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30个大模型,抢着落地 | 焦点分析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7-08 14:13:00 来源:36氪

在2023年上海人工智能大会(WAIC)逛一圈,如果你想找大模型厂商,无需思考——找人扎堆的地方就可以。

作为国内AI界当之无愧的风向标,WAIC这次的主题前所未有地清晰——AI大模型。本届WAIC邀请超过400个企业参会,主办方甚至特设了AI大模型展区,大模型参数在10亿以上的AI厂商数量,就超过30家。

“大模型太多了!如果有哪家AI公司不做大模型,都不好意思露面了。”人声鼎沸的大模型展区中,一位投资人对36氪如此感叹。

无论是大厂还是垂直厂商,AI+多个行业解决方案已是标配。大模型展区宛如一个大型超市,专属解决方案琳琅满目,陈列其中:大模型+云计算、大模型+金融、大模型+教育……

但火热表象下,国内大模型产品“大同小异”——是36氪得到的普遍反馈。这既是技术发展初期的无奈,也同样是一种理性的现实。

百度文心一言企业级平台展区 拍摄:36氪

错位

ChatGPT火爆全球大半年后,如果说还有什么东西成为共识,“先落地”可能算第二个。

AI厂商再也不吹概念,迅速寻求在B端落地,这和2015年的AI浪潮全然不同。比如,腾讯云至今没有公布通用大模型“混元”的进展,但在6月中旬先高调公布了“行业大模型”的路线,一口气抛出10大行业超过50个解决方案。

这明显是国内客户更感兴趣的方向。

在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的展位上,“企业级平台”、“专属大模型”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来询问的企业客户络绎不绝。

一位文心一言员工告诉36氪,来咨询的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在于价格,其次是数据安全。“都直接问卖多少钱,什么时候能开始用。”

但大模型私有部署和使用成本还是太高,再加上算力供不应求。大部分企业其实暂时很难用上大模型,这种错位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比如,阿里和腾讯如今都还是只定向邀约客户使用,标准化的API服务还没有全面开放。

一位外企IT从业者对36氪表示,他在日本的老板“很着急,很希望能尽快把大模型放到产品里,6月专门来国内找AI大模型服务商,8月还打算再来一趟。”

但在WAIC逛了一圈,上述从业者发现,现在的模型体量还是太大,部署太贵,“我们还是希望先找一个小的切入点,比如用较小的模型做智能客服,嵌入到业务当中。”

另一位阿里云员工则告诉36氪,现在做一个行业或者专属大模型,一般需要千万级别以上的预算,更适合业务体量较大的央国企和大公司。“部署成本比较高,我们也希望尽快把模型压缩到大家能接受的水平。”

为了解决“贵”的问题,阿里云也在通过开源模型、做生态来补足。阿里发起的大模型开源社区“魔搭”,就想做成一个大模型超市,陈列出更偏行业化的专属模型,目前已经聚集了900多个AI模型。

大会上,阿里云也发布了新产品“魔搭GPT”(ModelScopeGPT)。用户通过输入指令,可以一键调用其他的AI模型,用多个模型协同完成复杂任务,这也是降低大模型使用门槛的方式。

AI落地难,大模型要再经历一次

从年初业内惊叹ChatGPT的涌现算起,AI大模型的热度也不过半年。国内AI厂商离ChatGPT仍有不短的距离,但随着国内厂商迅速选择落地,不少难点已经显现。

本质上,AI大模型训练仍然昂贵,即便是大厂,也不可能不求回报地一直投入。这意味着,国内厂商刚开始做大模型,就面临着更残酷的生存考验。抢着在行业落地,也是希望能尽快商业化,再投入到AI模型的开发和训练中。

