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伸手摘果、订单致富,庭院“小空间”激活乡村振兴“大动能”
“方寸之间”有乾坤 小院变身“聚宝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旖旎 通讯员刘健
夏日的清晨,栖霞区八卦洲街道中桥村村民刘应能早早起床。最近正是花卉绿植上市的重要时节,为了让自家的花卉盆栽能够卖个好价钱,他穿梭在繁花绿叶间,修枝、剪叶、浇水,一通忙活,努力在“方寸”小院里做文章,在“家门口”玩出“新花样”。
近年来,栖霞区因地制宜,积极挖掘庭院经济潜力,通过政策赋能、模式创新、多元融合等举措,引导村民盘活闲置庭院资源,发展特色种植、休闲旅游等项目,让小庭院承载起生态美化、增收致富、产业振兴的大功能,走出一条“小空间”激活“大动能”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目前,全区已培育庭院经济示范户百余家,户均年增收超3000元,还有效带动了数百户村民参与。
因地制宜,方寸之地种出“特色”
“这盆三角梅状态正好,得精心养护。”在龙潭街道上坝村百草园盆栽展厅,村民马金玲正细心擦拭着展台上的花卉。展厅内,上百盆天竺葵、三角梅、红枫等争奇斗艳,生机盎然。这些生机勃勃的花卉盆栽并非产自大型基地,而是由像马金玲这样的村民在自家小院里一盆盆精心培育出来的。村里会定期筛选品相优良的盆栽,统一在展厅展示、销售或租摆,收益直接反馈给种植户。
“光我们家小院就种了将近300盆,去年通过村里展销,加上一些企业直接上门购买租摆,收入增加了不少。”尝到甜头的马金玲最近琢磨起了直播带货,想给自家“庭院出品”再拓宽线上销路。
在上坝村,像马金玲这样在庭院里“淘金”的能手不在少数。目前,该村80%的农户都参与到美丽庭院建设中,形成了“家家有花卉,户户飘花香”的独特景观。“我们选取了10户作为庭院经济示范户,定期请专家培训,‘手把手’教种植技术,既美了家园,又让示范户带动更多乡亲一起干、一起富。”上坝村村委委员韦静介绍。
同样以庭院“小美”带动乡村“大美”的还有八卦洲街道中桥村。走进村民刘应能的农家小院,馥郁的花香扑面而来。“以前种花是爱好,现在可是事业。”刘应能说,“去年以来,村里力推庭院经济,不仅帮我们购置了月季盆栽、花架等基础设施,还专门请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来指导。我这小院成了村里的‘样板间’,来参观学习、买花的人多了,收入自然就上来了。”
模式创新,村企联动共建“小院”
发展庭院经济有哪些思路?如何能既有看头又有赚头?
2023年以来,栖霞区出台《栖霞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一年试点打基础、两年示范上台阶、三年推广见成效”的发展路线图,探索出一条“政府搭台、村企联动、农户唱戏”的特色路径,让农家小院成为“推窗见绿、抬头赏花”的诗意栖居地,更变身成“伸手摘果、订单致富”的微型产业链。
技术指导送到田间地头,种植养护交给农户巧手,市场开拓依托合作社……上坝村凭借“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村民个性培育,村集体兜底”,让小庭院种出了不一样的风景。
“村里提供种苗、技术,我们负责在自家院里精心养护。成熟的好盆栽,就送到村展厅去,由村里统一展销或对接企业租摆订单。这样我们只管种好花,销路不用愁,风险也小。”马金玲对这套模式赞不绝口。它有效调动了村集体、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和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并形成合力。
如今,栖霞区的乡村正逐步形成以住房为中心、门前屋后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的模式,把庭院“方寸地”建成“致富园”。“发展庭院经济,既不能‘一刀切’粗放经营,也不能‘天女散花’盲目跟风,而是要立足乡土肌理,深挖地域基因,让每寸土地都生长出独特价值。”栖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联动产业,“小庭院”释放“大能量”
庭院经济带来的益处是多维度的。对农户而言,它盘活了闲置资源,拓宽了增收渠道;对村庄而言,它美化了环境,留住了乡愁;对区域而言,它助力特色产业集聚,塑造“一村一品”,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走进中桥村村民韩秀英家,葡萄藤架整齐排列,绿叶间一串串青翠的果实若隐若现。这是韩秀英一家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的第九个年头。早在2016年,栖霞区以“效益高、品质优”的“阳光玫瑰”葡萄产业为支点,开展“一棵葡萄,一个梦想”项目。作为这一项目的首批种植户,韩秀英感慨颇多。“当时家里困难,多亏村里帮忙,免费帮我们搭起了葡萄架,还请专家教技术。”韩秀英指着爬满藤蔓的钢架,眼角笑意藏不住,“现在每年光靠这院子里的葡萄就能增收好几千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在我们村,庭院经济已成为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中桥村党委副书记赵磊介绍,该村已形成以“月季庭院”和“阳光玫瑰”葡萄为代表的两大庭院经济项目,直接带动20余户村民稳定增收。村里鼓励村民整合房前屋后空地,自主发展种养、休闲等庭院项目,让“小庭院”持续释放“大能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