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黄永玉,走完嬉笑的一生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15 15:09: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2023年6月13日凌晨3点43分,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去世,享年99岁。

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黄永玉,走完嬉笑的一生

黄永玉。图自新湖南

对于一些不是很关注文艺界的人来说,得知这个名字大概还是今年的《癸卯年》特种邮票,第一枚名为“癸卯寄福”,第二枚名为“共圆共生”。它们的设计者就是黄永玉。

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黄永玉,走完嬉笑的一生

图自中国邮政

引起争议的是被称为“蓝兔”的“癸卯寄福”,画面中的兔子一手执笔,一手持信,全身蓝色,瞪着红色的眼睛,露出突出的大牙齿。有的网友认为蓝兔子“妖气”“太诡异”,也有部分网友认为“有个性”。总之,作为新年的邮票,似乎不够喜庆。

对此,99岁的黄永玉一笑置之:“画个兔子邮票,(对我来说)是开心的事。这个兔子呢,大家都会画,也不是专门只有我一个人会画。画出来大家高兴,祝贺明年的新年而已。谢谢大家!”

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黄永玉,走完嬉笑的一生

“猴票”。图据中央美院微信公众号

不接触集邮的人可能不知道,黄永玉可谓是生肖邮票的“开山鼻祖”。1980年,黄永玉创作的首枚生肖邮票“猴票”,是邮票史上最受追捧的“明星”之一,直到今天仍是“一猴难求”,一度有“一版邮票一套房”的说法。

看似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出自一人之手,并且都备受关注,这个人一定不是“凡人”。

1924年农历七月初九,黄永玉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原名黄永裕。几个月后,父母将其带回祖籍地湖南省凤凰县,也就是沈从文笔下的那个“边城”。沈从文是他的表叔,“黄永玉”这个名字,也是沈从文所改。

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黄永玉,走完嬉笑的一生

沈从文(左)和黄永玉。图自新湖南

童年时期的黄永玉,实在算不上父母口中的“别人家孩子”。他5岁拜师学功夫,从小逃学,打过老师、打过恶霸、打过警察,上课熟读《江湖奇侠传》。12岁那年,他站在沙包架子底下做了决定——湘西汉子黄永玉,这辈子要当侠客,浪迹天涯。

1937年7月,因父母无力抚养,黄永玉跟随堂叔黄毓熙到厦门集美学校求学。由于不安心学习,只喜欢读书、画画,他连续5次留级,被同学们戏称为“留学生”,也因此成了集美学校同学最多的学生。2013年,89岁的他给母校的赠画,落款“一九三七年四十九组五十组五十一组五十二组五十三组学生黄永裕”,似乎颇以此为傲。

在那个战乱年代,黄永玉颠沛流离、自学成才,一度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香港等地。他以木刻起家,拓展至漫画、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新中国成立后,23岁,黄永玉成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28岁,小学文凭的他成为央美最年轻副教授;32岁,创作出中国版画经典之作《阿诗玛》,一举成名。

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黄永玉,走完嬉笑的一生

《阿诗玛》(1955年) 图据中央美院微信公众号

平生多舛,黄永玉的处世态度却是洒脱旷达。曾经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黄永玉也不例外。可是他把全家的布票省下来,集中到一起,然后买了一块很厚的布,干吗?做了一个帐篷!从此以后,每到周末就会看到黄永玉带着妻子儿女,背着这顶特别的帐篷,到北京郊外露营。还有一段时间,黄永玉一家住在一间简陋昏暗的小房子里,白天都要开灯。于是,他在墙上画了一个两米多宽的大“窗户”,灿烂的鲜花、明亮的太阳,顿时满屋生辉。

黄永玉就是这样一个好玩儿的“顽童”。直到99岁,他的画室门口还挂了一个拳击沙袋,书桌上依次摆着一支钢笔、一叠草稿纸,还有一把匕首。他每天早起画画,中午写作,下午见朋友,晚饭后窝进沙发里,抱着一只小猫,看电视上的拳击比赛。

对于自己对创作的执着热情,黄永玉给出这样的答案。今年3月27日,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入木——黄永玉百岁版画艺术展”开展前夕,黄永玉向博物馆捐赠新创作的作品《扬州慢》。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尽量不让人感觉我在倚老卖老,所以到现在还是不敢停下笔墨,别让生熟朋友在我作品面前,产生同情怜悯之心。”

