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清代的乞丐喜欢装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30 17: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昔日笔者在“江湖恶丐”这一系列中,曾讲述大量老年间乞丐不为人知的事情,其中更将乞丐“八八六十四门”中的一些门类做过描述,更是将乞丐的切口和手段做了一些细述。这个系列许久没写,今日再写一点儿,让各位看官上眼。

在古典著作《三言二拍》曾用引用宋神宗一朝发生过的一件真事,说得是京师有个宗王之女名叫真珠姬,年十七岁,此女长得貌美无双,宗王将其许配给王公之子,翌年便要嫁人。这年真珠姬去赏灯,结果被一个诨号“雕儿手”无赖盯上,雕儿手将其掳至一处破庙。真珠姬惊见庙里站着十几个面目狰狞的鬼卒,中间大殿上坐着个满脸虬髯的阎罗王。在她惊恐之余,有个鬼卒给她灌了一碗药,她晕死过去。醒来之时,已被众鬼卒悉数奸污。此时才知那些根本不是什么鬼卒,更没有什么阎罗王,不过都是些恶徒乞丐罢了。可怜这位金枝玉叶的真珠姬,落入狐朋狗党之手,日夜遭其蹂躏。还目睹这伙人拐骗儿童,采生折割,惨呼“人不如鬼”。

为什么清代的乞丐喜欢装鬼

这个故事最初我在一册古本文言著作上看到过,后来看《三言二拍》时才发现被引用,故事虽经改动,但仍生动。让人看罢之后,不禁气愤,恶丐之举,实属龌龊。

而许多留存至今的明清档案之中,对这种事情的记载数不胜数。在乾隆年间,曾在直隶京津一带出现一伙“淮南丐”,起初只是数百人,后来竟有万人之多。这伙乞丐或三五成群,或几十人一伙,到处以各种方式行乞。甚至于跟当地乞丐锅伙发生械斗,因其人数众多,且好勇斗狠,反被其占了上风。

其中有些淮南丐,专门依靠装神弄鬼糊弄人,比如假装狐仙到农户家中骗钱骗物,或假装半仙谎称农户家中有邪气,以驱邪气为名骗取钱物,或假装得了“撞克”满口胡言蛊惑人心,借此敛财。总之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

为什么清代的乞丐喜欢装鬼

若是利用人心骗取钱财,倒也无妨,奈何这帮家伙顺带“踩盘子”,看谁家有娇女幼儿,想方设法给拐带走,而后或卖或残沦为他们的赚钱工具,这是令人所愤怒的。

《清代案狱典注》中,曾记载清嘉庆三年(注:嘉庆非嘉靖,一个是清朝,一个是明朝。别再跟我争执什么清代有没有嘉庆皇帝这回事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说的就是这位嘉庆皇帝,乾隆爷之子。前几日写了个清代嘉庆奇案,一帮大学问追着我骂,非说嘉庆是明朝的,您有骂我的闲工夫,去某度搜一下不就知道了吗?)一伙淮南丐乘船游走于直隶各地,白天到村落之中以乞讨为名探查地理,并暗中做下记号。到了晚上,众乞丐化妆成“邪魔妖祟”潜入提前做下记号的村民家中,把人吓住之后,趁机抢劫掳人,待到官府派人缉拿之时,早已逃之夭夭。

一连大半年,这伙乞丐作案数百起,掳走少女孩童多达三百余人,这些人多被卖到外地,或采生折割制成各类怪形卖给别的叫花子。最终,这伙乞丐在通州一带落网,最终牵连出恶徒、地痞、乞丐甚至有乡绅多达六百余人。为首三人被凌迟,其余人等或绞死或杖死或斩首或流放。

为什么清代的乞丐喜欢装鬼

清末民国之际,津门富足,往来流民不断。流民至此,一时没有生计,或好吃懒做不肯卖苦力,于是干起装神弄鬼的营生。

昔日北郊一带,从杨村到白庙这段路上,许多流民或当地土棍,趁夜色埋伏路旁,脸上涂抹颜料,或把自己打扮成青面獠牙的鬼卒,或穿上白衣拿上白幡假装无常,总之怎么骇人怎么装。

或有朋友看过我以前的“津门混混系列”,其中讲述津门女混混丁二姐时,就曾讲过丁二姐在北郊给人割完麦子回家路上,在白庙一带遇到个“大头鬼”。她手持镰刀把那“大头鬼”险些没剁碎了,那个“大头鬼”就是游手好闲的土棍假扮的。这要换成外人,早就吓懵了,要不怎么说丁二姐是个女中豪杰呢。

