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逐梦蓝天”之路惨淡收场,探究日本航空工业坎坷之路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3-05-12 16:58:00 来源:锋行天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前不久,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正式宣布,停止首款日本国产喷气式客机SpaceJet的研发。自2008年立项以来,该项目历时15年、耗资约1万亿日元,却一架飞机都未能交付。SpaceJet项目的失败,意味着日本以支线客机项目为跳板、研发国产大飞机的梦想遭遇重创,也宣告了日本将技术成果进一步应用于空中预警机、战略轰炸机的愿望就此破灭。

作为日本军工企业的“龙头老大”,三菱重工是世界军工百强榜的常客,却在SpaceJet项目上表现糟糕。由于过度苛求自主研发,该项目的研发经费从1500亿日元暴涨至1万亿日元,最终成为三菱重工“难以承受之重”。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航空工业断层了数十年。从PX-L反潜机到F-X战斗机,一项项研发计划受阻,令日本军用飞机的发展一再受挫。20世纪60年代,YS-11螺旋桨飞机的研制失败,也让日本半个世纪都没踏入民用支线客机研制领域,直到SpaceJet项目启动。

如今,这条“逐梦蓝天”之路惨淡收场,为日本航空工业再度覆上一层阴云。回顾大半个世纪,日本航空工业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本期,让我们一探究竟。

日本航空工业坎坷之路

■李康曾梓煌

“逐梦蓝天”之路惨淡收场,探究日本航空工业坎坷之路

日本F-2战斗机。资料图片

中途折翼的支线客机项目

2008年,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正式启动“三菱喷气式支线客机(MRJ)”项目,后来更名为SpaceJet。同年3月,三菱飞机公司应运而生。

MRJ是一款面向中短途航空市场的支线客机,设计座位不超过100个,计划采用PW1000G齿轮传动发动机、翼挂式布局、复合材料机身与先进航电系统等。项目细节刚一宣布,就引发热烈反响。

日本政府对其寄予厚望。MRJ是日本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款国产支线客机,他们希望能在这次项目中攻克干线客机的技术难题,继续研制150座以上的大飞机,从而带动新材料、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拉动一系列高技术产业发展。

日本向来采取“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发展策略。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等日本头部军工企业,早已习惯于将成熟的民用技术快速向军用转化。

根据三菱重工的构想,MRJ飞机整体设计建造将完全依靠自主。如果研发顺利,就能把技术成果调整运用于空中预警机、战略轰炸机等装备。如此不仅能争取客机市场,日本的远程战略打击能力、战略输送能力也会得到跃升。

在诱人的前景吸引下,日本政府大手一挥,直接给出500亿日元以上的补贴和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提高成功率,日本政府“撮合”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和川崎重工等头部企业联合攻关,组成了“明星级”研发阵容。

然而,飞机开发的过程并不顺利。2015年,MRJ第一架原型机试飞,却因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无法取得适航资格。2019年,MRJ项目正式更名为SpaceJet,希望摆脱留给客户的负面印象。但由于设计失误和技术问题,SpaceJet先后数次推迟交付,设计图纸一改再改,产品交付遥遥无期,让提前“下单”的客户后悔不已。

日本官方公布的一份文件,揭示了项目迟滞的重要原因:第二架原型机在美国测试时发动机突然失效,险些机毁人亡,不但没拿到美国联邦航空局的认证,还致使另外3架原型机不能参加测试。这意味着,项目之前的投资几乎“打了水漂”,不得不重回原点。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航空业遭遇“寒冬”,本就“难产”的SpaceJet项目愈加举步维艰。许多企业停产或倒闭导致部分零部件断供,再次拖慢了项目进程。

多重打击之下,三菱飞机公司不得不于2020年10月“冻结”该项目,并削减后续研发费用。2022年3月,他们关闭了在美国的试飞基地,进一步缩小项目规模。

前不久,有网站刊发出一张图片:停机坪上,一台重型机械装备正在拆解SpaceJet首架原型机。机械臂重重挥舞,这架寄予了日本半个世纪航空梦想的飞机被撕成碎片。

历尽坎坷的“逐梦蓝天”历程

有人形容,半个世纪以来,日本航空工业的发展可谓“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SpaceJet项目折翼,不过是其中一个缩影。

在研发SpaceJet前,日本在民用大飞机领域也曾进行过一次尝试。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成立“运输机设计研究会”,决心建造能运载60人左右、飞行800到1600公里的YS-11螺旋桨民航机。

