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每当提到教育,我们固有的思维中,几乎都是老师教育学生、家长教育后代。但广义的教育,并不是这样狭隘。
一位老师曾直言:能够反向教育家长的家庭,往往更加和谐融洽,并且推动两代人共同进步,这样才可以更快提升整个家庭的“向上空间”。
但说起来简单,事实上在我们的文化中,家庭内部同样存在“等级”。东西方完全是两个概念。习惯了这种模式,父母作为“权力中心”的话自然很难反思,即便他们也会犯子女曾经的错。
网瘾这个词,相信许多家长都不陌生。曾经还有一个校外机构,因提供戒网瘾的服务而走红。当然,并不是什么光彩的方式。
靠打骂、限制吃饭等形式来给学生“戒网”,让许多人难以相信这样开明的时代,还有这种“棍棒教育”。当然,仅仅就网瘾而言,确实需要控制学生这种习惯。
可是当初去网吧揪着学生、或者摔掉子女手机的家长,能否想象自己以后也会有类似的“爱好”呢?关于父母染网瘾的话题,重新登上热搜。
许多家长应该也发现了,现在无论商场还是网络店铺,想赚中年人的钱太难。反而老年人和小学生,变成更有吸引力的市场。
家长重视教育,并且为弥补自己曾经的缺失,在学生的教育上肯花钱。老人在儿女独立以后,只要没大病,收入和存款便有很高的自由支配程度。
手机不离手、养老金打赏主播,成为很多父母的常态。根据调研显示,“银发低头族”日均上网时长至少4小时。尤其是不需要出去工作的中老年妇女,要远远超过这个时间。
一位男子称,好不容易回家团圆,结果大早晨父亲就坐在沙发上大声外放手机,将自己吵醒。视频里放着中老年人喜欢的“高亢音乐”。
更“要命”的是,父母的认知力和判断力有限。自己说什么,家长第一反应是反驳和否定。可网上那些主播讲什么,倒是毫无质疑地相信。
许多主播只是为吸引流量或者卖东西,不谈客观事实,一味“捧杀”。导致老人影响家庭关系,甚至不惜把工资拿出很大部分来打赏,或者买根本不值得的东西。
评论区很多网友表示,也有“同款父母”。自己出门打工,赚的是辛苦钱,每月不敢生病、不敢请假,也就几千块工资。
看着老人轻轻松松拿着1万块网购几包不值钱的“草药”,还要替主播的“人格”打包票,既心疼又无奈。这跟氪金买游戏装备的网瘾青少年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有人调侃说:还记得自己上网时,家长是怎么处理的吗,可以把这些老人也送去“戒网瘾中心”啊。当然大家都明白,这仅仅是句反讽,更多的是无奈。
都说后代如同家长的镜子,小时你怎样对待他们,长大后他们也会怎样对你。但实际上,大多数子女,当然不忍心“以其人之道”对父母。
学生因为玩手机而不学习,家长会认为不务正业。如今很多老人捧着手机做低头族,影响身体健康、破坏家庭关系、损失不必要的钱财,他们很少反思自己存在问题。
有人因此患上腱鞘炎、有人购物成瘾,还有人跟主播见面把养老的本钱都搭出去;子女说说还可能被骂“不孝顺”。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这个群体之所以被许多利益链视为“最容易割掉的韭菜”,是因为这类父母既缺乏判断力,同时精神存在巨大空洞。
他们年轻时大多并未接受过足够的教育,生存主要以吃饱为目标。所以轻信网络、沉溺购物等习惯,也是有原因的。
如果这种习惯比较轻,子女不必干涉;谁都需要找乐趣。但倘若已经成瘾,出于对父母和整个家族的考虑,笔者认为适当介入才更明智。
孝不代表绝对的顺从。当老人已经染上网瘾并因此影响健康、损失过多钱财,那么子女帮助及时止损,才是真的孝顺。
我们普通家庭,本来收入就非常有限的。想象一下,如果不及时让父母看清资本的引导和主播的真实面目,他们躺在病床没钱治病时,过度纵容的我们又如何尽孝呢?
话题:你身边有这种情况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7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