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龙到底长什么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0 15:20:00 来源:杭州网

潮新闻讯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十二生肖中,唯有龙不是真实存在的动物,但提起龙,我们并不陌生。作为“鳞虫之长”,中国龙到底长什么样?

历史记载中的龙形象

东汉王充《论衡》曰:“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

班固《汉书》:“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宋人罗愿《尔雅翼》“释龙”为“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宋代画家董羽则认为龙“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明代,《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清代袁枚则在《子不语》中写到“雷雨晦冥,龙来哀号,声若牛吼。”

历史文物中的龙形象

夏商时期的龙形象主要呈现在青铜器上。商人崇拜神灵,龙是其崇拜的百神、问卜的对象之一,因此青铜器中的龙纹具有狞厉感,神秘而抽象,主要表现为:巨首生两角,身似蛇形,蟠曲如球状;有两身一头,头居中两身分列左右,有四足亦有无足等。

相比于殷商重鬼神祭祀之事,周朝更加重视现实生活,其敬天保民的思想将目光聚焦到了人本身,周朝的龙形象也逐渐丰富,出现了龙头、龙身、龙尾和龙爪等细节。

秦朝受五行观念、阴阳学说的影响,对寻仙问药、长生不老之事十分痴迷,龙作为升仙的“交通工具”,更多的出现在了大众的眼前。此时的龙纹质朴雄浑,龙的形象较为完善,一般都是四足、有爪,有鳞甲、长角,口部有须。

汉朝的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这个时期的龙有兽相。在汉朝的宫廷文化中,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和绘画等领域,展示着汉朝的卓越国力和强盛统治。

唐朝的繁荣富强和开放包容使唐朝的龙形象更加富有艺术感和想象力。龙的头部更加夸张,眼睛大而圆,嘴巴张开,牙齿尖锐。龙的身体更加修长,线条流畅,富有动感。龙的形象也被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婚礼和丧葬等场合。

宋朝的优雅与精致体现龙形象上,更加注重线条的表现力和韵律感。龙的头部更加精致,眼睛小而明亮,牙齿整齐。宋朝的文化繁荣和艺术成就使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诗词、书法、绘画和雕塑等领域。

随着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的建立,元朝统治者开始利用民间对龙的尊敬和恐惧巩固辽阔的江山,龙纹迎来了真正的盛世。元龙凶猛,牙齿大,脖子细,爪子尖,龙纹也颇具气势,并时常与云纹、火焰纹及波涛纹等组合出现,被广泛应用在元代青花瓷中。

明朝的龙品相威武,龙须浓密昂扬,翅膀和尾巴更加华丽,呈现出羽毛状的质感。威风凛凛的龙纹形象展示着明朝的皇权威严和昂扬国力。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央集权达到顶峰,龙作为皇家象征,更加注重色彩的表现力和装饰性,龙的身体上常常布满彩色的鳞片,龙爪粗壮有力。龙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壁画、雕塑等艺术品中。

名家画作中的龙形象

相传最早画龙的是三国的曹不兴。曹不兴画过各种各样的龙,曾描绘“龙头样四卷四头,清溪侧坐赤龙盘赤龙图二卷”。

东晋画家顾恺之也画过龙,其名作《洛神赋图》中,洛神端坐于云车之上,云车之前有六龙并驾驭齐驱拉车奔行云中,另有一龙从水中跃起,奋爪升腾,颇有气势。图中之龙皆头部略短,双角细长微曲,蛇颈兽躯,形态驯良温顺、充满稚气。

《宣和画谱》记载,唐代的吴道子也是一位画龙的高手,“道子画龙,则麟甲飞动,每天雨则烟雾生。”《酉阳杂俎》续集也记载道:“(长安)西中三门里南门,吴生画龙及刷天王须,笔迹如铁,有执炉天女,窃眸欲语。”可见其画龙的熟练程度。

南宋的陈容画龙时擅长水墨作画,开创了水墨画龙的先河。陈容画龙时,并不会将一整条龙都画下,而是将龙置身于崇山云雾之中,烘托出它若隐若现、神秘飘渺的形象。元代的吴澄称赞“虽在墙壁绢素之上,如见能飞跃,盖得龙之真也”。

明代浙派画家汪肇的《起蛟图》运用了泼墨法,生动地表现了蛟龙得水腾跃、变化腾空、山风呼啸的豪壮气势。

清代的画龙名家周璕有多幅作品传世,时人观赏周璕画龙,称赞:“云龙上下周遭布濩蟠……隙间目之电掣雨骤眩欲眠,俨如涛飞山立镇摧翻。”其画作《墨龙图》中的龙翻腾在云雾里,几至百转,隐隐约约。

上下数千年,龙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的凝聚。对炎黄子孙来说,龙是一个符号、一丝意绪、一份血肉相连的情感。龙形象的变迁既印证着中华文明的兼收并蓄,也反映着民族进程的波澜壮阔。

在漫长的时间里,“龙”作为一种精神纽带,把中华民族紧紧连接在一起,使人们自发地认同自己“龙的传人”这一身份。我们从未见过龙,却毫不吝啬用丰富的想象将它描绘于经文史集的字里行间,应用在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内容来源:浙江文学馆 浙江作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历史上使用过哪些国旗
自古以来,旗帜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军队的标志,也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旗帜层出不穷,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荣辱。本文将带您了解中
2024-11-16 20:11:00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赋图数字作品限量发行
...·人民艺术馆数字技术放大艺术之美、彰显艺术魅力。在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到来之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灵境·人民艺术馆推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系列——“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赋
2024-08-09 08:54:00
刘伯温斩天下龙脉,为什么却止步长白山
作为中国的文化象征之一,“龙”虽然只是传说中的动物,但对于中国人而言却意义非凡。龙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但在明朝时期,却有一个人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支持下狂斩天下龙脉,这个人就是历
2024-04-25 10:35:00
介绍五大神龙的特点及其等级排名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神秘而强大的生物,被赋予了无尽的力量和智慧。而在众多的龙中,有五条神龙被誉为最为尊贵的存在,它们分别是黄龙、赤龙、青龙、白龙和黑龙。本文将为您详细介
2024-11-06 18:5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赵丽宏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不少女性的形象。这些女神,由凡人变成仙女,在天地间遨游飘飞,把世俗女子无法实现的梦想,变成了流传在人间的故事,尽管虚幻,却令人神往。古
2024-08-08 08:30:00
洛神赋是写给谁的
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其作者曹植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美丽女神形象。然而,关于这篇赋是否为甄宓所写,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以
2024-10-28 19:42:00
盘点华夏未解之谜:剑耀明的神秘剑
...“智慧禁果,无双之书”,历代均被列为禁书。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几个世纪以来都被称为奇人,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他的弟子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但是他出生在什么
2023-09-06 19:47:00
...生不得志的悲剧色彩,寄托了人们对完美人生的向往。在中国人,特别是古人的眼里,才子佳人,本该是一对,让他们两个走到一起,其实是人们对曹植和甄宓命运悲剧的一种心理补偿。从历史角度
2023-08-21 19:54:00
斯帝卡新款粘套DNA金龙 | 乒乓装备
...卡初代粘套产品赤龙,虽然是德国生产,却都有浓浓的“中国味”,产品名中的“Dragon”特指中国龙,且粘性套胶的发源地以及主力消费群体都来自于中国。因此,为了符合国人的口味,赤
2025-02-26 18: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