YS-11的研发团队囊括了一大群战斗机设计师:“零式”战斗机的设计师堀越二郎、“紫电改”战斗机设计师菊原静男、“飞燕”战斗机设计师土井武夫……对日本政府而言,将YS-11造好,也对未来发展军用飞机大有裨益。

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研发生产反潜机。1967年,川崎重工业公司提出GK520四发喷气式反潜机的设想,并于1970年完成所有设计。该项目被日本政府升级为PX-L反潜机项目,计划安装4台涡扇发动机,设计时速高达每小时880千米,比美军当时正在换装的P-3C反潜机还要快上许多。

然而,一切的发展不如预先所料。

一方面,日本飞机制造公司建造了182架YS-11飞机,共发生事故36次,全毁率高达14.2%。这个数据打破了世界纪录,YS-11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坠机之王”。另一方面,研制中的PX-L反潜机给美国带来压力。在美国军工企业干涉下,日本政府中止了PX-L研发任务,转而引进美国P-3C反潜机。

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向日本提供F-15战斗机的核心零部件,让日本军工企业组装生产。在积累了第三代战斗机生产经验后,日本政府雄心勃勃地提出F-2战斗机项目。

这一次,日本计划引进一款先进第三代战斗机作为基础,再结合自身技术升级改造。经过数年角力,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16战机最终中选。在日本政府的设想中,F-2既能利用F-16的技术基础,又能搭载日本自研的J/APG-1有源相控阵雷达,如果研发成功,就相当于一款缩小版的F-15E多用途战斗机。

F-2的研发并不如想象中顺利。虽然日本军工企业在先进复合材料、砷化镓半导体器件以及高精度机械加工等领域都拥有一定技术基础,但造飞机不是造自行车,造得好零件,不等于能拼得出飞机。而且美国为日本发展F-2战机提供的技术支持仅仅流于表面,使得F-2的试飞进程举步维艰。

等到终于满足量产条件时,F-2的各项设置已经被修改得“面目全非”。由于航电设备和软件性能缩水,F-2沦为一款功能相对单一的攻击机。飞机上搭载的J/APG-1有源相控阵雷达,量产后也面临着可靠性差、复杂气象条件下搜索距离受限的尴尬局面。

难以企及的航空工业复兴之梦

一位哲人曾说:“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

在军工领域,以色列、土耳其等国走过“引进—吸收—推陈出新”的模仿之路,最终甩开“拐杖”,自主研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武器装备。日本却将航空工业的基础建立在国外技术支持上,长期依赖于美国的帮扶。

然而,日本向来是美国军贸出口的重要市场,美国又怎么舍得让这个“出手大方”的买家自寻出路?

F-2战斗机研发之初,美国担心F/A-18战斗机会为日本发展舰载战斗机提供蓝本,便以“协同作战的装备统一性要求”为由,将日本引进F/A-18生产线的想法扼杀在摇篮之中。日本不得不选择体积偏小、并不符合要求的单发F-16C战斗机作为研发基础,导致F-2成了一款没有后续机型、难以升级换代、只能用到报废的奇葩战机。

不仅如此,根据两国达成的协议,日本与美国承担的研发比例分别为60%和40%。然而,美国可以将合作中获得的日方技术成果应用到美国飞机上,日本则不能将习得的技术应用到其他日本飞机上。

通过这一“霸王条款”,美国成功利用日本的资金和技术,调整了“敏捷隼”战斗机设计方案。日本出钱出力、承担市场风险,最终也未能获得独立生产战斗机的能力。

吃一堑长一智,在SpaceJet项目上,日本转而探寻新模式:项目开始之初,就定下了“飞机从里到外全部自研”的目标。与此同时,三菱重工与美国波音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波音承诺对SpaceJet项目提供全方位建议和支持。正因为如此,三菱飞机公司才敢定下高难度的设计目标。

然而,到了关键时刻,波音并没有伸出“救命稻草”。技术方面,波音给予SpaceJet的支持有限,毕竟谁也不会将核心技术平白相送。政策方面,SpaceJet并未因盟友身份得到关照,在“考取”美国航空市场适航证时处处碰壁,认证过程不断遇阻。如今,SpaceJet项目背负着大约270架日本国内外航空公司的订单。三菱重工还需要与其依次解约,并协商赔偿问题。

在SpaceJet项目失败落幕后,三菱重工宣称,该项目研发人员将被调动至防卫领域,投入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任务。日本政府已经决定加入英国“风暴”计划,与英国、意大利合作开发第六代战斗机,三菱重工等主导支线客机项目的军工企业同样参与其中。

