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菏泽日报
3月16日,曹县青堌集镇华东芦笋科技园,40多名采笋工人分散在20多个大棚里,刨土、割笋、装框,分拣、裁切……工人们动作利索,手艺娴熟,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一捆捆刚采摘出来的新鲜芦笋经过包装后,被装上停在路边“笋鲜快运”货车,送往各大城市,从超市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每天来自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订单很多,工人们一大早就来到大棚里工作,早晨采的芦笋下午发货,第二天早上就能到达上海超市。”华东芦笋科技园负责人刘保真说。
刘保真介绍,眼下科技园的大棚芦笋抢鲜上市,每天的采笋量在600公斤左右,价格每公斤20元左右,随着气温的升高,采摘量会逐日增加,采摘期可以持续到10月份。刘保真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芦笋需要两年的生长期,虽然前期收益底,但盛产期年棚均亩产量达1.5吨左右,拱棚种植年亩收入3万元以上,温室大棚种植年亩收入可以达到6万元,而且芦笋一次种植可采笋十多年,每年可采收多茬。
这些大棚芦笋在村民眼里,俨然成了增收致富的“香饽饽”。“我60岁了,在这里干活,平时一个月领2000元,到了芦笋采摘旺季一个月能领2600元。”在东芦笋科技园务工的青堌集镇居民朱广立说。
大棚芦笋从种植管理到销售,包括土地耕作、播种育苗、喷药施肥、浇水打顶 采摘销售等多个环节,都需要人工来完成。刘保真说,芦笋基地常年用工量在40人左右,采笋旺季用工量在100人左右,带动了周边乡镇农户就近就业增收。
为了让众乡亲放心种植芦笋,2013年,华东芦笋科技园在青堌集镇建起了400亩绿芦笋标准种植示范园,成立了绿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一对多、一对一”的产业发展模式,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订单回收芦笋产品。
“种植芦笋确实比种植传统粮食作物收入高得多,过去想种担心种不好、没销路,现在有合作社指导技术,保价敞开收购,我只管种和收就行了。”村民李海洋加入合作社后,种了10亩大棚芦笋。
2022年曹县华东芦笋科技园又投资500万元,建设双层芦笋大拱棚250亩,联栋智能现代化育苗场100亩,新发展大田芦笋种植总面积2000亩。为保证种植户夏季芦笋销售顺畅,投资50万元建设一座360平方米的芦笋保鲜库,日保鲜能力300吨。
“大田芦笋一年采两茬,大棚芦笋一年可采四茬,占地5亩的大棚能卖15万元以上。”种植户王长中说。
目前,曹县有8个乡镇建有无公害标准化芦笋种植基地,总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优质芦笋18万吨,芦笋加工企业24家,年加工能力19万吨,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臧宾 通讯员 李龙杰 牛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7 15: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