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刘明顺
如何加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是新时代教育工作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探索学校全面教育、网络正向引导、家校携手共育、社会体验实践4种模式,对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入思考。
当前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及分析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决定着国家未来,长治久安。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当前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毋庸讳言,离国家的总体目标还有差距,在个别地区、个别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和开展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学校主责落实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受片面政绩观、应试教育等思想影响,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仍存在着“一阵风”、“水过地皮湿”、“两张皮”等现象;学校、家长不太重视法治课;专任教师不足,小学阶段尤为突出,主要由老教师、其他科教师兼任,教学理念、方式方法较为陈旧,教学成效较差等。
市场经济大潮及网络环境影响学生三观的问题。在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影响下,部分不负责任的自媒体、游戏开发者,责任意识较差,发布一些质量低劣、三观不正的作品,冲击了中小学生法治观念,不少学生沉迷追星、手机暴力游戏等,有的甚至参与网络色情、赌博等违法活动,传统的法治教育受到挑战。
境外反动势力文化渗透及腐朽思想的侵蚀,影响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法治教育工作4种有效模式:
1.依托课程课堂,强化学校全面教育。一是要开足开好国家法治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学校是法治教育第一责任人,要依托国家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发独具特色的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突出法治、思政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二是加强教师资源配备和教育培训。摒弃法治课是副科的观念,高度重视法治课,配备精干师资力量,并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三是突出法治教育课堂改革。通过育人导师、班会课、德育活动、多学科渗透、游戏化、案例化教学等多种形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四是重视学校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法治氛围,浸染法治精神。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三风一训”校歌校徽熏陶、文体活动培育等,润物无声,浸润有果,入脑入心。五是实施必要的惩戒教育。玉不琢不成器,100次说教,不如一次必要的惩戒。惩戒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学校、教师依规依纪进行处罚;对情节严重的,应当实施教育惩戒,促其改正。并可举一反三,在全校开展警示教育。
2.借助现代手段,突出网络正向引导。《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显示,未成年人近半年内的上网率达99.9%,显著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3%),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也日益加深。
因此,首先在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同时,相关部门要借助数字化手段,创新网络法治教育模式,制作、传播更加优质的法治教育作品(包括但不限于音像制品、视频、小游戏等),让孩子们学玩结合、学用结合。二是学校要提升中小学生网络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课外社团等多种手段,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合法用网。三是家长也要切实履行监管义务,监督孩子上网行为,承担不良行为后果。四是互联网企业和社会组织也要主动作为,自觉抵制不良作品和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生态。
3.树立父母榜样,推动家校携手共育。学生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法治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父母在家庭中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讲责任、讲规则、讲诚信的法治教育氛围,从小从细培养子女的民主法治意识,潜移默化地种下法治的第一颗种子。二是要配合学校、教师,在班级管理、处理同学间矛盾时,主动运用法治思维,巧妙解决问题,反对“宁愿犯法也不让孩子吃亏”的极端思维,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教育孩子多从自身找原因,遇到问题要冷静处理,反对暴力,反对激化矛盾。三是学校加强家长培训教育,通过家委会、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和法律法规常识培训,增强家长的法治意识,家校携手做好学生法治教育工作。
4.整合法治资源,丰富社会体验实践。社会是个大熔炉。只有通过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大实践,法治教育的果实才会更加丰硕。一是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政法机关,要统筹整合法治资源,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选派法治副校长、法律进校园等形式,引导师生参与研学体验、庭审观摩、模拟法庭、法治讲座等活动,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二是创设条件引导参与社区实践。加强校社互动,开展文明小卫士、社区小帮手、法律小明星、家庭小管家、“我是小法官”等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与社区管理。开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廉政基地、村史馆等,通过生动案例让师生接受教育,丰富实践内容。三是学校建立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实行班干部选举制,建立班委会、民主评议小组、班级议事会等,自主制定班级规则,自主管理班级,使民主法治精神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并自觉践行。
综上,4种模式形成横到边、竖到沿,无缝隙、全覆盖的法治教育格局,织成一张法治教育的立体网络,推动形成中小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教育生态,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系潍坊高新区志远小学一级教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