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向水蛭学“吸血” 让你不再害怕采血针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5-22 07: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鲁中晨报

向水蛭学“吸血” 让你不再害怕采血针

为了找到并收集水蛭,有些研究人员拿自己当诱饵。

向水蛭学“吸血” 让你不再害怕采血针

如果发现身上有水蛭想赶走它,可用指甲推掉水蛭头尾的吸盘使其掉落。

向水蛭学“吸血” 让你不再害怕采血针

北航科研团队研发的微型机器“昆虫”

向水蛭学“吸血” 让你不再害怕采血针

向水蛭学“吸血”

让你不再害怕采血针

仿生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人们通过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来解决我们人类遇到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几项科学家运用仿生学发明的最新成果吧。

去医院体检采血时,你是不是看到针头,就会全身紧张,甚至两腿发软?

好消息来了!

受水蛭的启发,研究人员在两个月前发布了一种新的采血设备。

这种设备抛弃了让许多人恐惧的针头,而是采用吸盘和微针的组合,从而以尽量小的创伤,获得足够多的血液。

为什么

向水蛭学习?

说起水蛭,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害怕,但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水蛭潜在的治疗价值。

研究人员发现,饥饿的吸血水蛭,对光线、震动等周围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遇到目标时,一些水蛭甚至会“追逐”目标动物。

水蛭的头部、尾部各有一个吸盘,口吸盘小,尾吸盘大。

跑起来的时候,水蛭的身体会像毛毛虫那样,不停地“伸展—收缩”向前蠕动,前后两个吸盘交替移动,直到前面的吸盘接触到宿主并成功吸住。

不过别担心,人们徒步时遇到的陆地水蛭,一般不会追着目标跑,它们经常是意外地附着在宿主身上。

用吸盘将自己固定在目标上后,水蛭嘴里排成Y形的三个颚就会开始工作。

它的每个颚就像一把锯齿状的刀,上面是许多排成一排的小牙齿,它们前后移动,切开宿主的皮肤,通过吞咽产生负压进行吸血。

这款新型采血设备也是类似的工作原理——先通过吸盘吸附在人的上臂,按压后,装置内部的微针会刺穿皮肤,再通过负压就能收集血液。

水蛭是很多

研究人员的“宠儿”

大家知道,我们人体受伤出血后,会自发启动一些生理机制来停止出血:血小板会在血管受损的地方聚集,之后产生大量凝血酶,伤口处会形成血凝块来进一步止血。

不过,水蛭为了能吸饱血,会释放一种叫做水蛭素的酶,直接抑制宿主凝血酶的活性,伤口的血液可以保持流动,水蛭也就能一直吸血。

水蛭素是一种强效抗凝剂。当水蛭吃饱脱落后,水蛭素还会在叮咬部位发挥作用,宿主的伤口还会继续出血一段时间。而水蛭吃饱离开后,它消化道内的宿主血液,也会很久都不凝固。

有研究人员发现,有的水蛭吸一次血可以生存一年!

通过研究水蛭素,科学家正在开发副作用更小的药物,用来治疗血栓和预防中风。在进行外科手术时,水蛭也可以发挥作用,例如当人类截断的手指被重新连上时,水蛭可以通过吸血让新鲜的含氧血液重新进入断指,从而提高断指的成活率。

“水蛭采血针”

有哪些好处?

以水蛭为模型开发的采血设备,可以帮助人们更轻松地采血。

新采血装置的吸盘、微针,就是模仿水蛭的嘴部吸盘和小牙齿。微针引起的疼痛感和不适感更小,伤口也更容易愈合。由于微针是被固定在吸盘内部,因此和传统的采血针头相比,减少了人们在穿刺过程中和后续处理中的受伤风险。非医疗专业的人,也可以使用这个采血设备。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有针头恐惧症,特别是儿童,对针头的恐惧尤其明显。使用水蛭采血装置,因为看不到针头,也就不会产生恐惧心理。

如果你也害怕采血针,不妨期待一下最新发明的“水蛭采血针”吧。

蜥蜴断尾求生带来设计灵感

新建筑系统可预防全楼倒塌

建筑物倒塌的原因有很多,如地震、车辆碰撞和施工错误等。

一旦发生建筑物倒塌,就可能导致许多人失去生命。

目前用于预防倒塌的设计,是让初始破坏力,重新分布到建筑完好结构组件中,从而防止其扩散。

虽然这种设计很有效,但可能会在无意中使整个建筑倒塌。

受蜥蜴通过断尾摆脱捕食者的启发,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的建筑系统——“层级式倒塌隔离”。

