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何永忠:书法与纯艺术之探讨 书法应坚守本质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5-01-22 15:04:00 来源:北青网

文:何永忠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产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近年来,书法艺术呈现出追求纯艺术化表达的创作倾向。部分当代书法家突破传统书写范式,弱化汉字的可识别性,将笔墨挥洒转化为纯粹的视觉符号和抽象表达。这一创作方式打破了书法艺术中"书写—识读"的固有关系,观者无法辨识作品中的文字内容。随着这种创作实践的深入,书法艺术开始迈入一个充满争议的新领域。

这种创作趋势反映了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引发了对书法本质的深刻思考。支持者认为书法应突破传统藩篱,与时俱进;反对者则强调,失去文字性就背离了"书法"的根本。这场争议关乎书法艺术的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转型困境。在文化交融与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书法的本质特征,厘清书法与纯艺术的关系边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书法的本质属性

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特征体现在文字性与艺术性的融合。作为独特的文字书写艺术,书法与汉字构形规律密切相连。书法家在遵循文字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对汉字结构的深刻理解,运用笔墨技法追求艺术表现。在书写过程中,书法家要考虑字形的规范性,又要追求笔画的流畅性和整体的艺术性,这种特质将书法与其他艺术形式区分开来。

书法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深深植根于文字属性。历代书法大师在创作中追求"书如其人"的境界,通过文字书写展现个人修养与精神境界。王羲之《兰亭序》行笔流畅,笔划舒展,透露出闲适超然的心境;苏轼《寒食帖》笔力遒劲,字里行间流露深沉感慨;颜真卿《祭侄文稿》以悲痛的情感赋予每个字体强烈的表现力,展现出崇高的人格力量。这些传世佳作在传达具体文字内容的同时,通过笔墨韵律传递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从书法发展史来看,历代书法家对艺术表现的追求从未脱离文字本体。即使在最具创新性的探索中,书法家始终在汉字结构的框架内寻求突破。他们通过对笔法、结构、章法的创新,在保持文字可识别性的前提下,实现了艺术表现的多样化。建立在文字基础上的创新,构成了书法艺术发展的核心动力。

当代书法纯艺术化现象

当代书法创作中,部分书法家开始探索纯艺术化道路。他们的作品逐渐淡化文字的可识别性,转而追求纯粹的视觉效果和抽象表达。这些作品虽以"书法"之名展出,却让观者难以辨识其中的文字内容。这种创作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书写规范的突破,不再遵循汉字的基本结构;强调笔墨的表现力,将重心转向视觉效果的营造;追求个人化的抽象表达,完全摆脱文字的束缚。

这种创作倾向的出现有深层的社会文化背景。全球化浪潮下,各种艺术形式相互渗透,传统艺术面临转型压力。部分书法家试图通过打破传统来开拓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寻求与当代艺术接轨的可能性。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也使一些创作者开始质疑传统书法中的种种规范,转而追求更为自由的表现形式。

然而,当文字性被弱化或消解时,书法赖以存在的根基也随之动摇。这种变化影响了书法的形式特征,更深层次地改变了人们对书法艺术的认知。传统书法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在纯艺术化的过程中逐渐流失。观者无法通过识读文字来理解作品,只能停留在视觉层面的感受,导致书法艺术独特的文化传承功能受到削弱,甚至是完全消失。

争议的核心与评析

围绕书法纯艺术化的争议,支持者提出了多个论点。首先,他们认为艺术创新没有边界,书法也应该突破传统束缚。其次,他们主张书法的本质在于笔墨语言,而非文字内容。最后,他们强调当代艺术的多元性要求书法必须作出改变。这些观点体现了对艺术创新的追求,却忽视了书法艺术的特殊性。

反对者的论述则更具说服力。他们强调文字性是书法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这一特征决定了书法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根本所在。从历史维度看,即使是以狂放著称的张旭、怀素,作品中仍保持着汉字的基本结构。这说明书法的艺术创新从未否定文字性,而是在此基础上追求艺术表现的突破。反对者还指出,书法承载的不仅是艺术价值,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放弃文字性将导致这种文化内涵的丧失。

重新定位与未来发展

在多元化趋势下,准确定位各类艺术创作非常重要。完全放弃文字性的笔墨作品应归入抽象艺术范畴,这种重新定位并非否定艺术价值,而是更准确地反映本质属性。这些作品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在现代艺术的框架下获得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明确的艺术分类有助于创作者找准方向,也能帮助观众形成正确的审美期待。

