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亚日报
炎炎夏日,每天陪伴我们的除了空调,还有“不离不弃”的蚊子,它们专在你休息的时候伺机活动,而且如果被叮咬还可能会带来可怕的疾病,其中一种就是——登革热。登革热盛行季节常是天气湿热、蚊虫滋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6~11月,高峰期在8~9月。各年龄人群均可感染登革热病毒而发病。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虫媒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登革热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 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 登革出血热在我国很少见。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近几年来,登革热有扩大流行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造成该病流行范围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地区扩展。调查还显示,花斑蚊活动季节延长,活动区域扩大,病毒在蚊体内增殖活跃,病毒的毒力增强。人口大量流动及现代化交通则会造成登革热的远距离扩散。
●登革热的特点
登革热传播速度快,通常在很短的时间便能够感染大范围的人群。目前,登革热无特效疗法,亦无有效疫苗可以预防。
●登革热的症状
突发高热
发病比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
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
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醉酒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出血等。
皮疹
该病在5-7日内出现多样性皮疹、皮下出血点等,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
●预防和治疗
防蚊灭蚊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
(1)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2)登革热流行区或流行季节,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如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还应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清除居家积水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幼虫的缓蚀剂。
及时就医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花斑蚊”叮咬后,一般经过5~8天的潜伏期,突然发病。发热是登革热的一大特征,不规则热或于发病2~4天后下降,经过1~2天后再次发热。另一特征是痛,包括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登革热病人于发病后3~6天出现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家人。(综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5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