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举手之劳人人参与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1-02 08: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举手之劳人人参与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2023年厦门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举手之劳人人参与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举手之劳人人参与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举手之劳人人参与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举手之劳人人参与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举手之劳人人参与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举手之劳人人参与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本版文/本报记者 柯笛

通讯员 林时蔚

本版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新年钟声敲响,时间翻过新的一页。

驻足2024年的路口,回望2023年的轨迹:一路走来,垃圾分类和厦门市民的美好生活紧密相连。

感应器捕捉到垃圾的存在,投放口箱门自动打开,垃圾袋往里一扔,箱门再缓缓自动闭合,智能环保垃圾箱让居民实现无接触投放,更加洁净卫生。

跨过大海,驶过长街,越过小巷,垃圾收运车在拔地而起的住宅与写字楼之间穿行,一站一停,决不容忍超过30分钟的等待。前进、转弯、倒车、托举、放下,在收运员一气呵成的动作里,是日日夜夜重复的熟练。不经意间,沿线点位的生活垃圾被悄然带走。

收拢垃圾桶,推到马路边,在晨光熹微时,暮色沉沉间,那人那桶,定格在街头。直到不同颜色的垃圾收运车按时而至,带走它们:当绿色桶和绿色车相接,看,易腐有机的厨余垃圾,将被带进厨余垃圾处理厂,实现垃圾到资源的转变。

一个绿色、环保的城市,带给人们轻盈、健康的生活。

好习惯新时尚蔚然成风

好习惯蔚然成风,新时尚全面流行。一袋又一袋垃圾,从居民楼到投放点,从垃圾桶到收运车,从接驳点到处理厂,从厨房餐桌到发酵堆肥,从一次性塑料盒到再生制品……当我们看到厦门形成居民主动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文明向更广更深的地方辐射,垃圾分类深深影响我们的生活。

时间的齿轮总是以自己的步调滚滚向前。

这一年,我们力行“餐桌光盘”行动,购买包装简洁的节礼,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垃圾“变废为宝”也在悄然升级,在翔安区庄家宝农村合作社,尾菜被制成农家自用肥料,由厨余垃圾演变而来的商品有机肥也将很快面世。

这一年,垃圾分类持续走进街道、社区、小区、校园,一双双小手牵起大手,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宣传教育。抖音、电梯、朋友圈广告,明星推广代言……垃圾分类宣传形式丰富;组织网络达人参观处理基地、主题夏令营及征文比赛等各色活动纷纷举办,也让垃圾分类宣传如影随形、入脑入心。

这一年,我们把低值可回收物从其他垃圾中精准“抢救”出来,蓝色的可回收物桶越来越多,在一条条大街小巷里,也频繁见到蓝色可回收物收运车的身影。厦门成功打造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减量化、资源化水平不断提升。

好经验好做法传得更远

这一年,厦门广交好友,架起贯穿南北的文明之桥,建立全国垃圾分类交流学习网络,“1+1”交流互鉴成效显著。哈尔滨、深圳、泉州等省内外多地市与厦门“双向奔赴”,面对面学习垃圾分类“厦门经验”;厦门市垃圾分类学院也扩大培训范围,北京、湖南、青海等多省市学员来厦现场观摩交流;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市各街镇分类工作,并派专人驻点同安区、海沧区……文明的种子扎根厦门、开花结果,将“营养”输送至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让垃圾分类的好经验、好做法传得更远。

这一年,在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情况通报中,厦门持续领跑全国;厦门5座垃圾分类宣教基地被列入“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3位垃圾分类从业者被列入“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达人”;国家发改委将厦门海漂垃圾治理“四化”机制列入“地方塑料污染治理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被列入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和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三届会议(INC-3)重要案例,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从垃圾分类的那一刻起,每个人的一小步,共同走出厦门的一大步。

数据

●2023年,全市餐厨垃圾收运量增长16.1%,厨余垃圾减少2.69%,其他垃圾减少6.53%,垃圾回收利用率超50%,资源化利用率87%。

●生活垃圾增长率由2017年的7.17%下降至2023年的0.4%,生活垃圾减量成效显著,垃圾处理费用也逐渐降低。

●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建成4473个垃圾投放点,2054座垃圾屋,963条直运线路顺利运转,对近万个接驳点进行错峰直运。

●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日焚烧能力5450吨,厨余垃圾(含餐厨)日处理能力2000吨,低值可回收物日回收量已纳入日常考评并稳定在每日50吨以上。

