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帝王死后用活人陪葬,这些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最后自相残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20 17:3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人殉制度源远流长,古代的帝王将相,为了满足自己在阴间继续享受权力的欲望,大肆修建富可敌国的陵墓,并将大量珍奇重宝放入其中,夹杂了奴隶,嫔妃的尸体。

自从陵墓修成,为防泄密,大多数人都被填进了地基,尸骸填塞在黄土中,暗无天日,离开自己的父母,亲人,家乡,妻子,朋友……在它之上,一座座威严的帝王陵寝踩着森森白骨拔地而起。

古代帝王死后用活人陪葬,这些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最后自相残杀

那么,当将一个活人放入冷冰冰的帝王陵墓中,他们究竟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其实分好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直接活埋,这种做法引用最广,多出现于奴隶制社会,也就是夏商西周时期,当时的人们认为奴隶只是一种财产,与一般的牲畜没有差别。

帝王去世之后,他们也会将奴隶作为财产的一部分埋入地下,伴随帝王长眠。还有一种是刑法,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坑杀”,秦始皇焚书坑儒,武安君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都是坑杀,看似残忍,实际相比之下一点都不残忍。

受害者被放入一个巨大的坑道内,四周士兵开始填土,直到土层将奴隶全部盖住窒息而死,再用烈马踏平,整个过程费不上半天功夫,所以奴隶很难体会到死亡的恐怖与痛苦,尚未反应过来,就已经随着主人长眠地下了。

古代帝王死后用活人陪葬,这些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最后自相残杀

第二种方法相比较而言,应用最为广泛。它不会将奴隶直接活埋,也不是将他们直接放入墓室,等到里面氧气消耗完后窒息而死,而是采用下毒等卑劣方法。

考古学家在考古的时候,挖出来的人骨总是排列不整齐,或者产生了错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人大多是殉葬的人,他们在被送入墓室的时候,统治者为了保住他们没有能力迫害陵墓主人的尸体,又为保证他们没有精力逃出陵墓,具体做法是,在送入时,砍断他们的四肢,或者采用下毒,放入有毒的墓室等手段,这样就能加速陪葬者死亡时间,还能有效制止意外的发生。

古代帝王死后用活人陪葬,这些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最后自相残杀

再加上古人迷信,他们认为四肢不全的奴隶具有很好的辟邪作用,甚至可以引导主人飞升仙界。尤其是夏商时期的陪葬牲畜,奴隶,通常要被挖去双眼送入墓室。

记得曾经考古发现一处陪葬墓穴,主墓棺材旁边是十个纸扎的小人,小人或手,或足,或脑袋总有一处已经风干见骨,其他部位均是纸扎,可见当时是将两个孩子分尸成五,再各取纸扎成了新的一个小人。他们用蜡油封死,灌入水银,保证千年不腐,但谁又能保证,这些小孩子陪葬时不是活生生的生命呢?

古代帝王死后用活人陪葬,这些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最后自相残杀

最后一种方法流传最广,将活人不作任何处置送入墓室,等待死亡。那这种方法之下,墓室中的人能活多久?实际上,在墓室刚刚封闭之后,外面的人趴在墓口听,里面还能传来哭嚎声,但随着时间推迟,两三天之后,哭声就逐渐减弱了,等再过差不多半月时间,墓穴便再无人声传来,留下的,是永久的死寂。

也就是说,里面的人最多能活一周。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不吃能活一周左右时间,不喝水能活三四天,那么,他们哪里来的食物能够存活这么久?我们使用排除法,维持生命最重要的三样东西,水、食物、还有空气。

古代帝王死后用活人陪葬,这些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最后自相残杀

古代帝王的陵墓,按照规定,一般都是极其庞大的,有的帝王陵墓,甚至是将一整座山挖空修建。墓室封土之前进入的空气足够使用,再加上古代墓穴并未真正意义上的严丝合缝,不可能一点空气都不进入,所以说,空气不会成为陪葬着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较而言,水和食物显得弥足珍贵。在帝王陵墓中的陪葬品中,除了金银珠宝,还有食物,比如水果糕点一类,即便再少,陪葬人数再多,维持三五天也绰绰有余。