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应立足于文字书写的本质,在保持汉字可识别性的前提下探索创新可能。这种创新可以表现在多个层面:一是在传统书法的框架内深化艺术表现,通过对笔法、结构、章法的研究,丰富书法语言;二是探索书法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保持文字性的前提下实现跨界创新;三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书法的表现空间,开拓书法艺术的新维度。

当代书法创作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坚守传统与推动创新之间找到平衡。书法家需要深入理解中国书法的文化传统,把握精神内核,同时对当代艺术发展保持敏感。创新不应是对传统的简单否定,而应建立在对传统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只有这样,书法艺术才能既保持其文化特质,又具备现代艺术的活力。

对于书法教育和普及工作,也需要明确定位和方向。在基础教育中,应强调书法的文字功能和文化内涵,培养学习者对汉字结构的理解和书写能力。在专业教育领域,既要传授传统技法,又要培养创新意识,使学习者能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自己的创作路径。这种教育理念对书法艺术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在于兼具文字功能与艺术表现的双重属性。文字性是书法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根本特征,也是判断一件作品是否属于书法范畴的关键标准。当代书法创作中出现的纯艺术化倾向,虽然拓展了笔墨艺术的表现空间,但由于完全脱离了文字性这一根本属性,已经超出了书法的范畴。

我们在艺术创新中应始终坚守书法的本质特征,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准确把握书法的本质属性,合理定位各类艺术创作,才能为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开辟正确道路。

书法艺术的未来发展,需要创作者、理论研究者、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创作者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理论研究者需要深入探讨书法艺术的本质规律,教育工作者则要培养既懂传统又具创新意识的书法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对传统的敬畏之心,又要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时代变迁,努力推动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作者简介:何永忠,笔名任柯,文化学者、艺术评论人,中国秦文研究会会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健康文化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产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2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王猛仁书法小品精选
...王猛仁题签孙晓云为王猛仁题签学书小语王猛仁在历代的书法作品面前,无论前贤与后生,我看重的是他们呈现的艺术个性和神采风韵。王猛仁书作 王猛仁书作“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
2024-07-21 21:56:00
美育浸润|2024年衢州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原创美术(书法)作品
...代——2024年衢州市中小学美育浸润教师优秀原创美术(书法)作品展开幕仪式”在中央美术学院附属衢州中学隆重举行。 此次开幕仪式到场的领导和嘉宾有原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书记、
2024-12-27 12:25:00
咏兰——何茂峰书画艺术欣赏(一)
...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古人写兰,需要深厚的书法修养,何茂峰由书法开始,写兰恰有底蕴。看了展览后,对何茂峰写兰的书画作品感触很深:古人没有这样写兰的,国内也没有,难能可
2024-10-15 10:59:00
艺术的生命活力与创造力——品读艺术家戴军
...涛戴军,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他以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绘画风格,赢得了国内外同行及收藏界的广泛认可。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还是一位优秀的画家,更是一位具有饱满
2023-12-18 16:57:00
石敬瑭与后晋时期的艺术繁荣:一位帝王的文化情怀与历史影响
...将领,却对艺术有着深厚的热爱与认识。他不仅自己精通书法,且酷爱音乐,更是赏识并庇护了许多时代的艺术家。在他的鼓励与推动下,后晋朝出现了许多艺术的繁荣现象,尤其在书法和绘画两大
2024-10-14 10:33:00
峰无坦途丨当代书画名家学术交流展——郑军健作品欣赏
...却又高于生活。”各类优秀艺术作品,如油画、中国画、书法作品,都可引人共鸣,引人遐想,引人深思。对绘画中的中国画而言,东晋顾恺之在《摹拓妙法》中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指明画家
2023-01-30 11:53:00
书法家郝国圣拜访建窖建盏艺术名家估佬
书法家郝国圣今天建阳之行天气风和日丽万里无云透露着一片吉庆与祥和,吉祥之日必有奇缘。郝国圣到建阳是为了特地拜访久负盛名的建窖建盏制作名家估佬~陈艗工艺大师。能结缘建盏艺术名家估佬
2023-03-15 17:17:00
主题教育进行时|全国书法兰亭奖金奖获得者崔寒柏书法讲座在银川
塞上金秋,硕果飘香。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工作培训会暨宁夏选区动员推进会精神,由银川市书法家协会与兴庆区文联联合主办的“崔寒柏书法讲座”于2023年9月23日下午
2023-09-28 10:51:00
峰无坦途丨当代书画名家学术交流展——杨杰书作欣赏
...却又高于生活。”各类优秀艺术作品,如油画、中国画、书法作品,都可引人共鸣,引人遐想,引人深思。对绘画中的中国画而言,东晋顾恺之在《摹拓妙法》中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指明画家
2023-01-30 12:53: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