它能让建筑沿着特定截面的预选边缘发生受控断裂,从而防止初始破坏传播到整个建筑,有助于人员抢救。

为测试这种层级式倒塌隔离设计,研究人员用预制混凝土建造了一个15米×12米的两层建筑,每层2.6米高。

他们对该建筑进行了两轮测试。第一轮测试模拟了一次较小的初始破坏,即去掉建筑转角两根柱子中的一根。这轮测试证实了该设计能提供传统的结构性支持。

第二轮测试模拟了更极端的初始破坏。他们去掉了转角剩下的那根柱子。

通过这一测试,研究团队注意到,沿着破坏加载路径,只有部分建筑发生了倒塌。

层级式倒塌隔离设计,成功防止了整个建筑结构的坍塌。

高载重爬行快精确控制

仿生“昆虫”实现新突破

在灾后救援、大型机械装备检修等场景,仿生机器“昆虫”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最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款仿生“昆虫”,实现了微型动力技术的新突破。

这种机器“昆虫”身长2厘米、宽1厘米、重1.76克,垂直投影面积仅两个指甲盖大小,具有快速机动、高载重、无线可控等特性。

置身一堆小石块间,这款四足机器“昆虫”行动矫健、穿梭自如,仿若甲壳虫。

机器“昆虫”尺寸虽小,却“五脏”俱全。

普通机器人通常靠电动机驱动,对供能要求较高,而微型机器人内部空间不足以承载大容量电池,需外接通电线持续供电,其自由移动因此受限。

这款基于直线式驱动、柔性铰链传动的新型动力系统,让它成功摆脱了电机与外接电线。

研发人员在机器“昆虫”内,植入了能源、控制、通讯和传感系统。

直线式驱动器将体内小型电池输入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向外输出机械振动。

柔性铰链传动机构,将机械振动转换为机器“昆虫”腿部的周期振动,进而带动整个机体实现高频弹跳运动。

通俗讲,就是让机器“昆虫”体内的微型电池完成电生磁,促使一旁的磁铁振动,再带动腿部关节运动。

科研团队还设计了仿生奔跑步态,通过机器“昆虫”步频和步幅的自适应调节,实现了高载重下快速爬行和运动轨迹的精确控制。

这一微型动力技术的成功研发,有望推动微型机器人大范围开发和应用,助力灾后搜救、大型机械设备和基础设施损伤检测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假如蚂蟥被人不小心生吞进肚子里,它会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吗?
...的鼻腔。大家有印象吗?什么是蚂蟥?蚂蟥是一个统称,水蛭和山蚂蟥都属于蚂蟥,它们的造型我们大部分人都清楚:它的身体像蚯蚓一样有分节,只是身体比较肥大;其头尾两侧都有吸盘,大吸盘
2024-09-26 12:48:00
胆小慎看!啃食鼻腔血管,这东西“寄居”在柳州老汉鼻子里
...克蚂蟥在我国分布很广,分为旱蚂蟥(山蛭)和水蚂蟥(水蛭),前者常见于潮湿隐蔽的森林,后者常见在池塘、湖泊、水库、沟渠、水田等地方,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因为
2024-06-24 09:58:00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水蛭钻进鼻腔七龄童频流鼻血医生提醒野外作业或游玩时注意防护福州晚报讯 最近,7岁女孩小云(化名)频繁流鼻血,感觉鼻腔痒痒的,原来是一条长约7厘米的水蛭(俗名蚂蟥
2023-02-25 02:14:00
警惕!接触10秒即可感染,近期高发,中疾控连发提醒
...尾蚴 吸血虫不同于血吸虫人们说的吸血虫,常常指的是水蛭,又称蚂蟥,是一种以吸血或食腐肉为生的体外寄生虫。其体长、扁平,略呈纺锤形,前后有两个吸盘可附着于人和动物体表。水蛭生
2024-04-19 10:50:00
“吸血狂魔”蚂蝗,如果不小心吃进肚里,会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吗?
当我们谈及水蛭被误吞入人体内这一场景时,常常会引发人们的好奇和恐惧。水蛭这种外貌奇异的生物,一旦进入人体,是否能够在其中存活?这个问题一方面触及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涉
2024-06-26 15:22:00
“疑似为全身细菌感染”!女子称接受水蛭吸血疗法后休克:医生说水蛭饿了半年杀过菌
“他说水蛭是从实验室里弄出来的,不但消毒、杀菌了,又饿了半年,让我放心。”6月21日,34岁翟女士说起18天前,自己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活体水蛭吸血治疗颈椎病的经历,后怕不已。挤
2024-06-24 10:47:00
微山农商银行:发展绿色种养产业 唱响生态致富歌
...材成致富新门路在微山湖,让许多人留下“童年阴影”的水蛭(也称蚂蟥)正变得“金贵”起来。从小在微山湖畔长大的山东优仁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庆龙告诉前来做贷后检查的客户经理,人们