但资金只是入门券。抢先在行业落地,厂商们更多的是想抢占数据“高地”。

如果是做模型是烹饪,数据好比是食材,大模型对高质量的“食材”需求更高。但在公开互联网中,中文的高质量数据本就偏少,大模型厂商其实很难建立起数据壁垒。在国内厂商尚在追赶GPT-3.5的情况下,没有谁能显著拉开差距。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数据会是更难的一环。一位头部社交公司战略人士告诉36氪,ChatGPT出来后,公司团队迅速就将国内大模型看了一遍,也都进行相应测试,“但他们既没有这个赛道的高质量数据,通用大模型能力又尚不足以支撑业务需求,测试下来,大家效果都一般般。”

为了拿到数据,一位大厂的大模型产品负责人对36氪表示,在其合作模式中,如果企业客户愿意提供数据(越有行业属性越好),他们愿意在商务权益上做出极大让步,甚至愿意免费为提供数据的客户部署大模型。

想要大模型顺利落地到场景中,难度也丝毫没有减小。

“企业需要的,是在实际场景中真正解决某个问题,而不是在100个场景中解决了70%-80%的问题。”腾讯云副总裁吴云声在WAIC演讲中表示。

问题在于,上一波以视觉识别(CV)为首的AI浪潮里,厂商们更先发展的是单点AI能力——比如用AI进行人脸识别,以API形式单次收费是更普遍的形式。但随着技术走向同质化,AI厂商们到后来只能开始做大项目、私有化部署。由于难标准化,账其实很难算得过来。

将大模型用在业务里,AI模型会和客户的核心数据结合得更加紧密。这意味着,想要真正解决客户最核心的业务问题,私有化必不可少,程度可能还会更深——厂商们也许需要帮助客户,从头对核心数据进行标注、训练,再进行模型训练。

谈及私有化大模型的投入产出比,账能算得过来吗?腾讯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吴运声对36氪坦承:“从现在的时间节点上看的话,确实会有比较大的挑战。”

如今,腾讯采取一种较为折中的办法——上个月,腾讯推出面向文旅、政务、教育、金融等十大行业,超过五十个解决方案。相当于“前进半步”,客户并不需要从头提供行业数据进行训练。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客户只需要加入自己的场景数据进行精调,就可以快速生成“专属模型”。

归根到底,AI大模型技术仍然在快速发展中,成本上的博弈其实尚无定论。大模型的核心技术,以及算法、芯片等上游产业链都在快速迭代,成本下降其实很快。以百度为例,百度在今年3月发布AI大模型,到了5月,调用文心一言的成本,就已经降低到刚发布时的10%。

