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一粒老种子 父子共传承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22 06:5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一粒老种子 父子共传承

5月10日,陈立业(右)和陈子彧对比不同玉米老种子的差别。 河北日报记者 王营摄

河北日报记者 王营

5月10日清晨4点半,天刚蒙蒙亮,保定市清苑区沃翠源有机家庭农场负责人陈立业已拎着铁锹,蹚在带露珠的麦田里。

两个小时后,儿子陈子彧接过铁锹开始劳作,却迟迟不见父亲离开。原来,陈立业又查看起各地块麦穗的饱满程度,估算一个月后的收成。

让陈立业父子如此操心的这片田地可不一般。这里种植着170亩的小麦、西瓜、西红柿、辣椒、黄瓜等各种农作物,都源自精挑细选的老种子。

老种子也称自留种、本地“土种”,来自于几千年地方农家品种传承。

日上三竿,在位于清苑区冉庄镇冉庄村的农场,记者见到从田地返回的陈立业。眼前这位满脚是泥的老农略显沉默,他摆了摆手,“咱就是个普通农民,真没啥可说的。”

不过,在很多当地人眼中,陈立业父子“可不是一般人”。父亲老陈,醉心于收集各种老种子,拥有多位农业专家朋友,还善书法丹青;儿子小陈,90后小伙儿,2012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务农,专注老种子作物种植。

褐色的东方红小麦种、红黄相间的白轴红灯笼玉米种、灰白色的望都辣椒种……装有不同颜色种子的塑料瓶整齐地码放在陈列架上,部分瓶身的标签上注明了品种名称、种植地区等信息。

这是陈立业专门为老种子设置的储藏室,存储着他多年来收集的211个珍稀品种。因品种全、数量多,沃翠源有机家庭农场被选定为保定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示范基地。

“以前,庄稼人都说‘宁愿饿肚肠,不叫断种粮’。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老种子经一方水土的培育,蕴藏着耐旱、抗病、抗倒伏等优良性状,既是可以传承的种粮,也带给大家记忆中的老味道。”说起老种子,陈立业一改初见时的少言寡语。

他拿起陈列架上的一罐小麦种子,“别看它籽小颜色暗,这是产自1984年的小麦留种。原本是我家瓮底发霉的麦子,被丢在地里后居然发了芽结了籽。”

惊讶于传统种子品种强大的生命力,当年陈立业小心翼翼收起了一捧留种,自此开始了收集老种子之路。

农闲时节,他骑着一辆自行车,跑遍清苑大大小小的村庄,“不管去谁家,进门先瞧人家挂在屋檐下或晾在窗台上的粮食。如果是老种子,就向人家讨要一些。”

吃起来口感好,但品相差、产量低,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种子粮逐渐被商业化的种子所替代。陈立业说,自十多年前起,已经很难再寻到老种子了。

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家底”?答案就是种植、繁育。

“老种子虽然稀少,但并不是只能观赏的古董,埋进土地里孕育繁衍,才是它们的使命所在。”说话间,陈立业提出要带记者去田地里看看。

“这块是种子试验田,用来对老种子提纯复壮。”

“这片小麦成熟后磨出的面粉麦香味很浓,售价10元一斤。”

“这儿种的是应季西瓜,上市后差不多100元一个。”

…………

陈立业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介绍。有时话音未落,他就钻进了田里,查看起作物的长势。

在儿子眼中,农场如今的生机完全依赖于父亲近乎执拗的坚持。陈子彧记得,当初父亲决定“倒退”选择产量低的老品种,并严禁使用农药和化肥时,他和母亲都反对:“一亩小麦只产五六百斤,除草施肥累死人,再说去哪里卖,谁会买?”

但父亲的倔劲儿上来了,在家人的抱怨声中开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收获后游走在北京各个小区努力兜售。那个睡在天桥下的身影至今印在陈子彧的脑海里,也促使他毕业后返乡当起了一名新农人。

如今儿子已经成为父亲的左膀右臂,使用烟叶水等土办法防虫害,前往全国各地寻找老种子,拓宽特色农产品市场……2021年,陈子彧还帮父亲将多年来收集到的211个种质资源汇总整理成册。

“在田间,见证一粒老种子从播种到收获,那种还原儿时餐桌上味道的成就感,让我逐渐领悟到做一个新农人的快乐,体会到保护和传承老种子的意义。”陈子彧说。

在清苑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段洪占看来,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一粒老种子就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

“在老种子收集、保护、使用上不仅国家做了大量工作,还有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加入保护和传承行动中。”段洪占希望,有更多的老陈和小陈涌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2 09: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出台。代代传承坚守田间,薪火相续端牢饭碗。类似薛拓父子俩,下田两代人、种粮父子兵的情形,在陕西还有许多。对土地的眷恋、对粮食的不舍,让他们坚定着自己无悔的选择。西安往北,阎良
2024-06-02 03:17:00
“麦种王”三代接力守护“粮袋子”
本文转自:驻马店日报干好“兴农事”种出“金种子”“麦种王”三代接力守护“粮袋子”本报讯(记者 刘 鹏 滑清泉)“降到13%以下了,含水量达标!”5月30日,在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
2024-06-01 00:13:00
父子同心 黄土生金
...模不大产出惊人,还获批“全省特色优势种苗基地”——父子同心 黄土生金25日,记者走进启东市南阳镇光明村腾益家庭农场暖意融融的塑料大棚,如同走进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蔬果展示馆。
2024-01-30 02:00:00
一个家庭农场的年终收支盘点
...没了。”李金阳说。节本增效贷款使用越来越少像李保祥父子这样的种粮大户,贷款种地是一种常态。李金阳介绍,粮食从种到收,再到存放、卖粮是一个大的周期。种子、底肥、浇水,再加上半年
2023-12-20 15:23:00
古代幻术真的无所不能吗
...吸引人流,拿出绝招《客窗闲话》中的那场幻术是由一对父子演绎而成的,由于这父子二人都掌握了幻术的要领,所以,他们也就将表演幻术当作谋生之道。但他们一般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停留过久,
2023-06-21 15:43:00
像种子一样扎根“一带一路”(丝路上的河南人)
...日报黄泛区实业集团塔中农业开发公司副总经理范拥军像种子一样扎根“一带一路”(丝路上的河南人)□本报记者 刘晓阳 本报通讯员 孙策“国庆节后就返回塔吉克斯坦。”9月24日,回国
2023-09-26 06:51:00
父子接力三十年,野生丹参得“驯化”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拼版资料图:成片种植的丹参以及催芽种出的丹参放大图。 拼版资料图:成片种植的丹参以及催芽种出的丹参放大图。“为种出、种好丹参,我和父亲接力,整整努力了30年
2023-07-19 11:25:00
...学生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2023-11-24 08:44:00
科研田里精选“优等生”
...摄影报道工人们“手动”收麦育种团队成员单独收获杂交种子 渤海新区黄骅市的农田里,农机奔驰收麦忙 任振宇 摄当农户们陆续开始繁忙的“三夏”生产时,市农林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2024-06-12 11:5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