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黄永玉,走完嬉笑的一生

《扬州慢》。图自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微信公号

按照黄永玉对自己的评价,文学第一,雕塑第二,木刻第三,绘画第四。202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黄永玉的长篇小说《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第三部《走读》。《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以作者的故乡和其小时候经历的人与事为原型创作,自2013年8月以来,已陆续出版了84万字的《朱雀城》、130万字的《八年》和48万字的《走读》。其中《朱雀城》的后记颇为有趣。摘录如下:

感谢上海《收获》杂志的李小林。

我不太清楚古往今来世界上有没有第二个这般宽容耐心的杂志主人让一部小说连载五年之久并且还连载下去的?

有朝一日连载完了,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只有两个:

一、李小林某天忽然大叫:“受不了啦!让这个文章见鬼去罢!”

二、我本人中途短命死掉!

否则,三部书出齐那天,开个庆祝会,所有老朋友聚在一起,洋鼓洋号奏完,主请李小林上台,当众点火,烧掉“万荷堂”。让大家要多开心有多开心!火红一片。

感谢李辉和应红多年对我不断地催促,迫使我良心发现,老老实实每天早上坐在桌边,做完日课才准游戏。

感谢湘西的刘一友(男)、长沙的卓今、上海的周毅,给拙文中提的意见;有如恶婆婆对待童养媳,毫不留情。

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也难怪他的作品既充满天真稚气,又洋溢着热情豪放,总是给人以温暖的力量。

毕加索曾言:“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大师拉斐尔,但我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个孩子。”这句话放在黄永玉身上也颇为合适。他永远开心得像个孩子,就像他自己所说“人只要笑,就没有输”。现在回过头来看那幅“蓝兔”,透露着天真与诚挚,又带着孩子般的放松与“不功利”。也许黄永玉一直追求画得像孩子一样自由,他或许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的画作,也或许会像看一件有趣的事情一样,静静地看着别人对他画作的品评。