而在另一边,AI大模型会带来更大的应用层机会,用户付费意愿也会更高,这会带来更大的收入增量。比如,近期行业里就冒出了不少针对营销场景的AI产品,有了AI大模型加持后效果显著,比如AI数字人——近期,不少数字人公司因此焕发新机,产品也迅速带来公司收入提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1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作者丨邱晓芬编辑丨苏建勋当产业链还在为大模型如何落地苦恼时,手机厂商早已抢占了先机。大模型的战火烧到了手机厂商。11月2日,vivo发布十亿、百亿、千亿级别三个参数量级的五个大模
2023-11-03 11:31:00
AI PC,联想Ready for PC | 焦点分析
文 | 周鑫雨编辑 | 苏建勋若说AI大模型是2023年软件行业的盛大狂欢,AI PC(个人电脑)则被硬件厂商视作经历三年消费低迷期后
2024-01-25 05:35:00
...力”的内涵已经进化到了“AI算力”。阿里云并没有让大模型成为2023年云栖大会的主角,不过,大模型却又无处不在。做AI时代的“电动机” 今年4月正式亮相的通义千问,是阿里云自
2023-11-03 14:33:0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今年上半年,一个接一个的大模型发布,企业之间上演了一场“百模大战”。到了下半年,大模型有些“退潮”,取而代之的是应用端的落地,让更多的用户对大模型有了深切的感知
2023-08-14 10:00:00
...逛完2023年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应该没有谁会否认大模型的主角地位。2022年的WAIC,和大模型相关的论坛寥寥无几,而今年,不聊大模型的论坛屈指可数,参展的大模型高
2023-07-11 12:18:00
谈谈“机器人创业”圈子里的鄙视链丨焦点分析
作者丨邱晓芬编辑丨苏建勋2024年,虽然大模型掀起的“具身智能”创业潮还没多久,但在「智能涌现」访谈过数十家机器人公司后,我们发现一条圈子里的“鄙视链”。“搞软件的,鄙视搞硬件的
2024-11-27 07:24:00
...业务条线的员工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按照目前国内的大模型能力和业务规模,即便出了海,都不足以让美国监管对其产生什么实质性影响。” OpenAI听证会现场 拍摄:孙佳怡纵观整场
2023-05-17 17:34:00
作者 | 袁斯来编辑 | 苏建勋大公司蜂拥入大语言模型,华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7月7日,华为发布AI大模型盘古3.0版本。对于普通用户,这场发布会有些枯燥。政务大模型虽然有AI应
2023-07-10 12:56:00
...推出了AI办公助手“蓝博士”。一口气发了8个领域的应用模型的阿里云,也急于广发构建AI应用的“英雄帖”,自己率先在数字人、个性化角色生成、编程等场景给应用打了样。2023云栖
2023-11-04 13:47: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百草味“晚安坚果”“黑松露全坚果”,再获iSEE全球奖双奖
2025年3月30日,第七届iSEE全球奖年度盛典暨颁奖典礼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圆满举行。4678个参奖案例,历时近7个月
2025-04-02 00:37:00
飞猪2024年租车订单量接近翻倍,新用户数增长超40%
3月31日,飞猪在2025年车业务合作伙伴大会上透露,2024年租车订单量同比2023年增长近1倍,租车新用户数同比增长超40%
2025-04-02 00:37:00
六年磨一剑!腾讯射击大作《暗区突围:无限》国服定档4月29日上线
快科技4月2日消息,日前,腾讯全新射击大作——《暗区突围:无限》端游国服宣布将于4月29日正式上线。《暗区突围:无限》号称“六年磨一剑”
2025-04-02 00:4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李铁林具备实体形态的人工智能,拥有更自然、高效的交互方式,有潜力在开放环境中执行开放任务,更紧密地嵌入现实世界拥抱科技进步的无限可能
2025-04-02 05:4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北京4月1日电 (记者喻思南)“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1日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
2025-04-02 05:5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浙江台州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产业落地  创新提速本报记者 李中文  刘军国工业机器人来回“摇动”
2025-04-02 05:5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有消费者反映,观影时须额外购买或租赁3D眼镜“谁动了我的3D眼镜”本报记者  齐志明近期电影市场火热
2025-04-02 05:54: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陈圆圆平均每分钟超10万字,这是当前我国2400万网文作者的创作速度;另一边,短视频以每分钟9万条的速率冲刷屏幕
2025-04-02 05:5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邱超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
2025-04-02 06:1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房间乱了会主动做家务,肚子饿了就满屋子找吃的,无聊时还会打开电视机……日前,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行的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
2025-04-02 06:1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徐时清在浙江杭州,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创新企业崛起,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也在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2025-04-02 06:13:00
一枚冰箱贴,潮流拿捏(消费新潮流,释放新热度①)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记者 李 婕宁波素年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联名文创产品在浙江省余姚市的商场内进行展示销售。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3月25日
2025-04-02 06:25:00
苹果用户5年没享受的微信功能 终于回归了
众所周知嗷,iOS 微信只有文章、网页、文件可以浮窗。唯独小程序不行。所以这些年,iPhone 用户只要接触到微信小程序
2025-04-02 07:10:00
淘宝上线“淘严选”国货严选服务:非生鲜假一赔十、30天包退
快科技4月2日消息,淘宝近期上线了一项新的消费业务“淘严选”。这项功能目前在淘宝内以“国货严选”形式提供,直接在App内搜索即可找到入口
2025-04-02 07:10:00
3月安卓旗舰手机性能榜:天玑9400成功登顶
快科技4月2日消息,近日,安兔兔正式公布了备受瞩目的3月安卓手机性能榜。在这份权威榜单中,vivo的当家旗舰——vivo X200 Pro荣登榜首
2025-04-02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