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灵帝也曾想力挽狂澜,拯救大汉于危亡之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2 17:14:00 来源:戏说三国

导语:凉风起兮日照渠,青荷昼偃叶夜舒,惟日不足乐有余。清丝流管歌玉凫,千年万岁喜难逾。

《招商歌》本是汉灵帝在西园嬉乐之时为招来凉气所作,殊不知他招来的不是凉气,而是千古骂名。提到汉灵帝,多数人都会想到驾驴车、游裸泳、卖官鬻爵等一系列大众喜闻乐见的荒诞故事,但是历史上的汉灵帝真就一无是处,无所作为吗?刘宏的职业毕竟是皇帝,贪财好色不假,但爱美人亦爱江山。在东汉王朝的危亡之际,他并不甘于成为一个末世之君,采取了诸多措施试图挽救王朝。

汉灵帝也曾想力挽狂澜,拯救大汉于危亡之际

汉灵帝画像

汉灵帝即位前的国家局势

这一时期的国家形势大概是八个字:“内乱外患、天怒人怨”。内乱,由于明帝之后,东汉的皇帝大多命短,诸帝早逝的结果,就是皇位继承人多是少不更事的孩童,给外戚专权、宦官乱政创造了极佳的条件,外戚和宦官的长期斗争导致朝纲不振、吏治混乱。外患,东汉中后期国力日益衰落,周边民族不断反抗,特别是羌族,不断入侵反叛。天怒人怨,自然灾害连年发生,百姓食不果腹,加上统治者的强取豪夺、横征暴敛把人民逼向了绝路,各地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后连岁灾荒,府臧空虚,禹上疏求入岁租税,以助郡国稟假。——《后汉书·张禹传》

汉灵帝也曾想力挽狂澜,拯救大汉于危亡之际

纷纷起义的百姓

帝国摇摇欲坠,刘宏欲挽狂澜

在山穷水尽的形势之下,东汉王朝的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亡国之征屡现。灵帝对集团的处境也不是丝毫没有察觉,也没有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在特招蔡邕咨询国事的诏书之中,灵帝坦言了自己对于当前统治危机既忧且惧的焦虑心态。在这种急于求治的心态下,刘宏为了让自己的统治能够延续下去,出台了若干新举措,这些措施也体现了灵帝力撑危局、欲挽狂澜的主观意愿。

灵帝诏书云:“比灾变互生,未知厥咎,朝廷焦心,载怀恐惧。每访群公卿士,庶闻忠言,而各存括囊,莫肯尽心……具对经术,以皁囊封上。”——《后汉书·蔡邕传》

汉灵帝也曾想力挽狂澜,拯救大汉于危亡之际

东汉名臣蔡邕

1、镌刻石经,反腐倡廉

东汉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就是统一的策试,地方察举推荐到朝廷的人才,以及学有所成的太学生,都必须通过参加统一的考试,才能被任命官职。考官就是博士官,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儒家经典。到了灵帝时期,策试中的腐败相当严重,竟然有人向主管典籍的兰台官行贿,让他们改动官方馆藏典籍版本“兰台漆书”的文字,以合乎自己策试的答卷。鉴于经书各种版本文字的混乱、缺失,缺乏统一的标准,为某些不法官吏篡改经书、徇私舞弊提供了机会。吏治腐败是东汉各种社会矛盾发展的症结所在,维持统治,必须整顿吏治,消除吏治腐败,而选拔合格官吏是保证吏治质量的第一环节。为了杜绝策试中的纷争和腐败现象,汉灵帝采纳了蔡邕、杨赐等人的建议,于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诏令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即于太学门外。”镌刻石经,历时八年之久,共有经石四十六枚,灵帝正定五经,镌刻石碑,在当时引起了积极的反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汉灵帝也曾想力挽狂澜,拯救大汉于危亡之际

残留的熹平石经

正定五经,镌刻石碑,为选任官吏的第一关奠定了基础。灵帝下诏令,商议派遣八位特使监察州郡,“督查奸枉,分别白黑”。与此同时,灵帝还很重视民间舆论,想通过民间舆论和民众心声来考查、整饬吏治,并以此除暴安良,平息民愤。这个理念还是挺先进的,跟现在的匿名举报类似。曾在熹平五年、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两次诏令三公,“诏公卿以谣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蠢害者”,要求他们根据民间流传的歌谣、言论,举奏残害、掠夺民众的刺史和二千石官吏。对于三公所举奏的贪官污吏,灵帝尽力做到有奏必省,有罪必罚。“时天下大旱,司空张颢条奏长吏苛酷贪污者,皆罢免之。”对于有才能治理官场、惩奸除恶的人,也是知才必用。曾任高唐令的阳球,因“严苛过理”而被罢免,后来三府举奏“有理奸之才”,灵帝就拜他为九江太守。阳球到任后,果然不负朝廷和灵帝的重望,“设方略,凶贼殄破,收郡中奸史尽杀之。”