古代帝王死后用活人陪葬,这些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最后自相残杀

可五六天之后呢?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答案很简单:自相残杀。进入古墓,相当于一只脚踏入了阎王殿,里面陪葬的嫔妃,太监,奴隶们,绝不会再在乎什么等级制度,长幼尊卑,他们只想活下去,没有吃的,就吃人,没有喝的,就喝血。平时高高在上的嫔妃最先受到攻击,黑暗的墓室之中,到处都是尖叫,嘶喊,人的本能促使他们为了活下去会作出任何疯狂的举动。

直到墓室中最后一个人将一切能吃的东西吃完,将一切空气利用完后,才可能在悔恨和恐惧中孤独的死去。

当“人体模特”后众叛亲离,汤加丽:再来一次我也会做一样的选择

1944年,日军大扫荡,4个女孩躲进山沟,被日军发现遭到严刑拷打

1988年,跳水王子隐瞒自己身患“艾滋病”,参加奥运战胜中国选手

606药剂:慰安妇的噩梦,侵华日军泯灭人性的一项铁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0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帝王喜欢活人陪葬,那活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或许出乎你意料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谜题,而权力则是人类社会中永不熄灭的火焰,当两者碰撞,便诞生了历史上诸多残酷的制度,其中,活人殉葬无疑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一种。帝王将相们,站在权力的巅峰,却依然无
2025-01-02 15:19:00
揭秘古代帝王的殉葬恶习:人数惊人,方式残忍
...在人们的印象里,那些殉葬者一般是被勒死,或者是丢入墓穴中活活饿死,或者是窒息而死,而实际上,那些奴隶主和君王们有多种方式让他们殉葬。《吴越春秋》中记载:吴王阖闾的女儿和他发生
2023-11-19 00:43:00
在古代守陵还不如殉葬?守陵的宫女需要做什么?
...虽然字面上都是指将器物、牲畜或者人与死者一起埋葬进墓穴的意思。在实际上,陪葬是等待活人正常死去后再将她们葬入墓穴,而殉葬则是一种强迫性质的,将人通过非正常的手段造成死亡后葬入
2023-05-11 13:11:00
古代皇帝驾崩后,选定的妃子不同意该怎么办
...百余人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就有将殉葬的妃嫔宫女赶入墓穴之中,封死木门,直至墓穴中的空气耗尽,窒息而亡,看似“人性”,实则更为残忍,要一点一滴地等待自己生命的流逝,在暗无天日环
2024-06-27 19:39:00
古人精心设计留下的墓穴机关,还能否发生作用
...土。宋、明以来,民间出现了一种以“三合土”整个浇筑墓穴的方法,使墓穴被一层又一层的石灰糯米浆、三合土等紧密包裹,增强了墓葬的密封和防盗性能,这种方法在普通官僚士大夫阶层尤其流
2024-06-02 15:31:00
金太祖是怎样阻挡了盗墓贼千年光阴的
...了,也对研究当时的文化有很大的帮助。等确定了睿陵的墓穴位置后,专家们开始挖掘。可还没怎么挖就碰到了障碍,原来在清理完最上层的泥土后,下面出现了许多巨石。巨石按规律摆放,没有三
2023-04-21 14:31:00
陕西一个无名古墓被盗,出土27吨重精美石椁,墓主人是谁?
...关于庞留村陵墓的考古工作。但是由于盗墓贼已经将整个墓穴洗劫一空。考古学家们只能凭借墓室之内的壁画以及装饰品来推断这个墓穴应该是唐朝时期的,但是却迟迟无法确定墓主人的身份。老农
2024-11-04 14:34:00
古代帝王的陵墓是什么样的
...气的名号――中国的金字塔。 下面要说的这个是曹操的墓穴,曹操这个人也可以算是一个人才,打仗的时候他的军队粮草不足,他居然想出了盗墓这么一个损招,不过确实解了他很多次燃眉之急
2023-05-20 17:06:00
...的物体。“毒墓”可以说是许多朝代的帝王都喜欢建造的墓穴,最有名的当属秦始皇陵,水银至今还保存完好。这种陵墓一般破解方法较为困难,也往往容易造成生态污染,因此坟墓的保存情况也最
2023-08-17 16: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