不等整车马,最多的随葬7辆;在大中型墓葬中发现殉人现象的比例也很高。结合年代、葬俗和“京”字铭文等,初步判断陶渠遗址的性质为春秋早期的“京”邑,而非之前许多学者
2024-01-27 23:27:00
山东章丘发现西汉至清代墓葬168座 出土铜镜铁剑等千余件文物
...占压的需发掘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68座。时代以清代墓葬为主,汉代墓葬次之,另有少量唐代、宋元及明代墓葬;墓葬形制主要有土坑洞室墓、土坑竖穴墓、砖椁墓、
2024-08-07 12:19:00
神木店塔镇店塔村考古发现平面呈甲字形汉代积炭墓
...灯,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考古人员认为,两座高规格墓葬的发现,结合历史条件说明至少在汉武帝之后的一段时期里,此处周边应该有城的存在。村民平整宅基地时,暴露出少量木炭并发现玉璧
2025-07-19 16:12:00
匈奴的居住饮食、养老丧葬有何不同
...惯。辽宁省西岔沟曾发现属于西汉文景至昭宣时期的匈奴墓葬,随葬品中就有石磨盘、杵形器等加工谷物的工具。北匈奴的墓葬中经常发现有公元前七至三世纪的石臼,与在我国北部地区出土的同种
2023-10-14 19:55:00
...,1983年至1985年,考古工作人员在这里发掘清理27座匈奴墓葬,出土随葬品1500余件。这些墓葬多为土坑墓,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比较固定,多朝向北方,骨架大多足高头低,有
2024-01-10 09:45:00
陕西富平发现西周时期采邑性聚落遗址 已探明墓葬和车马坑超3千座
...、制陶、制骨相关的手工作坊遗物;墓地已探明西周时期墓葬和车马坑超过3千座,其中最高级别的“甲”字形大墓9座,已发掘揭露墓葬70余座、车马坑5座,应是一处以姬姓周人族群为主体的
2025-01-07 17:25:00
考古2022︱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都市大遗址有序进行,墓葬手工业推陈出新
...各大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与管理运营之中。以下按都市、墓葬、手工业、佛教四个方面对2022年度各类遗迹主要发现情况分别进行概述。 都市遗迹继续以宫城内建筑布局探索为学术目的,汉
2023-08-28 14:05:00
秦陵陵西墓葬发现羊车 陕西公布多项重大考古成果
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蒋文孝透露,在对该墓陪葬车马坑进行发掘时,发现了羊车实物,这在中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 成语“羊车望幸”,讲的是西晋
2023-10-26 15:06:00
他的墓葬价值赶超秦始皇,被称为“中国金字塔”
...大的,秦国用70万囚犯修建了40年才修建完成。但是说起墓葬本身的价值,其实中国古代还有一位帝王陵墓能比得上他,这就是汉武帝的“茂陵”。汉武帝即位的时候是汉朝的盛世,当时国富民
2022-12-22 15: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