可惜官场腐败的问题积重难返,灵帝严惩腐败的激进举措对大多数既得利益者有所触动,遭到了来自官僚群体的重重阻挠。负责纪检工作的三公、刺史、尚书或消极懈怠,缄口不言,或阴奉阳违,暗中作梗,致使灵帝变革举步维艰,收效甚微。

2、推行“三护法”,防范官员拉帮结派

据《后汉书》所载,李贤注云:“三互谓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一种情况是甲乙双方通婚,甲方不得担任乙方所在州郡的长官。另一种情况是,东汉十三个州,如果甲方州郡的人在乙方州任官,则甲在任期内,乙州人不得出任甲州长官,反之亦然。

汉灵帝也曾想力挽狂澜,拯救大汉于危亡之际

东汉时期十三州

“三互法”在地缘和亲缘两方面对官吏任职的回避作了明确规定,实施“三互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范官员拉帮结派,杜绝选举上的请托之风,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负面影响也很大,如蔡邕所言:“幽、冀旧壤,铠马所出,比年兵饥,渐至空耗……而三府选举,踰月不定。”可见幽冀二州长官的长期空缺,就是三互法的负面影响。它的实行造成了部分职位的长期空缺,给灵帝朝的官吏选拔带来了新的问题。

3、设立“侍中寺”,监察尚书集中权利

灵帝急需掌握政权,却发现统治系统运转基本失灵,于是推出了一个改革官制的举措。熹平六年(公元177年),灵帝设立了一个新的监察机构,即侍中寺。侍中的主要职责除了原有皇帝的顾问外,还要“省尚书事”,由侍中审察和监督尚书奏事。可以推断,灵帝欲通过侍中审察和监督尚书奏事,来制约并监督尚书的权力,督促其及时发挥应有的职能,以保证尚书正常、有效地工作。灵帝还提高了侍中寺的地位,使其成为与九卿官署平行的机构,可以更好地履行审察和监督尚书奏事的职责。

职属少府者,自太医、上林凡四官,自侍中至御史,皆以文属焉。——《后汉书·官三百》

在提升侍中机构行政等级的同时,灵帝还亲自选任了一批学识渊博、正直清廉的士人担任侍中之职,卢植、张驯、杨彪等德高望重的士人纷纷加入侍中的队伍。但是,当时腐败的吏治已经不可救药,侍中寺的设立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象,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灵帝有时不得已,还要亲自上阵,替公卿行使行政职权,亲自选任官吏。

汉灵帝也曾想力挽狂澜,拯救大汉于危亡之际

侍中卢植画像

4、创立鸿都门学,革新选才制度

鸿都门学,因设立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设立于光合元年(公元178年),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以尺牍、小说、词赋、字画为主要学习内容。灵帝设立鸿都门学的主要意图是培养一批为己所用的政治势力用来防范朋党,强化自己的政权。当时严重的“朋党之风”使得朝廷对中央部门以及地方州郡失去了控制力,选举制度也运转失灵。灵帝深知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要改革选举方式,选拔出一批没有朋党关系忠于自己的人才为己所用。鸿都门生大多出身寒微,并且他们是以才艺作为入仕途径的,大多没有那种家传经学、世代为官的家世背景和相应的盘根错节的关系。这些鸿都门生恰好符合灵帝的要求,因此他不顾朝臣的强烈反对,对鸿都门生委以重任,“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

汉灵帝也曾想力挽狂澜,拯救大汉于危亡之际

鸿都门学事件虽然轰动一时,但存在的时间很短,并未达到灵帝创立鸿都门学的初衷。但是作为世界第一所艺术专科学校,这一举措对后世的政治、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案松、览等皆处于微蔑,斗筲小人,以凭世戚,附托权豪,俯眉承睫,徼进明时。——《后汉书·阳球传》

内乱外患,烽烟四起,走向灭亡

出于挽救危亡的目的,灵帝匆匆出台了上述诸多政策,有些措施虽然能起到缓解一时危机的效果,但是大汉王朝气数已尽,刘宏回天无力。由于王朝的统治更加黑暗和腐朽,少数民族,特别是羌族不断反叛、内侵。与此同时,内地农民起义军的浪潮也此起彼伏、汹涌澎湃,东汉王朝的统治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太平道教张角发动史上著名的黄巾起义,天下八州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州郡失守,朝廷震动。刘宏惊恐之余,解除党锢,并派兵平定叛乱。黄甫嵩等人率政府军剿灭各地黄巾军,大获全胜,怎奈大汉王朝病入骨髓,哪是一人之力就能挽救。同时,凉州的北宫伯玉、李文候等人又起兵叛乱,又先后派黄甫嵩、张温等人前往凉州平叛。不但没有平定叛乱,反而让凉州叛军越发壮大。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凉州沦陷,凉州刺史耿鄙、汉阳太守傅燮先后战死。同年,天下大乱,各地叛乱此起彼伏,形成了一股合力,为东汉王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汉灵帝也曾想力挽狂澜,拯救大汉于危亡之际