日本航空工业的发展之路说明一个道理:掌握核心技术才是企业的制胜密码。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漫长的积累和探索,没有任何捷径可行。如果不能辨清发展方向、找准自身定位,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全球航空工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逐梦蓝天”之路惨淡收场,探究日本航空工业坎坷之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3 1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观历史,举办国际化的大型航展,是成为空天强国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航空业接轨,1996年首届中国航展在珠海应运而生,代表当时中国航天技术先进水平的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实体
2024-11-13 12:32:00
捷克航空工业的“百年老店”
...身发展的“支点”,走上一条“引进-消化-模仿”的腾飞之路。它们采取授权生产方式,从法、英等国航空企业引进产品生产线,在本国生产战机。在此过程中,它们并未满足单一仿制模式,而是
2023-05-19 15:38:00
...业大学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平分享了姜长英坎坷的求学之路,以及投入航空事业的决心,历经坎坷,爱国初心不变。矢志不渝,六十年如一日搜集航空史料、撰写航空史,一生心血铸就巨作。这些
2023-07-31 20:29:00
摆脱“黑色黄金”依赖,我国航空轮胎工业走出创新之路
...国在航空轮胎工业上走出一条完全区别于西方国家的创新之路。
2023-12-25 16:22:00
隐于深山三十载,这位院士“大响”在祖国蓝天!
...台的国家。挺膺担当,开拓我国第三代发动机的自主研制之路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初期,长期的测绘仿制思维,在某种程度上阻
2024-02-28 17:25:00
...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飞),深入了解中国特种飞机发展进阶之路,共同见证这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从零起步,名片越擦越亮山岭纵横、偏僻冷清、荒草丛生,这是20世纪60年代末
2024-12-17 07:58:00
日本公布登月器实拍照,发动机喷管砸月面,刷新三项世界纪录
...又有哪些亮点呢?登月到底难在哪里? 日本坎坷的登月之路根据日本媒体消息,2024年刚开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所便传来好消息,于2023年9月发射的SLIM小型探测器在宇宙中飞
2024-07-22 09:55:00
青春无悔 逐梦蓝天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市政协委员李晓丹:青春无悔 逐梦蓝天输入数据,按下按键,激光在空气中闪烁,一件件形状复杂的金属零件被雕琢成型……1月2日,沈飞工艺研究所里,市政协委员、航空工业
2024-01-03 04:24:00
日本背着美国,与两国合研六代机,性能全面超越F-35
...机)据观察者网援引美联社12月9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五,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将和英国、意大利合作,共同开发“下一代战斗机”。据悉,该公告发布前,恰逢岸田政府宣布其“大幅增加国
2022-12-09 20:43: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严阵以待护通导 精检细修筑安途
金秋时节,伴随着季节交替、温度变化,长春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在这场关乎飞行安全的关键战役中,长春机场以严谨的态度
2025-10-14 17:53:00
南京造!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机体结构下线
10月11日,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首架机机体结构,在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2025-10-15 08:08:0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发布现场。中航工业供图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李智)10月15日
2025-10-15 21:43:00
青年教授研究在太空“放风筝”给卫星“拴绳”,建智能集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微重力试验启动!”一道坚定有力的指令
2025-10-16 07:38:00
全球首座!三千吨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2025-10-16 09:03:00
影像记录|“刘老庄连”:擎旗自有后来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发2025年9月3日
2025-10-16 09:20:00
关于加强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低慢小”飞行器管控工作的通告为确保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25-10-16 15:51: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沈子轶、于春梅、王育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国防教育,铸牢国防观念根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10月14日
2025-10-16 15:56:00
实战淬火砺尖兵,比武备战展担当!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备战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
东南网龙岩10月16日讯(通讯员 戴丽涓)“这次时间不行,再来一次!参加比武和遂行任务一样,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近日
2025-10-16 16:21:00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通讯员 房欣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从中集来福士获悉,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如期交付
2025-10-16 16:59:00
山东选手杨洋成功挑战八百流沙极限赛
备受国内外极限越野选手关注的2025“八百流沙”极限赛于10月9日在甘肃戈壁清泉收官,山东选手杨洋获得全球第10,中国第3
2025-10-16 18:09: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18:00
海外网天津10月16日电 (严冰 徐嘉扬)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32: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
2025-10-16 20:49:00
黄蓝交响乐,守护奏和弦
“当黄河奔涌的浊浪与蔚蓝的海水相拥,在胜利油田新北工区海域绘就出鲜明的黄蓝分界线,一艘红色船舶穿梭其间,这是令人心醉的海上图景
2025-10-17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