2024-12-16 17:19:00
“他说水蛭是从实验室里弄出来的,不但消毒、杀菌了,又饿了半年,让我放心。”6月21日,34岁翟女士说起18天前,她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活体水蛭吸血治疗颈椎病的经历,后怕不已。&g
2024-06-22 08:23:00
麒麟社区走出“蛭”富路
本文转自:泰州日报徐亮展示养殖的水蛭。唐春杰摄 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麒麟社区走出“蛭”富路本报讯(记者 唐春杰 通讯员 张峰)投喂田螺、检测水体指标、查看水蛭生长情况……9月4日
2023-09-13 01:58: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一年级“珍珠娃”成长蜕变:让好习惯种子生根发芽,绽放惊喜绿意
江南时报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新学期时光的指针悄悄划过了几个月,一年级的珍珠娃们正在一点一滴地蜕变,孩子们心田播下的“习惯”种子
2025-11-26 16:56:00
生命不需要快进键
去年十月,我坐高铁从西安回太原,邻座是一个20岁左右的男生,他一上车就打开平板电脑戴上耳机看剧,聚精会神,一动不动。当火车穿过一个山洞
2025-11-26 18:20:00
爸妈:“预制转场”已备好!网友:多拍点,未来总有一个用得上
爸爸妈妈抱着六个月大的宝宝在各高校门口拍摄大学转场视频,网友:多拍点,未来总有一个用得上!
2025-11-26 19:54:00
婚车路过父亲坟地,河南一新娘带新郎下车跪拜
大皖新闻讯 11月25日,河南濮阳县张先生夫妇迎来大喜之日。令婚礼主持人焦女士没想到的是,发嫁途中,新娘张女士带新郎下车
2025-11-26 20:23:00
福建首例“一供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
东南网11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 通讯员 丁丹阳) 24日,来自漳州的“宝爸”刘丽文在福建省协和医院成功捐献“生命火种”
2025-11-26 10:37:00
亳州汉子41天荒野求生挺进决赛!妻子现场见证:心疼他的暴瘦,更敬佩他的坚毅
大皖新闻讯 11月24日,在张家界七星山历经41天原始荒野极限淬炼的67号选手孙高,与其余12名选手一同,再次背起行装
2025-11-25 17:45:00
一封来自七旬老人的表扬信—“时光逆行者:寒亭农行寻回老人遗落的记忆碎片”
“谢谢这位小姑娘帮我找回了遗忘的养老钱。”11月5日李建美老人和她的老伴来寒亭城关农行取钱时,微笑着对寒亭城关农行的工作人员说道
2025-11-25 21:31:00
山东一小伙从职专逆袭考上北体大 网上发文追忆亡父收获近300万点赞
大皖新闻讯 “这年秋,我跑得越来越快,但也追不上远走的我爸。”“再也不用跟他比个头了,我把头埋在地上,他都没有我高了……”近日
2025-11-25 21:45:00
旧巷双忆(散文二篇)
雪落巷口,怀念爆米花的老头雪花纷纷扬扬,落在佝偻的肩头。巷口的老槐树下,那个我童年里最温暖的身影,在茫茫白色中,凝固成一座孤独的雪雕
2025-11-24 14:48:00
家乡人口头的“鬼”
在我的家乡,今晋阳湖北畔的武家庄一带,村民们口中,时不时的就会冒出一些“××鬼”的称呼来。然而,这些个“鬼”,却不是平日里人们闻之色变的那些个“鬼”
2025-11-24 18:17:00
15岁“雄狮少年”训练时跌落致头部重伤 亲属:目前处于昏迷状态
大皖新闻讯 近日,广东汕头市城南街道一名15岁舞狮少年小陈(化姓)训练时头部重伤的消息让人揪心。11月24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小陈的亲属以及当地一家慈善会了解到
2025-11-24 20:17:00
近二十年!她扛下全家重担,兑现对父亲的承诺
“闺女,咱家病人多,这个家以后就交给你了,不然我闭不上眼……”2006年,父亲临终前的这句话,像一颗沉甸甸的种子,在徐亚范心里扎了根
2025-11-24 12:07:00
退休教授借儿孙名字买别墅 如今房子要不回来 儿子儿媳还闹离婚
近日上海七旬王教授的一桩“借名买房”纠纷,不仅让原本就暗藏矛盾的家庭彻底陷入困境,更引发了“老年人财产权益保护”的热议
2025-11-23 08:35:00
女挑夫的双肩,扛着生活的滚烫与力量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她叫雷玉琴,是河南老君山上唯一“女搬山工”,由于意外受伤,她腿上开了13个口子,一场手术花光了打工的所有积蓄
2025-11-21 1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