●针对垃圾分类相关违法行为,2023年,全市共开具垃圾分类相关执法文书214858份,实施行政处罚案件39773件,累计罚款2725679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2 0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海沧区:展山海新颜 享宜居城区
...查覆盖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均达到100%。关键词生态宜居市容环境持续美化 提升人民幸福感白色沙滩在脚下延展,红树林随着微风摇曳,在水面上晕开层层涟漪……走在鳌冠海域岸线上,
2024-06-04 07:55:00
强化执法与共治 提升兖州城市品质
...工作部署,形成共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守牢城市安全防线,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区执法局以“政治”为统领、以“大局”为责任,坚持强基固本,
2025-05-13 13:22:00
厦门生活垃圾分类问卷调查今日启动 邀请市民积极参与
...垃圾分类工作,将继续精进施策、力促创新,为筑就清新宜居的生态文明之城添砖加瓦。日常开展志愿活动 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每到周末,湖里区仙岳公园成了泡茶聊天的好地方,垃圾分类志愿者也
2024-12-09 08:46:00
...了解,近年来,福建省住建部门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该省宜居环境建设、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品质提升重要内容,积极申报和建设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示范城市,示范引领、探索实践,
2023-05-10 16:04:00
厦门打造水清景美宜居家园 全市386个社区争创绿色社区
...板典型项目。据悉,瑞景社区以可持续绿色发展为理念,宜居环境和绿色文明建设为前提,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社区。厦门市自创建绿色社区以来,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响应及支持。厦门市
2022-12-22 18:30:00
北桥街道盛北社区:疏通“毛细血管”,改善人居环境
...不断向居民宣传“改变陋习,树立新风”的新思想,让“宜居盛北”的理念传递到每个家庭。接下来,盛北社区将积极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人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时时维护环境
2024-01-04 16:00:00
...改造1410个老旧小区这五年,厦门围绕“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目标,通过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加大保障房供给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夯实城市基础,优化民生保障。推动老旧小区
2025-10-24 11:22:00
...高质量发展路径,畅谈如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宜居品质,让百姓生活更加美好。“通过绿色低碳技术以及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实现住得健康、更节能,通过深入分析不同的需求
2024-11-05 17:55:00
海滨浴场水质优良率100%、文昌鱼种群数量提升174% 厦门加速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建设目标,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生态空间。人民网 陈博摄数据显示,2022年,厦门岛东南部海域海水水质优良(一、二类)点位比例100%,无
2023-02-24 16:3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官方通报
中国网11月2日讯 据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11月2日晚,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政府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11月1日
2025-11-02 23: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通讯员 徐丽麟)作为本届文博会活动之一,昨日上午,以“数智文创发展·智能共生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白马湖文化交流活动暨2025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会议在厦举办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王晓真)近日,厦门港首台自行式高压岸电转接车在嵩屿码头投入使用。该设备解决了岸电桩布置与船舶靠泊接电位置适配冗余度不足的难题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中外青年钢琴家昨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联袂献艺,以精彩的开幕式音乐会拉开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钢琴音乐季的序幕
2025-11-02 08:11:00
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启动
昨天,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正式启动。(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刘倩 颜艺芬)“您好
2025-11-02 08:11:00
品鉴文创 集章打卡 VR探险 到文博会来场文旅奇遇
市民在文博IP授权展选购新奇文创。(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爱不释手。 市民积极参与“来猜茶”游戏
2025-11-02 08:11:00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人行天桥作为城市立体交通的一种形式,能有效保障行人过街通行的安全,是许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设施
2025-11-02 08:21:00
河北大名,全国一等奖! 纵览(河北)传媒有限公司获突出贡献奖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李健敏)数智赋能,强农兴村。11月1日,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在邯郸落幕。来自河北省的“邯郸市大名县‘直播电商富农服务平台’”获一等奖
2025-11-02 08:29:00
江苏南京: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今日关注数字6.2%关键词产业攻坚前三季度
2025-11-02 08:41:00
江苏南京:赛事经济效应持续释放,消费市场热力升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李子俊储笑抒赛场上,球员们奔跑如风、拼抢激烈;赛场外,商圈、景区、住宿餐饮三大消费场景同步升温
2025-11-02 09:13:0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南京高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姜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2025-11-02 09:14:00
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擂鼓开赛
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擂鼓开赛11月1日,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在风景秀丽的羊山湖擂鼓开赛。现场20支高校龙舟队挥桨竞渡,在湖面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水上“速度与激情”。 南京
2025-11-02 09:14:00
驶向G334,穿越时光,邂逅千年“回”字古城
G334国道,东起吉林龙井,西至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在吉林省境内绵延的895公里中,不仅串联起长白山麓的林海与松花江畔的湖光
2025-11-02 10:13: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东志编辑 黄镇华二审 彭玲三审 李枫
2025-11-02 11:21:00
河北新闻网讯(刘志刚)清晨的京哈高速九门口复线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加紧施工冲刺年底通车目标;国道G228昌黄路至秦唐界段宽阔平坦
2025-11-02 1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