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走,带上笔和画板,写生去……对于美术生来说,这可能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场景。但近日,四川美术学院的同学们却迎来了一堂有别以往的写生课。
作为四川美术学院外出实践教学“大思政”工作坊的重要内容,来自川美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师生走进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在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人生活、战斗的地方开展了一次“踏寻红色足迹,传承红岩精神”专题教学。
工作坊的第一课,是由川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杨晶讲解红岩精神。她整理挖掘了以红岩精神为主题的经典美术资源,将艺术作品、艺术名家、艺术故事、艺术声音作为案例引入到了讲解中。在她看来,作画前先学习红岩精神内涵,可以帮助学生们在艺术创作中融入个人的历史感悟和思政理解;而身处历史现场,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历史遗址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红岩主题一直是四川美院创作历史中的一大传承重点。因此,在本次现场教学中,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师耿杉、造型艺术学院教师熊莉钧结合现场展出的红岩主题优秀作品,分别讲解介绍了《江姐手稿》《红岩春色》《红岩风骨》等作品创作背景和鉴赏价值。
在本次专题教学中,现场师生都深入学习体会到了红岩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川美造型艺术学院教师熊莉钧希望能发挥高等美术教育的作用,将红岩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造型艺术学院学生裴育娇表示,这次写生活动让自己深刻理解到,“红岩精神不仅仅是历史书籍中的文字,它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传承红岩精神,更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
本次“踏寻红色足迹,传承红岩精神”写生课只是今年四川美术学院设立的11个外出实践教学“大思政”工作坊之一。另外10支外出实践教学“大思政”工作坊队伍,已经深入到了重庆酉阳、合川,四川上里,贵州遵义,云南鹤庆等地。每到一处,老师们都会在原有写生、采风等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红色文化、生态文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乡村教育、养老服务等现实内容,拓展社会服务面向。
与此同时,“大思政”工作坊团队还设计了诸如考察报告、影像记录、生活劳动、艺术展演等多层面、多维度、多形式的课程作业,使实践教学成为了为所在地区提供艺术活动和艺术服务的纽带。
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段胜峰表示,“大思政”工作坊旨在通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密切配合,将多元的育人课堂开进革命圣地、城乡社区、田间地头、村镇校园、名胜古迹等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意识。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编辑:夏洪玲责编:孙琼英审核:吴忠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