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构建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制度体系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6-26 10:18:00 来源:杭州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必须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经费投入、项目组织、环境保障四个方面加快构建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制度体系,为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保障。

建立以人才质量为导向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制度。优秀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是强化我国基础研究能力的基本保障。基础研究依赖于思想的创造性,需要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甘于寂寞、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但是,我国基础学科教育体系不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人才的创新思维难以激发。我们需要以提升基础研究人才质量为目标建立健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制度。一是将科学教育纳入跨机构、跨部门的重大战略规划。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强化科学教育在人才教育中的作用,确立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青少年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二是完善基础学科专业的招生选拔机制。创新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探索小班化、导师制等培养模式,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为基础学科储备人才。三是建立符合基础研究活动需求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提高基础学科生均经费、增设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构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稳定投入机制。同时,建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技项目”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在重大科技活动实践中培养一批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

建立多元导向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制度。基础研究投资周期长、研究难度大,更加需要稳定、持续的经费支持。科技进步法中规定国家财政建立稳定支持基础研究的投入机制,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但是,关于保障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投入强度和促进多元化投入方式等方面还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形成稳定的支持基础研究的制度。我们需要以实现基础研究经费多元投入为目标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投入制度。一是建立中期财政科技预算规划机制,保障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中基础研究经费稳定增长。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科技前瞻布局,统筹考虑基础研究科技项目、科研机构、基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向资金需求,建立中期财政预算与年度预算相衔接、以中期预算约束年度预算的制度安排,保持基础研究投入的稳定增长。二是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强化财政科技支出的科技创新导向,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以及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比例应根据不同情况在考核中适当要求。部分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省(区、市)自然科学基金,建设地方实验室、创新平台等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三是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基础研究的畅通渠道。从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激发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活动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直接捐助或成立基金,支持大学、科研机构等的基础研究。

建立效率导向的基础研究项目组织制度。科技竞争逐渐向基础前沿前移,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愈加紧密,我国基础研究不仅要实现前瞻性和引领型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而且要为核心技术突破提供源头支撑。随着基础研究范畴的拓展,基础研究的组织管理愈加复杂,不仅包括以自由探索为目的的纯基础研究活动,也包括战略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活动和市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活动。因此,我们需要以提升基础研究组织效率为目标建立健全基础研究项目组织制度。一是建立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科学问题常态化凝练机制。发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实验室等机构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引领作用,从学科前沿、科技态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等长远需求和战略全局出发,持续开展科学问题的凝练。二是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选题机制。除了以自由探索为主的自下而上的项目申请外,加强对前瞻性基础研究、前沿引领技术、战略高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探索实施推荐申请机制,支持信誉良好的专家、机构或管理人员等直接推荐基础研究项目,让有想法有能力、勇于创新的科学家能够得到支持。三是稳定支持一批基础研究科研团队。以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为主要着力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资助方式由“支持项目”向“支持团队”转变,为基础研究人才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和保障,使科研团队逐步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形成自有能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

建立动力导向的基础研究环境保障制度。为科研人员减负、放权、赋能,加强对基础研究活动的服务保障,让真正致力于基础研究的优秀人才可以心无旁骛做研究。当前,我国在基础研究环境改善方面出台了大量的改革举措,但还未能有效落地,导致科研人员缺乏从事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的意愿。因此,我们需要以激发基础研究人才研究动力为目标建立健全基础研究环境保障制度。一是完善基础研究项目和人才评价机制。遵循基础研究规律,从取得基础研究突破需要的资助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出发,健全基础研究项目分类评价制度,落实基础研究人才长周期评价机制。二是建立宽容失败的基础研究环境。基础研究往往路径不清楚、方法不确定、失败率较高,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自由宽松、宽容失败的环境,使基础研究人才可以大胆探索、潜心研究。三是加快基础研究人才的收入构成改革。调整基础研究人才基本保障和绩效比例,稳定支持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队伍,使科研人员可以长期潜心研究重大问题。四是强化对基础研究人才的生活保障。加强人文关怀,对基础研究人才尤其是处于科研生涯早期的青年人才,在医疗、子女教育、住房等生活方面解决其后顾之忧,调动他们从事基础研究的积极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6 11: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放事业持续向纵深推进的标志性、全局性、战略性举措,有利于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赋能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构筑国际竞争新
2022-12-20 19:58:00
...和产业升级的基础是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否则,即便出现有利的技术扩散、产业转移和大规模需求市场都难以维系。按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国教育科技人才循环畅通的关键在教育,而创新人
2024-02-26 06:07:00
...利。这种参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赋权新思路,将有利于激发各方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数据流通和交易,更重要的是,将弥合此前关于数据确权的各种进路、方案之间的分歧,引导各方将力量
2022-12-20 19:29:00
...,评价高校制度体系应该至少建立3个评价体系,即是否有利于推进人才培养、是否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是否有利于提升创新效能。高校要结合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学校特点,“一校一策”建立
2023-10-30 09:05:00
...优化生育政策。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
2023-12-25 10:46:00
...体系化优势和成建制、有组织、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有利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下一步,我们将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核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
2024-08-31 15:55:00
...会等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其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有利于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硬实力和软实力保障。要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安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技术,提升安全领域自主创
2024-01-29 06:46:00
...和目标,《意见》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企业节能降碳。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确立降低产品碳足迹的导向,有助于生产企业系统掌握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
2023-11-27 02:45:00
...中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适度扩容结合起来,有利于形成高效率的生产要素供给、高水平的发展动力、高活力的市场主体、高标准的流通体系,有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
2024-03-25 04:5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东高河村重生记
昔日漫天煤灰 今日漫山花海东高河村重生记——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二)9月20日,游客在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游览。 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摄今年5月
2025-10-06 07:52:00
河北国际陆港创新拓展“班列+”业态临西轴承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海外市场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9月29日,在临西“国际轴之城”产业园
2025-10-06 07:52:00
创新消费场景 发挥区位优势 推出特色商品“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旅游宣传语的含金量不断上升
2025-10-06 07:54:00
省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四主动”服务法企业换证“线下零跑动、办事一次成”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今年,河北省政务服务中心聚焦企业办事痛点
2025-10-06 07:54:00
从好标准、好设计等“六好”方面推出若干措施我省加快推动“好房子”建设河北日报讯(记者宋平)从遮风挡雨到追求品质,“好房子”的内涵不断升级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
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9月30日,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
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10月2日,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栗农黄全书手捧丰收的板栗笑脸盈盈。 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你看这地上落的栗子
2025-10-06 07:56:00
聚焦新能源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精准招引项目邢台以链招商力促两大产业聚链成群河北日报讯(记者王永晨、闫德见)9月28日
2025-10-06 07:57: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
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10月1日,游客在兴隆县小关门村果园采购蜜梨。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10月1日清晨
2025-10-06 08:00:00
国庆中秋假期 厦门继续跻身外国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游”目的地
鼓浪屿以多元文化、开放包容的魅力受到境内外游客青睐。图为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演奏现场。(鼓浪屿管委会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厦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如春风拂过
2025-10-05 08:35: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光昱)9月30日,由雄安新区农业农村局和容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5 08:35:00
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厦门文旅市场交出亮眼答卷
连日来,厦门中山路游人如织,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厦门日报记者 陈偲瑶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 通讯员 彭军)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2025-10-05 08:35:00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进入二审严守安全底线 保持市场活力河北日报讯(记者霍相博)9月28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报告
2025-10-05 08:38:00
中新经纬10月3日电 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网站消息,为严厉打击盗采盗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10-05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