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6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也成为当天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热点议题。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答法新社记者提问时,重申了习近平主席的话:“盖茨先生是我今年在北京会见的第一位美国朋友。世界正在走出新冠疫情,人们应该多走动、多交流,增进了解。我常讲,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我们始终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希望两国人民友好下去。”
而对于布林肯访华前美方的吹风会,汪文斌则重申,美方不要幻想“从实力地位出发”和中国打交道,“中方再次敦促美方将拜登总统作出的积极表态落到实处,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停止对华遏制打压,同中方相向而行,排除障碍,创造条件,推动中美关系逐步重回稳定发展轨道”。
盖茨与布林肯访华目的截然不同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中方对比尔·盖茨和布林肯访华的表态与措辞不尽相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伟认为,中方态度不同,是因为二者访华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布林肯代表的是美国政府,无论是早前的“气球事件”,还是近期中美两军在台湾海峡以及南海的“摩擦”事件,都令中方对布林肯所代表的美国政府极其不满,中方只是本着保持双方沟通的态度,才愿意让布林肯来华访问。而比尔·盖茨是作为慈善家到访中国,主要从事关于全球疾病的预防治疗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孙西辉进一步分析指出,比尔·盖茨以慈善基金会总裁身份来华,中国愿意加强中美企业在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服务于我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政策。
布林肯访华前自降调门?
在布林肯访华之前,美国白宫官员们则向美国媒体密集吹风,一方面想要展现美国的“高姿态”,声称自己寻求与中国的沟通,防止误判,但另一方面又对媒体降低布林肯访华成果的期待。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称布林肯访华希望达成三大目标:一是希望建立开放且得到授权的沟通渠道,以讨论重要挑战,解决误解并防止误判,管理两国竞争;二是将像往常一样,坚定地代表美方的价值观和利益;三是将致力于在符合美国利益的情况下,探索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宏观经济稳定上的两国合作。
而美国务院亚太事务助卿康达则称,并不预计布林肯此行会达成一系列可交付的成果,不过美方仍然期待中美在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或进展。
美方的表态显示出其对布林肯访华的复杂心态。孙西辉分析指出,完全符合美国意愿和要求的所谓“沟通渠道”不可能实现,美方想要的这种沟通机制不仅中美之间不可能实现,而且在美国与其他绝大多数国家之间也很难建立,因为“要求对方完全地去服务和服从于美国国家利益,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不对等的外交”。
孙西辉认为,不仅建立沟通机制很难,即使建立起沟通机制,也只是双方交换信息的一种渠道,并不能解决问题。美国也知道这些目标很难实现,所以干脆在媒体上提前放风,降低大众预期,以免最后结果与期望相差太大,难以自圆其说。
中美关系大幅改善窗口期并未到来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即将访华,将成为美国拜登政府迄今为止访华的最高级别官员,也是时隔四年多后美国国务卿再次访华。外界将此行视为观察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重要窗口。
《纽约时报》15日报道称,未来有可能访华的美国官员包括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以及气候问题特使克里。美国方面希望相关访问能够为中国国家领导人11月前往美国旧金山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铺平道路。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赖恩·哈斯16日在接受采访时分析称,布林肯的访问是中美双方“探索过程的第一阶段”,后续关系是否改善仍待观察。
马伟就此分析指出,中美处于竞争甚至是向对抗转移的大趋势中,但在大趋势下仍有小幅改善的迹象。5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维也纳会晤了10个小时。此外,中美商务部长和贸易代表也进行了会面。马伟认为,这体现了在大趋势下中美双方仍可能达成小范围共识,例如尽管面临不利因素的冲击,双方商定了布林肯的访华行程。
孙西辉则表示,美对华表态和做派都比较强势,中方也不会因为受到美国的一些压力而全面妥协,所以综合中美两方的表现和表态来看,中美改善关系或出现改善关系的窗口期的可能性不太大。
作者丨李长春,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编辑丨李怡,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8 22: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