为什么清代的乞丐喜欢装鬼

起初,这些装神弄鬼的把戏的确吓到不少人,甚至有人被活活吓死。把人吓晕或吓死后,将钱财衣物统统拿走,要多损有多损。可这玩意儿一个人装可以,两个人装也有效,经不住太多人装。不管什么行当,只要有人跟风,管保最终全玩完。后来装的人多了,大伙儿都知道怎么回事了,也就不怕了。听老一辈说,老年间经常有人“打鬼”,打得装鬼的小子哇哇“鬼叫”,隔三里地都能听见。后来,北郊一带的“鬼”都给打绝了,看到有些走路一瘸一拐的小子,备不住就是装鬼让人活活揍成这副德行的。

为什么清代的乞丐喜欢装鬼

古人迷信,尤信鬼神,平时不如意之事,往往交于“鬼神”定夺。久而久之,心中生魔,也就住下了“鬼神”,这便是我们俗称的“疑神疑鬼”。乞丐正是抓住这一心理,而装神弄鬼,祸害好人。笔者(大狮)评语:人心之毒,远胜恶鬼;地狱空荡,“鬼”在人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30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采生折割到底有多凶残 ,难怪说一发现就凌迟处死
...可想而知丐帮中没有那么多的阴狠毒辣事儿。但现实中的乞丐就不是这样了,内部结构十分复杂,鱼龙混杂,毕竟做了乞丐的大部分是穷苦老百姓,当然也有家道中落而跌入谷底的,为了生存,他们
2023-04-26 10:22:00
嘉庆年间的无名乞丐,留下一首诗句句惊艳
嘉庆年间的无名乞丐,留下一首诗句句惊艳,官府破例为其立碑一直以来总是有诸多人对于历史话题是相当感兴趣的,似乎总是能够从中找到些什么,或许从整个的历史人物来进行学习,或许去效仿诸多
2023-02-13 21:28:00
无名乞丐冻死前写下了一首绝命诗,令无数士大夫羞愧
...不已。这件事情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二、文采非凡的乞丐嘉庆年间,一位拾粪老人在通州官道旁边,发下了一个趴在地上的乞丐。老人好奇之下便走到了乞丐的身边,他发现乞丐衣衫褴褛,哪
2023-02-21 15:00:00
两首有才的绝命诗,一个乞丐绝笔惊动郑板桥
...被记住。下面就带大家领略,2首最有才的绝命诗,一个乞丐绝笔惊动郑板桥,一个是殉葬才女所做!在清代嘉庆年间,通州郊外,一个冬日的清晨,寒风凛冽,太阳虽然已经高悬,但人们还是躲在
2023-06-11 11:26:00
清朝一封疆大吏深受乾隆恩宠,最后却沦为乞丐被活活饿死
...官员曾经做过封疆大吏,深受乾隆恩宠,结果最后却沦为乞丐被活活饿死了。封疆大吏满族人入关之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在征战过程中,八旗子弟立下了很多的功劳,国家建立后家族也都受到
2023-01-09 22:42:00
他是中国最牛演员,五个儿子都是大腕,大儿子火过周星驰、甄子丹
...所成。而那个“绝世高手”,正是那个看起来蓬头垢面的乞丐“苏花子”。当他讳莫如深地打出那套“醉八仙拳”时,“黄飞鸿”瞪大了双眼。原来功夫还能这样打呢?无形有意,绵里藏劲,似醉非
2024-06-06 09:15:00
立身之本谦、俭、勤;终身之戒骄、奢、逸
...上镶嵌着“天道酬勤”四个大字。早晨的时候你是看不到乞丐的。如果这个人能够早起的话,那一定是一个勤劳的人,勤劳能致富,也就不用做乞丐了。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勤劳能致富,这句话永远
2023-03-15 10:20:00
古代乞丐如何抵御北方的寒冬,并非身体好,而是因为“鸡毛房”
...虽孔迩,秦岭隔蓝关。山深号六里,路峻名七盘。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感流亡》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有着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的时候大家会非常讨厌他们,也有的时候大家会可怜他们
2025-01-04 16:30:00
挣扎在边缘的乞丐文化
...卢汉超作品的解读,去观察民众之中更为边缘的人群——乞丐。乞丐在晚清民国时期,是一种全国性的现象,乞丐们使用的乞讨方式、人们对他们的看法、乞丐们的组织以及政府对乞丐的政策,在不
2022-12-16 14: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
2025-09-08 16:38:00
山水意境与体悟哲思结合,问心之旅打造旅游新体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500多年前,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无法遗漏的章节——龙场悟道
2025-09-08 17:36:00
传承泉城历史 感悟名人风骨|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9月7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办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活动第八期“文脉传承·历史名人探访之旅”顺利举行。第一站来到大明湖的汇波楼
2025-09-08 17:37:00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节”“亡者节”或“七月半”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中元节
2025-09-08 18:18:00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