在夜夜纵情声色犬马的嬉乐中,在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的威逼下,灵帝过早耗尽了元气,于中平六年四月(公元189年)在南宫嘉德殿驾崩。灵帝的突然去世,使原隐藏在宫廷内外的各种矛盾和斗争迅速公开化、激烈化,导致祸乱骤起,进而使得东汉王朝迅速崩塌,名存实亡。不久,整个华夏大地陷入了诸侯争霸、军阀混战的浩劫之中,广大人民遭受了空前的灾难,东汉王朝也随之江山改移、名存实亡了。

结语

东汉末期吏治腐败,政局动荡,连年灾荒,呈现出所谓“三空之厄”的现象,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少数民族不断外侵反叛,总之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帝国。面对奄奄一息的东汉王朝,汉灵帝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回天无力。

在世人的心目中,灵帝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既成认识逐渐定格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标签,取消了重新审视的可能。但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我们在对灵帝进行评价时,除了看到其祸国殃民阴暗的一面,也应看到他面对危局积极出台应对政策光明的一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2 1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看汉灵帝是如何摧毁大汉王朝的
汉灵帝刘宏,作为东汉王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同时也是倒数第三位皇帝,可以说汉高祖刘邦一手建立起来的大汉王朝很大原因败在了他的手里。其实原本是轮不到他继位的,只是中间一些外邦势力在里面
2023-07-15 10:49:00
汉朝这个皇帝真会玩,各种疯狂之事都做
作为东汉的第十一个皇帝,汉灵帝在位期间不仅无心朝政,并且极度的荒淫,最终让大汉王朝走向了衰亡的末路,据史书记载,在汉灵帝年龄稍长的时候,由于当时的宫女穿的都是开裆裤,因此只要见到
2022-12-26 15:02:00
汉灵帝刘宏有多荒淫?认太监为父母,半个月宠幸百名宫女
...代,但也是一个大乱世,而造就了这个乱世的直接人就是汉灵帝刘宏。说起刘宏,往往想不到什么好政绩,开启第二次党锢之祸、重用宦官、卖官鬻爵、黄巾起义等等,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让
2024-02-25 22:30:00
三国时期那些人人得而诛之的祸国乱臣
...一:张让。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人。张让原是太监。在汉灵帝时,因得汉灵帝喜悦,升任中常侍,封烈侯。他内外勾结曹节、王福。受贿。乱来乱来,狂搜乱掠,狂妄贪婪,灵帝极受宠信,俗话说
2023-02-15 18:00:00
介绍十常侍之一的毕岚
汉灵帝刘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永康元年(168)十二月,汉桓帝驾崩,由于其生前没有子嗣,身为帝室之胄的刘宏便被拥立为了大汉王朝的新任君主。他在位时期荒淫无道、卖官鬻爵,搞得朝
2023-06-27 20:33:00
延续四百多年的大汉王朝,到底因为何原因灭亡的呢
...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这个汉灵帝刘宏确实不咋灵,自从见了大青蛇被吓到以后,各种灾难不断发生,要怪只怪他没有老祖宗的魄力,直接斩了大青蛇,说不定这一切都
2024-04-18 22:06:00
刘备恩师卢植:从英雄到失意的人生之旅
...爸大将军窦武扶立了解渎侯刘宏做皇帝,也就是出了名的汉灵帝,窦武初掌朝政,就在朝堂上想给自己加授官爵,卢植虽说只是一介布衣,但是窦武早就听闻了他的大名,卢植就借机献书对窦武进行
2023-10-09 15:38:00
东汉末年为何当街查男子是否是太监
...推及祸乱之源,始于桓灵,桓就是汉桓帝,而灵就是指的汉灵帝,这叔侄俩先后登基,偏偏又都是昏君。尤其是汉灵帝,他在位的时候,重用宦官,结果惹出了“十常侍之乱”,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
2023-07-26 11:17:00
张让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的人,乃是东汉末年的宦官张让。对于张让这位宦官,连汉灵帝都曾称呼他为义父。那么,问题来了,张让最后是什么结局呢?一具体来说,张让少年时在宫廷中做事,汉桓帝在位时,张让任小黄门
2023-04-20 16: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