对于生死,黄永玉早已看淡。其子女公布的遗嘱中,黄永玉说道:“待我离开之后,请将我的遗体进行火化。火化之后,不取回骨灰……我希望我的骨灰作为肥料,回到大自然去。”他曾和妻子讨论自己的身后事,想在死前开追悼会:“趁自己没死,听听大家怎么夸我。”2022年,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曾说:“等我死之后,先咯吱我一下,看我笑不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肖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5 17:45:5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回看黄永玉木刻:这是他艺术的根
澎湃新闻获悉,知名画家黄永玉因病于2023年6月13日3时43分去世。遵照黄老生前意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黄永玉曾任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可以说,木刻是黄永玉艺术的根,是他
2023-06-15 10:48:00
著名画家黄永玉逝世—— “我一辈子去过南京两次……”
黄永玉。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虹“我们的父亲黄永玉因病于2023年6月13日3时43分离去。我们尊重他的意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6月14日,著
2023-06-15 07:53:00
兔年这只蓝兔子引发争议,大师黄永玉再出手,他的金猴拍卖已过200万
...不过,这只“丑小兔”其实大有来头,它由著名艺术大师黄永玉执笔绘制,黄永玉今年99岁,是中国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少年时期,他就被誉为“中国三神童之一”,堪称画坛一大鬼才
2022-12-30 16:41:00
黄永玉去世,曾说“不要把死亡看得太重”
...下班晚高峰,行色匆匆的人们收到一条手机弹窗新闻,“黄永玉逝世”。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昨天凌晨逝世,享年99岁。报道称,黄永玉先生子女
2023-06-15 10:52:00
为什么人人都爱黄永玉
... 编辑昨天(13日)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先生逝世,享年99岁。出生在战争年代的黄永玉,见过战争硝烟,也经历过时代变迁,挨过饿、受过穷,但从苦和痛中,他还是
2023-06-15 10:29:00
黄永玉:画个兔子邮票是开心的事
...布图稿开始,就引发热议,褒贬不一。这套邮票由艺术家黄永玉设计,这是其第三次设计生肖邮票,也是其第四次与邮票结缘。《癸卯年》特种邮票是中国生肖邮票第四轮中的第八套,一套两枚。第
2023-06-14 18:05:00
黄永玉先生逝世,他曾这样谈自己和老友们
黄永玉晚年在上海黄永玉先生子女黄黑蛮、黄黑妮、李洁琴携孙黄香、黄田今日敬告:我们的父亲黄永玉因病于二O二三年六月十三日三时四十三分离去。我们尊重他的意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
2023-06-15 10:53:00
那个95岁开法拉利的老顽童,走了
作者:荠麦青青四十多年前,56岁的黄永玉写下了一首小诗《假如我活到一百岁》:“长寿、长寿,厮杀了整整一个世纪,同志们撇下我走向天堂,战场是那么寂静,战壕里,剩下一个活着的我...
2023-06-15 10:43:00
艺术家黄永玉病逝:让我回到大自然去
记者 师文静据媒体报道,6月13日,黄永玉先生因病逝世。黄永玉是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是现当代中国文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他木刻、绘画、文学皆精通,曾创作中国
2023-06-14 19:3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97年”安徽小伙在杭州卖卷馍 两个摊位日营业额约4000元
大皖新闻讯 “97年”安徽小伙龚亚洲,一年前在杭州摆摊卖阜阳卷馍,如今已开两个摊位,日营业额约4000元。辞去厨师工作的他
2025-08-24 15:57:00
泰安两位小选手在2025山东少年阅读马拉松挑战赛总决赛荣获一等奖!
鲁网8月24日讯8月23日,由鲁网与新华书店联合主办的"2025山东少年阅读马拉松挑战赛"总决赛在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圆满落幕
2025-08-24 10:19:00
为深入落实山东省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部署,深化政银企协同,探索金融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8月22日
2025-08-24 08:50:00
官方通报“杨宗纬舞台上意外跌落”:已就近送往重点医院
华商网讯 8月23日,“上海动听音乐”微信公号发布消息,通报“杨宗纬舞台上意外跌落”:已就近送往重点医院。来源:华商网相关热词搜索:
2025-08-24 08:02:00
根据山西省气象部门预报,全省连日来出现了大范围强降雨,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国铁太原局对8月23日经由太中线、南同蒲线、太焦线等运行的部分旅客列车采取临时停运措施
2025-08-24 07:42:00
8月22日,姚村社区接到气象部门发布的强降雨红色预警后,立即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将辖区内南峪煤矿危房区18户共35名居民转移至附近宾馆
2025-08-24 07:43:00
8月22日,市残联发布消息,我市2026年“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开始申报,符合条件的人员,需要在9月10日前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残联提出申请
2025-08-24 07:12:00
高温多雨推高绿叶菜价格菠菜价格高位略降,本地秋菜开始大量种植□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孙秉印虽已立秋,但“秋老虎”威力不减
2025-08-23 09:52:00
浪涛里的“最后一课”
通讯员 周玉森 袁飞 报道这是一次“生命火种”跨越山海的传递,更是一曲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和鸣。今年6月15日,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海浪吞没了年仅38岁的张军桥
2025-08-23 10:07:00
上海诺美学子的剑桥夏校之旅:学术与诗意的完美碰撞
当夏日的阳光洒在古老的剑桥校园,一群来自上海诺美的学子们踏上了一场充满学术探索与诗意体验的独特旅程。在这个暑假,他们走进世界顶尖学府剑桥大学
2025-08-23 10:14:00
生命相托的信任:一家医院与一个家庭三十载的生命对话
大众网记者 李欣 东营报道当王女士(化名)将1800余字的就医感受发布到网络平台时,她与家人这段跨越近三十年的就医历程瞬间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2025-08-23 10:19:00
秦皇岛抚宁:“娘家人”为环卫工人送温暖
河北新闻网讯(张晓磊、张竹苒)“以前手磨得脱皮,现在有了能防晒吸汗又耐磨的手套,我们干起活来心里真舒服,谢谢工会对我们的贴心照顾
2025-08-23 11:08:00
奏响跨域交流交融新乐章——文化润疆的南平文联生动实践
南平市位于福建北部、闽江之源,历史文化厚重,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建盏建本文化的发源地。宋代朱熹在此“琴书五十载”
2025-08-23 11:11:00
近日,一则“麻辣烫外卖里吃出百洁布”的新闻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事情起因是一位消费者在外卖中发现一块完整的抹布,感到恶心不已
2025-08-23 11:37:00
...8月2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九三阅兵准备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这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
2025-08-23 11: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